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年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心里最没底、最担心受到入世冲击的行业,恐怕非汽车莫属。
中国汽车行业没有让我们失望。五年来,中国汽车市场年销量增长了近两倍,轿车市场年销量增长了四倍多,国内汽车企业迅速做大做强,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从百分之几增长到今年前三季度的26.4%。
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今天汽车世界版推出“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专题报道,从增长、接轨、自主、合资、调控、出口、摩擦七大关键词,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成长足迹进行全方位回顾。
——编 者
关键词一:增 长
中国汽车市场五年来年销量增长了近两倍,轿车市场年销量增长了四倍多。今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三大汽车制造国、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
新闻回放
2002年,我国汽车销量首次突破300万辆;
2003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400万辆;
2004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突破500万辆;
2005年,我国汽车销量达到575.8万辆;
2006年,我国汽车产销预计突破700万辆。
关键词解读
车市井喷:从2002年开始,我国汽车市场迈入了持续两年的高速增长期。2002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7.4%,2003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35.2%,两年里轿车销量增幅更是达到56.1%和75.1%。用“车市井喷”形容再贴切不过。
车市低谷:2004年,虽然汽车产销量均突破500万辆,但汽车销量增幅却从上年的35%回落到15%,轿车销量增幅更是从上年的75.1%回落到18%。众多厂商开始频繁使用价格手段促销,车市上演了一幕幕激烈的价格战。
稳步回升:2005年汽车产业开始进行结构性调整,中国汽车市场逐步走向成熟。汽车销量恢复性上升,轿车销量同比增长24.31%。
持续高速增长:今年汽车销量预计突破700万辆,轿车销量将突破400万辆,涨幅近37.5%,这是继2002、2003年车市井喷之后,轿车销量涨幅最大的一年。
点 评
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早已是全球汽车界的共识。但是,人们没有想到,入世之后,中国汽车市场随即进入了高速增长期,今年更是跃居世界第二大市场。增长,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汽车行业五年来最醒目的关键词。
据乐观预计,2009年中国汽车销量将突破1000万辆,而在2015年前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
关键词二:接 轨
整车关税降至25%、零部件关税降至10%,出台新“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近年来,汽车政策、法规、标准,已经与世贸组织规则无缝接轨
新闻回放
2003年10月3日,《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颁布;
2004年3月15日,《缺陷汽车召回管理办法》发布;
2004年6月1日,《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发布;
2005年2月28日,《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发布;
2005年8月10日,《汽车贸易政策》发布;
2005年8月29日,《二手车流通管理办法》发布;
2005年11月3日,《汽车产品外部标识管理办法》颁布;
2006年1月18日,《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发布;
2006年3月21日,《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颁布。
关键词解读
关税下调:根据承诺,2002年1月1日,整车进口关税由70%迅速下降到43.8%。随后逐年下降,直至2006年7月1日降至25%的承诺底线。汽车零部件关税也于同日降至10%。
修订法律:依据承诺,在投资领域,已对《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等3个关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基本法律及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流转税制;取消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高收费;陆续公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和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大幅减少行政审批:新“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改革政府对汽车生产企业投资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实行备案和核准两种方式。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该管的管住,该放的放开,强调依靠技术法规、标准引导产业发展。
点 评
近年来,我国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和透明度等5个领域相继采取了扩大开放、与国际接轨的众多措施,切实履行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风范,也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实现了新的突破。
关键词三:自 主
2003年以来,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主旋律,今年前三季度,自主品牌轿车市场份额升至26.4%,成为国内市场份额按国别排位第一
新闻回放
2004年10月28日,上汽集团以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汽车48.92%股权;
2004年12月,上汽以6700万英镑收购罗孚75、25产品及罗孚全系列发动机的知识产权;
2005年7月22日,南汽以5300万英镑收购罗孚资产;
2005年3月28日,奇瑞发布ACTECO发动机品牌;
2006年8月18日,一汽自主中高级轿车奔腾上市;
2006年10月24日,上汽自主中高级轿车荣威750发布;
2006年11月16日,一汽红旗HQ3豪华轿车上市;
2006年11月18日,长安首款自主品牌轿车奔奔上市;
2006年11月19日,在2006北京国际车展上,奇瑞展示了五款最新研制的发动机,下图为奇瑞4.0 V8汽油机。
点 评
2002年,奇瑞、吉利、华晨等新兴自主品牌企业相继获得了“准生证”,并且实现了高速发展。2003年以来,中央有关领导同志对自主创新、自主品牌多次作出指示,在“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十一五”规划纲要等文件中,也对汽车行业自主创新、做强做大自主品牌有详细的论述。自主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主旋律。
自主品牌企业没有让我们失望,今年,一汽、上汽自主品牌中高端轿车相继“亮剑”,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企业在发动机和变速箱领域取得突破,今年前三季度,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从2001年不到5%,迅速提升至26.4%,在按国别排行榜上名列第一,自主品牌美好的明天值得期待。
关键词四:合 资
近几年,跨国公司加大投资力度,或续签合作协议,或寻找新的合作伙伴,或采取新的合作方式中国汽车工业也迎来全面合资时代
新闻回放
2002年8月30日,一汽与丰田全面合作(下图);
2002年9月19日,东风日产签署50年长期合作协议;
2002年10月25日,东风与PSA全面合作协议获批;
2002年10月16日,加入世贸后批准的第一个汽车合资项目北京现代成立;
2002年11月,大众汽车宣布将在2007年之前每年在中国投资6亿欧元;
2003年8月8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9月1日,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12月6日,北京奔驰·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有限公司奠基;
2005年4月12日,三菱与东南汽车正式合资。
点 评
面对2002年、200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井喷”增长,汽车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在华投资力度。一汽、东风两大集团先后找到第二家合资伙伴,大众、通用等跨国公司相继宣布追加投资、扩充产能,现代、戴姆勒—克莱斯勒、三菱等也先后在中国成立了合资企业,中国汽车国内竞争国际化趋势日渐明显。
为顺应消费需求、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汽车合资企业的发展模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投资从一步到位转向滚动发展;车型引进战略从强调国际同步,转为注重本地开发;合作关系上,从前期激烈的话语权争夺,逐步发展为合作共赢。此外,提高国产化率、实施差异化竞争、注重顾客满意度等措施,也拓展了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深度和广度。
关键词五:调 控
汽车业健康发展,同样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面对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势头,国家陆续制定和出台了一批政策、措施
新闻回放
2006年1月,发改委永久撤销了124家车辆生产企业的WMI(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取消其车辆生产资格;
2006年3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首次将汽车列为产能过剩行业;
2006年3月20日,“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引导汽车企业在竞争中兼并重组,形成若干产能百万辆的企业;
2006年5月10日,发改委出台《关于规范三轮汽车、低速货车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决定不再使用“农用运输车”称谓,将“农用车”并入汽车管理,提高农用车行业的准入门槛。
重组案例
2002年6月4日,上汽、通用、五菱联合重组;
2002年6月14日,一汽重组天汽;
2002年12月20日,上汽、通用中国、上海通用收购山东烟台车身有限公司;
2003年7月16日,武汉万通资产并入东风,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东风本田汽车公司;
2004年3月,上汽、通用中国、上海通用重组金杯通用。
点 评
汽车是近年来国内投资的热点行业。不仅现有汽车企业热衷于扩大产能,行业外企业也削尖脑袋想挤进来分享蛋糕。产能过剩由此成为政府担心的焦点,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提高准入门槛、鼓励重组、淘汰落后等调控措施。
客观地说,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对汽车行业的宏观调控还是比较到位的,也是出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只是,在调控措施上,明令禁止的部分执行效果较好,而对自主、创新、兼并重组等领域的鼓励措施,还需要在操作性上下功夫。
关键词六:出 口
“引进来、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宗旨。奇瑞、华晨、长城等一批国内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收获颇丰,汽车进出口已连续两年实现顺差
新闻回放
2003年11月26日,奇瑞与伊朗SKT公司签署建设CKD工厂协议;
2004年,一汽集团自主品牌汽车批量出口10336辆;
2005年5月13日,奇瑞与古巴签署了一次性采购1000辆奇瑞轿车的订单;
2005年9月12日,吉利成为中国首个参加法兰克福车展的汽车企业;
2005年1至10月,长安出口汽车13027辆;
2006年1月8日,吉利、长城首次参加北美车展;
2006年4月23日,哈飞与马来西亚NAZA签订技术转让合同,2007年开始在当地组装路宝汽车;
2006年8月17日,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及企业名单正式公布,44家整车企业和116家零部件企业,成为首批基地企业;
2006年9月3日,500辆哈弗CUV首次出口意大利,这是自主品牌汽车首次批量出口欧洲市场;
2006年11月27日,华晨与欧洲HSO汽车贸易公司签订了为期5年、共计15.8万辆中华轿车出口订单。右下图为德国经销商在为中华轿车上牌。
点 评
中国汽车走出国门已是大势所趋。在连续两年实现汽车进出口顺差之后,进军北美、西欧等主流汽车市场,正成为国内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新目标。不过,如何迅速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打造中国汽车的品牌形象,仍然是摆在汽车企业面前一道必须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七:摩 擦
近年来,美、欧、日等国与国内汽车行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和贸易摩擦不断。伴随着中国汽车走出国门,反倾销也是未来中国汽车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新闻回放
2002年初,日本摩托车企业联合代表团指控中国摩托车侵权,2003年,双方共同设置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构;
2003年8月6日,日本丰田状告浙江吉利及其销售代理商商标侵权和不正当竞争,最终被法院驳回;
2003年11月13日,本田以CR—V的整体和前后保险杠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受侵犯为由,对双环汽车提起诉讼,索赔1亿元人民币,最终双环胜诉(见左图);
2004年12月,通用正式提出诉讼,起诉奇瑞仿制通用的技术,最终双方和解;
2005年11月,日产汽车对长城汽车提起诉讼,称其侵犯知识产权;
2005年11月,吉利马来西亚项目受阻;
2005年9月14日,陆风汽车欧洲“碰撞门”事件;
2006年3月30日,美国和欧盟称中国的《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违反了WTO规则,从而损害欧盟成员国利益。7月5日,海关总署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公告,整车特征办法推迟两年实施。
点 评
五年来,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和贸易摩擦,在不少行业都很普遍。
在刚刚闭幕的北京车展上,一些海外媒体依然就自主品牌知识产权问题大做文章。看来,在车型开发上,增加原创成分,合理规避知识产权风险,还需要国内汽车企业共同努力。而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反倾销预案,更是国内汽车企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