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不久前,研究生李某接到一个自称是电信局打来的电话,称他的手机号被盗用,要求他配合调查,关机两个小时。李某照办。不料在这一时间内,他的父母接到电话,说李某发生车祸,急需一笔救命钱。打电话的人称自己是李某的班主任。李某的家人赶紧给儿子手机打电话确认,却发现关机。他们急忙按打电话的人指定的账号汇去了一万元。事后李某家人才知道被骗了。李某周围同学也有类似经历。校方表示他们并没有泄露学生的信息。 目前,警方正在调查此案。
个人信息有很多方面,比如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医疗档案、收入等。这些资料在买房、看病等正常交往中必须提供,但这些资料未经许可被他人非法传播、使用后,可能会对当事人造成一定的干扰甚至伤害。一些人在利益驱动下公然倒卖他人的个人信息,有的一份就叫卖几千元。一些卖家称,这些信息是由所谓的“信息间谍”提供的。经初步核实,这些信息大多是真实的,但这些信息的主人却不知道自己的信息已经泄露,更不知是如何被泄漏的。
目前,我国尚没有专门的法律对此进行保护,很难追究泄漏者的责任。有关专家呼吁,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据悉,《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从2003年已开始起草。
我们一方面需要倡导尊重个人信息的社会氛围、谴责甚至追究随意泄露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
详细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一些看似熟人的陌生人打扰,比如说我们根本不认识他们,但是他们却像熟人一样,不光知道我们的名字、手机号、工作单位,甚至知道我们的收入多少和身份证号码,还知道孩子的性别和出生日期。我们想想处于这样的生活状态,像透明人一样,个人信息被别人掌握得清清楚楚,这让很多人感到既愤慨又担忧。
不久前的一天早上,上海某高校的小李同学接到一个自称是电信局打来的电话。
上海某高校学生1:他跟我说,我的手机卡号有人盗用,说他们是电信局的,用GPRS帮我侦查,叫我关机两小时,他说查好了再给我打过来。
小李对打的来电话将信将疑,但想想关机两个小时应该也没什么损失,就把手机关了。两个多小时后,小李刚打开手机就接到家人电话,这时他才知道,在他关机的这段时间里,一个巨大的骗局降临到了他家人身上,原因是家人接到了这样的电话。
上海某高校学生1:给我家里打电话说我出车祸,很严重,要马上寄一万块钱到一个指定的账号上。
打电话的人自称是小李的班主任,他不断地给小李的家人打电话催着要钱,绘声绘色地形容小李的伤情。
上海某高校学生1:头部受重伤,然后脑出血,如果不马上救治的话就会成植物人。
听到在外读书的儿子遇到这样的情况,小李的家人被吓坏了,给儿子手机打电话确认却发现关机时,家人就更加紧张不安。半个小时后,就给打电话的人指定的账号汇去了一万元。本来小李以为打电话行骗的只是针对他一个人,可奇怪的是,小李发现,他的许多同学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学校保卫处就有四五个学生反映接到诈骗电话,而接到电话没有报案的同学远远不只这几个。
上海某高校学生1:他为什么知道我的手机号码,而且知道我家里的电话号码。
这个问题似乎就是事情的关键。在一些同学看来,骗子之所以能成功,根源是他获取了受害人的名字、所在学校、手机电话、家里电话等相关信息。就是因为掌握了这些,家人才会相信他,情急之下只能给他汇钱。大家开始纷纷猜测,骗子是如何知道自己的个人信息的呢?他们似乎发现了一个规律。
上海某高校学生1:后来我们几个同学都互相比较,发现我们都是贷过助学贷款的人。
记者:这些助学贷款的同学,他们做助学贷款申请的时候是不是填过一个关于你们个人信息的表?
上海某高校学生1:对,家庭信息、住宅电话都填了。
小李也申贷了助学贷款,是否就是这位同学怀疑的那样,助学贷款的协议资料外泄了呢?
金福安 上海某高校研究生管理处处长:在学校里面来说,我们要求各个部门在使用信息的过程里面要严格做到保密,如果我们这些环节出现问题的话,我相信就不只是贷款的这些同学会遇见这个情况,可能更多的同学都会遇见这样的情况。
记者找到了一个参与了助学贷款工作的学生了解情况,他也认为学校没有泄露学生信息。
赵明 上海某高校学生:
包括从学生信息资料的收集,包括这些资料的整理,一直到最后的下发什么的,都是跟学生,包括跟外界没有什么太大关联。
同学们也都觉得不可能是学校泄露学生的信息,但是他们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的信息到底是哪里泄露出去的,最后,小李想到了一个可能。
上海某高校学生1:(电脑)系统上有我们的信息,我就想过系统上有的话,可能我在校外的网吧上网的时候,那个系统被别人盗用,攻破了。
如果真像小李推测的那样,学生信息泄露的途径就更加扑朔迷离了。事发后,此事已经移交给警方,目前还在调查中。有些人可能觉得骗子利用这样精准的个人信息诈骗的事情毕竟是少数,不会落到自己身上,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个人信息的泄露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有人刚生完孩子,婴儿用品的广告已经先进了家门;还有人刚买了新车,保险公司就第一时间打来推销电话;或者是刚买了房子,钥匙还没到手,就频频接到建材厂商、装修公司的电话。
市民1:比较频繁了以后,我就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我的号码,被别人知道这种情况,包括我姓什么,包括我的房产具体地址,他都知道。
金福安:包括我自己(妻子)生好小孩之后,那些推销儿童用品的就不断地往家里打电话。
市民2:经常陌生人给我打电话,你是某某公司的,都知道你的要职。
赵明:我今天就收到一个很具体的,他说赵明,很久没有跟你联系了,你最近好吗,怎么怎么的。
曾经有媒体对4003名受访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经常收到这样一类电话、短信或者信件,确实是找自己的,但自己从未给这些机构或者个人留过联系方式。这些陌生的熟人随意骚扰我们的生活,多数仅仅是出于他们的商业目的,但对于被骚扰的人来说,他们谁愿意活得像玻璃缸里的金鱼一样,毫无隐私可言呢?
市民:我觉得有些资料毕竟是属于个人隐私方面的,或者是不应该对外公开的,也是不应该让别人掌握的。
个人信息内容很多,比如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医疗档案、收入等相关情况,一般说来,这些信息都是不能随便让别人知道的,当他们未经许可被泄露时,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或大或小的冲击。诈骗这样严重的后果,可能就是我们以前完全没有想到的。而经常见诸报端的套用车牌、利用他人资料骗买电话,电话确认家里没人后再入室盗窃,其实都是信息泄露的恶果。
周汉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由于我们缺少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我们现在对有一些个人信息滥用的行为,或者是未经许可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法律上还存在一些模糊的空间,是不是合法还是违法,有时候还不太好界定。
据了解,目前我国民法通则中,虽然明文规定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我们因为信息泄露这些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但有专家认为,由于没有专门的针对性强的对个人信息界定或保护的法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基本属于一种间接保护,很难追究泄露者的责任。有些人处于利益驱动,甚至再把个人信息当成商品买卖,除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贩卖老板手机号、车主资料的广告,记者还发现,有人在北京某天桥下,公然兜售含有私人信息的个人名录。
报亭经营者1: 什么电话号码了,就是相关资料。
报亭经营者2:你看看,你看一眼多新,什么都有。
报亭经营者1:什么印刷,什么都有。
正如报亭经营者所说,这里卖得资料具体全面,除了各行各业,包括学校、医院等机构的名录,这里还有很多车主、房主的个人信息。这本北京新增车主名单上就有包括车主姓名、手机、地址、车型、车牌等全部资料。而此时信息贩子还没回来,记者看到的仅仅是他寄放在报亭的普通资料。他回来后,又给记者拿出了一个碟包。
信息贩子1:这是全国学校的。
记者:这一个里有多少东西?
信息贩子1:这有八万业主,这是住的大写字楼、宾馆的,这是高级主管的。
记者正在惊叹这些光盘所包含的大量信息,信息贩子又拿出了更惊人的东西。
信息贩子1:这是交警队的手机号。
记者:这是什么?
信息贩子1:北京市税务局的。
记者:税务局的。这是公务员是吗?
信息贩子1:这是石景山青年联合会的,这是建行各行长。
这些资料上除了姓名、职务、手机、邮箱,甚至还有清晰的照片。那些买去这些资料的人,除了商业用途,还会用做些什么是我们不能预料的。记者不由得担心,不知又有多少人会像小李一样面临不可知的陷阱。奇怪的是,这些人怎么会有这么多详尽的个人信息呢?
信息贩子2:人家信息公司就跟间谍似的,专门干这个。这是花钱买来的,几千块钱买的一套资料,而且是多长时间出一期。
信息贩子1我跟你说就是这样的,他是上线我是下线,专门有人收,收完了再提供给我们,我们再拿去卖,有人专门收集这个。
记者随即选择了几个名册上的电话打过去确认,发现这些信息都是真实的。但这些信息的主人完全不明白自己的信息到底是哪里泄露出去的,也没有意识到信息泄露的严重后果。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环节中,比如购房、买车、看病的时候,都必须提供准确的个人信息,况且,我们的一些信息,比如身份证号码、车牌号等,还是由不同部门确定或者生成的。如何才能既保护个人权利,又不影响正常的信息流动呢?一方面,对于这些四处搜集他人信息,再做成非法出版物赢利的不法行为,相关部门一定要严厉打击,另一方面,一些专家呼吁通过立法来保护人民的权益。
周汉华:国家要通过法律,通过立法来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主体采取相应的制裁,既包括民事的制裁,也包括行政的制裁,甚至还包括刑事的制裁。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已经引起了法律界的关注,“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搞”从2003年就开始起草。那么,现在我们一方面需要倡导尊重个人信息的社会氛围,谴责甚至追究随意泄露其他个人信息的行为。另一方面,咱们自己也得有个自我提醒,加强个人信息的自我保护。 (责任编辑:李培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