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策•企业国际化:中国企业要“傍大款”
【述】国际化:冲动的惩罚
2006年,给人们留下更深印象的并不是多少中国企业又走出国门,而是TCL国际化的失败和南汽收购罗孚后不断暴露的“陷阱”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张皓雯 驻巴黎记者陈俊侠报道
一位在2006年5月进行环球之旅的中国人这样描述他在路上的见闻:每到一地,都能发现从事商旅的中国人络绎于途。在巴黎飞往波兰的飞机上,公务舱内竟然有2/3是中国商人。 而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国故事”此起彼落。欧洲的顶级酒店商务楼层,向来都有两套介绍材料,一套是英文,另一套为日文。而现在依然是两套,不过,日文已悄然变为中文了。
中国投资国际化
提起“中国企业国际化”,多少给人概念化的意味,即使用详细的数据,人们也很难直观地感受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冲动和迫切。而上面这段描述,基本可以看做是2006年中国企业国际化的一个缩影。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走出国门,目前它们对外投资额呈高速增长状态。中国外汇储备超过1万亿美元表明中国已变得更加富裕,中国企业也因此进入大规模国际化的阶段,这不仅体现在‘出口国际化’,也体现在‘投资国际化’。”法国国际投资署主席菲利普·法夫尔深有感触地对《国际先驱导报》说。
TCL遭到巨大挫折
不过,2006年,给人们留下更深印象的并不是多少中国企业又走出了国门,又在国际化方面前进了多少,而是TCL国际化的失败和南汽收购罗孚后不断暴露的“陷阱”。
2006年,TCL与法国汤姆逊公司于2004年联姻而生的子公司——TTE欧洲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被迫重组。此前,TCL收购施耐德、阿尔卡特均以整合失败告终。虽然TCL坚称,这并不意味着TCL退出欧洲市场,但是已经有舆论认为,TCL欧洲公司的重组意味着中国公司通过品牌收购“走出国门”的方案遭到了巨大挫折。
其实,TCL的失败甚至是可以预言的:具有“世界第一CEO”之称的杰克·韦尔奇曾对李东升坦言,十几年前,他就对整合汤姆逊彩电没有办法,此后,公司被转手好多回,说明很多人都没有办法。而收购时,TCL最渴望的完整销售渠道与高端彩电的生产技术并未获得,同时汤姆逊的专利和品牌,只可以无偿使用两年。可以说,迫切的国际化冲动让李东升当年知难而进。“当战略脱离了公司的人才、技术和管理基础,没法与公司运营机制衔接,就容易发生战略失误。”一位分析师如是分析TCL国际化的失败。
不是有钱就能并购
比起TCL,南汽整合罗孚虽未见成败,但不断冒出的各种消息却让人高兴不起来。收购成功后,南汽才发现,罗孚一部分核心技术早已花落上汽;而今年9月,上汽和南汽开始争夺罗孚(Rover)商标使用权时,福特汽车突然宣布行使优先购买权,将罗孚(Rover)收归旗下;12月,荷兰一家公司又跳出来宣称,其在欧洲数国拥有MG商标所有权,南汽将无法使用MG商标打入这些市场。
失败与陷阱让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在2006年显得尤为触目惊心。“中国企业不是有了钱就能并购的,他们首先应该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又能够给对方提供什么。”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桑百川说。
【策】中国企业要“傍大款”
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企业应该学会运用杠杆效应,借力打力
国际先驱导报驻东京记者钟沈军 驻巴黎记者陈俊侠 本报记者张皓雯报道
要做大做强,通过并购进行国际化是最直接、最省时的方式;中国企业到底该如何国际化?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法国国际投资署主席菲利普·法夫尔、对外经贸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桑百川为我们作了详解。
不是有钱就能并购
《国际先驱导报》:像TCL、南汽的遭遇,是不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菲利普·法夫尔:我认为TCL只是中国企业投资法国的一个特例,决不说明所有中国企业在法国的投资都是很困难的。
桑百川:TCL和南汽确实具有一定代表性,很多企业有闲置资金,希望通过并购实现国际化,实际上存在一定盲目性。很多企业不清楚自己要什么,并购也需要一定能力,并不是有钱就可以。
《国际先驱导报》:具体说来,需要哪些方面的能力?
桑百川:我们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就是说,在中国市场,有独特的品牌、市场优势和技术特长,有别人不能替代的优势,能够让其他国家有品牌、技术等核心资产的企业搭上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快车。否则,可能只有那些已经失去品牌优势和主流技术的企业才愿意和你合并。
学会借力打力
《国际先驱导报》:中国企业要国际化,无非是希望迅速成为世界巨头。现在看来,难度似乎挺大。
项兵:中国企业,哪怕是中国行业的龙头企业,和跨国巨头相比,只算得上围棋二段三段,能打败九段吗?我们要学会使用杠杆,管理的关键是杠杆,中国能不能让全球人才为我所用?我们为什么非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跟“九段”高手搏杀?为什么不能“借力打力”?
我认为,在目前全球化的时代,中国企业5年10年内要成为世界的主流,必须学会“以九段治九段”。以弱势整合强势、以他为主、驾驭九段,在股权上收购对方,而管理上要被对方“收购”。
《国际先驱导报》:应该如何“借力打力”?
项兵:可以采取市场换股权的做法。比如我们可以利用政府定单,选择某些条件具备的行业,把定单给全球行业第二或者第三大企业,条件是允许中国企业参股。订单,就是吸引现有九段企业的法宝。中国企业和这个行业的全球第二或者第三合资,到欧洲或者美国上市,联手成为全球第一。这不是自主创新,不是自主品牌,不是希望把你的技术拿过来,把你打败。争夺的不是中国市场,而是全球市场,尤其是主流市场。
我们中国企业很多没有管理全球企业的能力,一管就死,我们只有“傍大款”,因为国外企业治理结构是到位的。如果中国公司能得到30%的股权,那么100亿里面就有30亿必定是我们的,借助这一“九段高手”的体系、技术、网络,这样全球市场都有我们的一份。 (责任编辑:王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