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梦
(一)
我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工作在江南。提起“江南”,人们会想起有“游龙”美称的清代乾隆皇帝,他曾六次下江南巡游,留下了许多诗文碑刻和趣事轶闻。 然而,我无意探访乾隆的足迹。在我职业生涯的魂牵梦萦之中,是另一个“江南”。 她,就是江南造船厂。
“江南”,是中国“民族工业振兴梦”的历史见证。公元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这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江南梦”的历史光辉 ,就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中国第一家大型民族工业、中国第一批正规产业工人、中国第一艘机动兵轮、中国第一磅无烟火药、中国第一门工业火炮、第一支后膛装药步枪,甚至第一炉钢、第一艘万吨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等等,都是在这里如愿“ 圆梦”。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将在“江南”现在的土地上举办。在江南造船厂有大量20世纪初的洋设备, 如1904年美国制造的矫正机、1918年英国生产的三芯冷割机等,它们都是上海乃至世界近代工业的“活化石”,在国外都已寥寥无几。随着博物馆的建成,它们将永远留在“江南”这片土地上。
也许,到2007年江南造船厂远走高飞长兴岛江南长兴造船基地的时候,人们还会清点数百台印着“WH”商标的焊接设备,这不是洋设备,而是替代洋设备的国产设备,是我们公司的产品。其中,有江南造船厂第一次选用的国产节能产品可控硅焊机,还有与江南造船厂联合开发的第一台半自动焊机,有国产第一台800A可控硅碳弧气刨焊机,第一台门架式丝极电渣焊机,第一台内环缝专用直流埋弧焊机和第一台 T型板材倒棱机。所有这些,都倾注了我和同事们的浓浓心血,也充盈了我一直为之不懈追求的“江南梦”。
(二)
作为大上海的标志性制造企业,江南造船厂的大门非常宽阔,气度非凡,进出大门的手续也不烦琐,门卫热情地招呼着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你的设备要进入江南厂,却绝没那么容易,而要站稳脚跟,则更非易事。
我第一次踏进江南厂的大门,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那时,企业开发了新一代的节能产品可控硅弧焊电源,着手市场推广。 为了给新产品找到客户群,我们开启了憧憬和梦想。我们把市场定位在焊接大户船舶行业,首先想到的就是江南造船厂。我们首先跑生产现场进行调研。我们发现,江南厂大量运用的手工焊机,产品耗材多,效率低,国家正在着手淘汰;高效半自动焊刚刚开始推广,用的都是进口焊机;自动焊还是使用老式的交流埋弧焊机。我们和工人师傅交谈,许多老师傅对使用节能焊机和高效焊机尚不习惯,特别对国产设备还心存疑虑。使用部门不认可,设备部门当然不予理睬,我们碰了一鼻子灰。
我们开着一辆旧面包车,来回奔跑,产品一时推不出去,晚上就睡最便宜的地下室旅馆。通过调研,我们既看到了希望,又感到了难度。为企业新产品的推广,为客户焊接设备的更新换代,为高效节能的社会效益,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九十年代初,江南厂承接了导弹驱逐舰工程,船东指定用一种德国进口焊丝。使用老焊机特性难于调节,焊接质量监理通不过,在上海找了几个焊机厂也没有解决问题,于是想到了我们。正是天赐良机,我们做了充分准备。江南厂的焊接专家、设备主管人员、焊接技师一行首次来到我厂。他们一边试焊,我们一边耐心地调节焊机特性,功夫不负有心人,居然获得了满意的印象。于是当场拍板,我们的首台焊机进入江南厂焊试室做工艺评定。在得到焊接总工艺师的首肯之后,我们的第一批先进节能的可控硅焊机进入生产现场。
从第一次跑江南厂,到第一台焊机进江南厂,整整十八个月。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而我们何止十八次。
1992年,江南厂设备部门找到我们,让帮忙修理一台日本进口的800A碳弧气刨焊机,说江南厂有许多台这种焊机,建议我们仿制,以便于为今后的维修提供配件。我们经过认真分析,指出这种焊机的绝缘结构有缺陷,并建议由我们自己开发800A碳弧气刨焊机。他们经过郑重研究,同意了我们的请求。 我们立即组织技术力量进行设计,动员全厂各部门人员,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样机。江南厂来人试焊,焊机获得焊工师傅的一致赞赏,替代了此类焊机的进口。在以后的日子里,江南厂先后购置了几百台碳弧气刨焊机,价廉,又节约大量外汇。
1993年,半自动焊机在船厂推广已成大气,随之而来的矛盾是进口焊机需要外汇,价格高,配件紧张。我们和江南厂一拍即合,共同开发适用的半自动焊机。经过一年努力,产品通过鉴定,并获得国家新产品奖和中船总公司科技奖,在造船厂得以推广。
1996年,江南重工成立。随后几年中我们的可控硅焊机、碳弧气刨焊机、半自动焊机和直流自动埋弧焊机,大批量投入使用。
2001年,配合江南厂承建东海大桥钢管桥桩,我们开发了筒体内环缝专用自动埋弧焊机。2003年,应江南重工要求,开发了门架式丝极电渣焊机。
船用T型材制造,沿用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长期困扰着我国造船企业。2001年,我们和造船厂的专家们经过近半年持续调研论证,开发了国产第一条T型材装焊校生产线,2004年我们又开发了板材倒棱机,进一步完善了T型材生产线,在国内船舶行业开国产大型焊接成套设备之先河,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低劳动强度,避免了环境污染。第一台倒棱机,被江南厂首先采用。时至今日,我们的焊接成套设备又相继进入多家大中型造船企业。
经历近二十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与江南厂乃至整个船舶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的企业关系,从单纯的卖方和买方,发展为战略合作的伙伴;我们的人际关系,从相识相知,到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我们的经营理念,从单纯的产品推广,发展到与客户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竞争平台扩大用户面,又进一步上升到为中国船舶行业争创世界一流添砖加瓦,共同为社会进步作贡献的境界。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进入数十家造船企业,而这一切,都是从“江南梦”起步的。
(三)
根据1400多年来造船行业转移的规律,世界造船中心正逐步由日、韩等高成本国家向我国及其他低成本国家转移。不少发达国家的船东预言,未来世界船舶建造的主要市场将转移到中国。种种迹象显示,中国船舶工业已进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对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充满信心。
近二十年的风里来雨里去,在江南厂的大门百十次进进出出,相互探讨,共同研制,不断改进,逐步推广,我们手牵手,肩并肩,曾经为解决技术难题切磋奔忙,曾经在施工现场忙活到深更半夜,曾经由于“善意的失误”而体验过短暂的“梦断江南”的痛苦煎熬,也曾经为庆贺成功兴奋得面红耳赤,激昂高歌。“江南梦”,已成我挥之不去的情结。我内心有着殷切的期盼,盼望江南厂在搬迁长兴岛的时候,江南长兴造船基地将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造船企业,祝愿中国船舶工业如愿在2015年冲刺世界造船之巅。
“江南梦”,是一个民族之梦,行业之梦,也是我的人生之梦。
对于一个民族,梦想是人民的期望;对于一个行业,梦想是战略的前奏;对于一个人,梦想是人生的追求。历史证明,有了梦想的追求,才有现实的进步。从1865年到2015年,将是整整一百五十年。中华民族的振兴,已从梦想变为现实,而且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我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是,今生的我忘不了我的“江南梦”。 2006年8月,江南长兴造船基地通过招标,又订购我们公司的焊接设备一百余台。 我从心底庆幸“江南梦”的顺利延续。我深深地祝愿我的同事们和同行们,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沿着江南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乘着江南的风帆,游遍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为中国船舶行业的“世界第一造船大国之梦”,为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之梦,做出更加壮观的贡献。
作者:王懋德 (责任编辑:曾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