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在国际社会急切关注的目光中,已经暂停了13个月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12月18日在北京复会了。虽然国际社会对此次六方会谈是否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期望值并不很高,但各方能在10月9日朝鲜核试验之后继续“谈起来”,说明外交与政治解决朝核问题的希望还在。 只是,18日六国代表齐聚钓鱼台芳菲苑的盛大阵容并不能掩饰其中的深刻分歧,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的第一天国宾馆内的对话空气就像北京隆冬的天气一样寒冷。
朝鲜采取了“逛百货店”的方法
2006年10月9日朝鲜的核试验是一个错误的行动。这一做法不仅违背了2005年9月的《共同声明》,也将核危机推进到了一个更加危险的高度。在平壤核试验之后恢复六方会谈,朝鲜本来应该就如何弃核作出新的承诺、采取新的行动。这不仅是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718号决议的庄严要求,也是有关各方共同推进谈判进程、通过外交手段获得应有的安全与援助、阻止东亚进一步出现核扩散的重大问题。因此,核试之后朝鲜重回六方会谈,应该是回归《共同声明》、重申弃核承诺、以及缓和联合国安理会对朝制裁后更加孤立局势的重要机会。
然而,朝鲜似乎并没有将六方会谈的重新恢复看成是与国际社会“修补”关系、通过“弃核”把握新的安全与发展机遇的决定性场合。根据外电的报道,朝鲜首席六方会谈谈判代表金桂冠在开幕式的发言中,提出了一份具体的“清单”要求美国等国予以“满足”;强调只有这些条件在被满足的情况下,朝鲜才能考虑放弃核武器,以至于美国CNN将朝鲜所提出的一长串“要价”,形容为如同逛百货商店那样在进行“淘货”。
朝鲜在这次六方会谈所提出的各种要求,并没有超越朝鲜以往的立场和要价。这些要求包括美国停止对朝鲜的敌视政策、提供轻水反应堆让朝鲜获得核能、在轻水反应堆启动之前提供替代能源援助、取消金融制裁等等。在这些条件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金桂冠在发言中表示,朝鲜将原则上同意放弃核武器以交换朝鲜想要得到的“援助和安全”。按照他的说法,“弃核”定义为朝鲜的“终极目标”。
由于在2005年9月20日,即六方会谈《共同声明》签署后的第二天朝鲜就提出了先援建轻水反应堆、再弃核的立场,这次朝鲜重提轻水反应堆问题各方似乎并不会惊讶。对于正在国际制裁及美日单边制裁双重压力下苦苦挣扎的朝鲜来说,提出长长的要价“清单”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核武器是朝鲜拥有的最大“谈判筹码”。
但问题是,任何谈判都是妥协的过程,“只取不予“并非谈判的合理谋略。朝鲜想要“取”,那么,能够同时“予”吗?
朝鲜应“欲取先予” 增加筹码效率
推动朝鲜承诺采取弃核的实际行动、并以此促使美国等采取相应的同步举措,是此次六方会谈能否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关键,也是观察未来六方会谈成效的风向标。
显然,从2005年11月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会议结束之后时隔了13个月,朝鲜又是导弹试验、又是核试验之后,“弃核”还无法付诸于起码的实际行动,那么,多边外交谈判的信誉将会受到巨大打击。因为多边外交谈判不仅不能阻止朝核局势升级,事实上也无法取得缓和局面、反映共同关注以及推进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
朝鲜目前的立场重申了2005年11月的要价,如果再加上平壤强调自己已是“有核国家”的断言,实际上比2005年11月的立场更加强硬。再联系到朝鲜坚持要求美国取消对朝鲜的金融制裁才能考虑作为采取相关行动的条件,看来,朝鲜是要坚持在核问题上“豪睹”一把:要么美国等国统统答应朝鲜的条件,然后在一个7-10年的时间段后再实质性地取消核能力。要么美国等国不答应,“弃核”就免谈,朝鲜就坚持自己“拥核”的决心和现实。
平壤目前的这一立场,对于态度已有所松动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种打击。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克里斯托弗·希尔本来是有备而来。美国代表团成员中包括了负责对朝金融制裁的财政部官员,原来是预定要在19日下午参加和朝鲜代表团的双边会谈,并准备在工作小组中具体谈判取消金融制裁的问题。但18日上午朝鲜首席谈判代表的发言显然让美国很有挫折感,美朝双边对话已经推迟到了19日。据路透社报道,希尔甚至已经在18日的发言中回应金桂冠说,“美国的耐心已经走到了尽头”。
客观上来说,朝鲜想要用好自己的“核筹码”,必须采取“欲取先予”的战略。显示必要的政治决心、采取果断的行动向国际社会准确无误地显示朝鲜“弃核”的决心,只能增加平壤“核筹码”的效率。否则,朝鲜总是大谈“条件”,既没有实质性举措,又没有准确无误的信息“弃核”,单纯强调朝鲜最终是要放弃核武器的说法,这在平壤核试验之后恐怕相信的人就更少了。
倘若平壤一味坚持这样的策略,就等同于把国际社会当成一头“毛驴”,自己骑在“驴背”上来回晃动一根写着要“弃核”的胡萝卜,希望自己胯下的这头“毛驴”就能跟着、看着这根实质上永远够不着的“胡萝卜”往前走。真的是这样,六方会谈岂非成了简单的智力测试游戏了?
如果未来几天的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的会议上,朝鲜仍然坚持强硬的立场不松动,而美国、日本等国也继续强硬地要求朝鲜采取“弃核”的初步行动,才能过渡到讨论金融制裁的取消问题,那么,这种立场的对立将难以给会谈带来任何实质性的突破。
只是,中国外交官们的辛劳与良苦用心,难道又一次要“枉然”吗?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朱锋) (责任编辑:黄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