新华社武汉12月6日电经历近1个月的航行观测,寻找白鱀豚科考行动行程过半。5日,科考队称,半程结果令人忧心,目前从宜昌到上海1700公里江段还没有发现一头白鱀豚,江豚数量也在急剧下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长王丁博士介绍,本次科考集中了一批世界一流专家,并采用了最先进的观测方法,包括截线抽样法和声学观测法,遗憾的是目前虽然行程过半,在白鱀豚的历史分布区长江中下游还没有发现一头白鱀豚,观测到的江豚数量与10年前比已经大幅度减少。
记者了解到,造成“水中活化石”白鱀豚和江豚数量锐减的原因包括水质污染、渔业过度发展、水上交通太过频繁以及水利工程越建越多。水生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这些古老的生物难以找到一片安宁安全的栖息地和繁殖地。
王丁解释,按照计划,两艘科考船从武汉出发,先到宜昌,再到上海,再返回武汉。两艘船一艘负责南岸,一艘负责北岸,在达到宜昌与上海时分别转向对岸,以确保每艘科考船都能独立地覆盖整个考察区域。
目前科考队经过短暂休整,已离沪掉转向武汉方向航行,返回起点武汉后将结束行程。王丁说,科学家们都盼望接下来的行程能有好运气,能够寻找到白鱀豚。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白鱀豚被列为世界最濒危的12种动物之一,为我国长江流域所独有。上世纪80年代初,长江中约有400头白鱀豚;目前专家估计它的数量已不到50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