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2月是车市一年中仅次于国庆节的最火爆的月份,各大汽车厂商又在酝酿新一轮的降价风暴,以期获最大的利益。刚刚迈入12月的门槛,北京车市已有近百款车型加入到降价的行列。然而,这些漫天飞的降价,又有多少是真正让消费者得到实惠的呢?买车,摆在台面上的价格并不可怕,而台面下的一些东西却让人防不胜防。如果这些隐性的东西太多,买车无异于买气受。所以,如果您要买车,千万小心“降价”后面的陷阱。猫腻1:买了车就降价
消费者李小姐自打年初就准备买车了,可是看了快一年了,还是没买成。要说李小姐也不是第一次买车了。她说让她看不懂的是车价,生怕买了以后马上再降价。无独有偶,刘先生最近想换车,于是他开着2003年买的一款车来到二手车交易市场。转了一圈发现,开价最高的也不过5万元。想当初刘先生买这辆车花了近12万元,3年时间,车子贬值了8万元,这让刘先生实在接受不了。别人告诉他,现在新车才卖8万元,所以他贬值的8万元中,至少一半是因为降价而凭空蒸发的。这让刘先生打消换车的念头:风险太大了,没准明天又降了一万元。
猫腻2:口头称不降回头就降
消费者谷先生说,每次他去看车,都要问到价格是否还会降这个敏感问题。然而,每次经销商都承诺说,肯定不降。但是据他观察,就在人家一再说保证不降的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就又出现了大幅度降价。这让谷先生无所适从。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经过多年降价潮的洗礼,消费者终于明白,汽车与其他商品不同,降价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中国的消费水平有限,买一辆车不是容易的事,谁都不想今天咬牙买了车,第二天就发现便宜了几千元。汽车不是一种生活所必需的商品,这种需求弹性大的商品,更加依赖价格的制定。如果消费者认为汽车价格定高了,自然就不会购买。现在互联网信息发达,消费者很方便就可以将国内汽车价格与国外相比较,这就要求国内企业定价的时候要更谨慎。
应当说,汽车降价打折应该是随时会发生的,也是商家最惯用的销售手段。但是,销售人员在推销产品时,通常都会以“短期内不会降价”作为承诺,极力鼓动消费者早买为妙。可是,这只是口头承诺,在交易完成后并不能承担任何的责任。消费者如果真的要做到万无一失,倒不如让汽车销售方做出书面的承诺,如果在一定的时间内车价下降将给予车主补偿。问题的关键是,惟利是图的商家会做出这样的承诺吗?答案多半是否定的,所谓承诺只是一时的伎俩,却并不会积极承担责任。车价短时间内下滑,商家做出补偿其实只是道义上的呼吁,索赔并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
猫腻3:专挑低价保险理赔麻烦大
消费者周女士因为贪图便宜,买车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价格,认为车价越低越好。甚至认为购车时可以选择一家车辆售价最低的店,而在维修保养时选择另外的4S店就可以了。有关专家提醒:如果在有形汽车交易市场买车,千万别被车虫报出的低价所吸引,因为很可能会在上牌、装饰和保险等方面暗藏杀机,一些小保险公司的理赔非常麻烦。事实上,不少4S店在售车时就已经为前来购车的消费者提供了一些售后保养方面的优惠政策,失去享受这些让利机会是很可惜的。
猫腻4:迷信网络报价结果不符
现在许多消费者自从有了买车计划后,就经常上网浏览相关汽车报价,在实际购车时总是以网络上报的最低价格作为惟一标准。当然,网络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但由于缺乏有效监控,使得网上的信息真假难辨。实际上,同种品牌、相同型号的车价存在着地区差异,而且各地经销商做促销活动时对消费者的回报也不尽相同。因此,消费者不能迷信网络信息,网上公布的价格只能作为综合分析当地车价的一种参考。
猫腻5:贪图便宜被调包
在车价大幅下降的同时,一些消费者意想不到的问题也开始出现。北京的一位消费者原本要买的是某品牌车的05款,可提回家的却是04款,声称要告该车经销商。由于库存时间长,04款要比05款便宜;一些经销商由于某些特殊原因而“买断”的车也要比正常车便宜些;由于运输、存储等形成瑕疵的车也可能因此价格被拉低……这些车在年底都可能出现在降价名单中。
但对上述“调包”行为,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还是提醒说,消费者不能光图便宜。对于持观望态度的消费者,专家认为是消费者趋于理智、市场逐渐成熟的标志,表明消费者不再被厂家商家“牵着走”。
猫腻6:表面捞实惠实则减配
与老款相比,某些新款动了“手脚”。甚至同一款车型,也存在配置缩水后新款价格依旧维持老款原价的情况。有人在某品牌汽车的4S店了解到,已经到店的07款改进车型,无论是看得见的,还是看不见的,其配置都减少很多,但零售价依旧如昨。一位消费者去年就相中了一款车型,她想等着今年新款出来后再购买。然而等她拿到新车后,汹涌激情还未冷却,就察觉到这款车比旧款少了很多配置。如CD机变成录音机。旧车改个壳子,换个名字,编个点子,就堂而皇之地将“新款”推上市场。偷偷拿下一点配置,价格再稍稍下调,然后大张旗鼓地对外宣布又推出一款新车。据了解,个别名牌厂家现在也加入进来,他们既不甘心竞争对手的挑战,又不愿跟随降价风掉价儿,于是便出此下策,动了“减配”的歪脑筋。
提醒:消费者买车应该注意啥
业内人士透露,类似降价、让利方式通常有三种,一是确实降价,但降幅跟市场实际成交价差别不大,消费者实际能得到的实惠不多;二是降价只限一些非主流车型或批量生产车型,只有少部分消费者能得到实惠;三是先提高市场指导价,然后名曰“让利促销”,实际上消费者支出更多或根本没得到实惠,多数国产车厂家调价时会采取前两种方式,后一种则多见于进口车。所以,该人士强调,每逢厂方宣布降价后,若你决意购车,还是先多方询问该车降价前实际交易价,否则就以平常心对待,当降价是厂方新推的营销噱头罢了!消费者在买车前应该敏锐洞察,通过精确的市场预测买到合理价格的称心车。这样的产品应该有相对稳定的较“低”价格。即使作出改进和升级时,价格略有上升,消费者也是会接受的。因为这样的产品才具有较高保值率,才会有良好的品牌形象。
建议:应多提倡“降价补偿”
汽车降价主要是由5类原因导致的:产品清仓;新款推出、老款降价;明年有新车,价格明年降;相同价位,你不降,我降;同类车型竞争导致降价。而对于消费者来说,频繁降价的结果会导致消费者利益的受损。对此业内人士认为,老百姓购买汽车考虑的是今后十年乃至十几年的使用,这期间有无数次需要厂商维护保养,配件供应的服务,因此汽车消费不仅仅要考虑购买时的价格,还要考虑以后的维修保养。配件服务的价格。降价的决定是由汽车生产厂家作出的,所以厂家应该尽量对消费者作出相应的补偿,对降价以前购买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补偿,或者是从售后服务上更全面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