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新民晚报

1天赶4次潮水 每次间隙睡2小时(组图)

本报记者 姜燕

  南浦大桥下的黄浦江面,“银锄”号的沉没地点,45名汉子头戴鹅黄色安全帽,身着桔红色或大红色工作服,在遍布缆线的2艘打捞船上,紧张地工作着。他们是上海打捞局派出的国内顶级潜水员,每天要潜入24米深的江底作业。

  湍急的江水,水底的大石,浑浊的水况,“银锄”号沉没地点极其不利于水底作业,给潜水员们带来许多麻烦。昨天,记者探班“沪救捞62”号,听潜水员讲述个中艰辛。

  水下作业时间,最短只有20分钟

  上午10时许,船上的潜水员们全体出现在甲板上,开始做各项准备工作。
3名准备下水的潜水员往身上套潜水服,系“送气管”和“信号绳”,这是2根“生命线”。39岁的徐震涛个子不高,身上绑了大小4块共7公斤铅块。

  10时50分,一袭黑衣、两只蹼脚的潜水员,从船舷边架好的扶梯下到水中。这时,距离预定的作业时间11时,还有10分钟。

  11时,是一天当中水流最平缓的4次“平潮”之一。潜水队队长金锋说,1月4日的4次平潮时间分别在凌晨3时、11时、16时、22时30分,其中11时和22时30分叫做“低平潮”,是退潮退到最低水位的时刻。另外两次是“高平潮”,是涨潮涨到最高水位时。“低平潮”持续时间较短,约半个小时,“高平潮”相对较长,约1小时。但是,每个农历月有两次“大潮汐”,分别在农历初三和农历十八前后。“大潮汐”时,平潮时间更短,“低平潮”只有20分钟。1月4日是农历十六,恰好处在大潮汐期间。

  为了抢时间,连“大潮汐”的“低平潮”也要下水。在平时,20分钟的作业时间,完全可以停工,但为了避免影响航道正常运行,减少沉船内的泥沙淤积,必须争分夺秒。

  睡觉跟着潮水走,生物钟被打乱

  对于这些25-52岁的潜水员来说,打捞“银锄”号最苦恼的事就是睡觉。为了赶4次平潮,根本睡不上一个好觉。作业不分白天黑夜,平潮什么时候来,他们就什么时候干。

  12时30分许,船上的潜水员陆续结束工作,在船上食堂吃完简单的午饭,抓紧时间回舱室睡觉去了,只剩下甲板上3名操作“吸泥管”的工作人员。徐震涛说,到了15时,大家就又要出动了。说起来,每次作业时间只有半小时至1小时,但准备工作加上善后,前后得2-3小时,一个觉最多睡上2个小时,“这样的觉睡得特别难受,刚睡着,又得起来了。”徐震涛说,最难受的是年轻人,他指指坐在对面的张伟平,28岁的小伙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夜里不叫个两三次,哪能叫得起来?”

  如果每天的平潮时间固定不变,那就好了,可是,天不顺人,每天的平潮时间都要向后推迟约1小时。“生物钟都被打乱了。”徐震涛说。

  衣服被水压在皮肤上,一动就痛

  “银锄”号沉没的地点恰好在黄浦江一个拐弯处,水流很急。因为要赶时间,天气又冷,潜水员只能选择轻便、不进水的“轻装干式服”,保证作业便利,降低出水风险。

  衣服不进水,在24米的水下,就意味着衣服内外压力反差大,高水压将潜水服紧紧地压到皮肤上,压出一条条紫痕。徐震涛和张伟平拉开衣领,露出颈口左下方一道道20厘米长的深紫色伤痕。

  “这还不算最可怕的。”张伟平脸上虽然在笑,却流露出一丝痛苦的表情。“衣服像吸盘一样吸在身上,一伸手工作,痛得像在撕拉皮肤。”张伟平比划着,忍不住吸了口冷气:“我宁可衣服进水。”

  下水最怕身上的线绳绕圈子

  潜水员把打捞船上的人叫做“生命支持”,只要绑上“生命线”进入黑暗的水底,他们的生命就交给了船上的指挥者和援助者。与水神作斗争,他们是如此顽强,却又如此孱弱,随时有被夺去生命的危险。

  每次出工,45名潜水员要全部到位,但只有3-6人下水。其他人负责观察水流,及时通知水下的战友;要有人等候拖拉潜水员出水;要有人做好准备,水下的人随时都有可能需要帮助……

  “下水最怕的是身上的线绳绕圈子。”49岁的国家一级一等潜水员孙建明说。潜水员身上带的气管和信号绳,在不断变化的水流冲击下,很可能缠绕上其他物体,或者绕个圈子,黑暗中潜水员很难找准缠绕点,这样就会丧失出水的最佳时机。这次作业,经常出入很急的水流,绕圈子的可能性很大。准备出水前,潜水员的耳机里总会响起联络员亲切的声音:“注意把气管理理清爽。”

  “减压病”,几乎人人都得过

  一次作业的全过程,到出水后换下衣服还不算完,进入减压舱减压,才算正式结束。

  孙建明告诉记者,人体各个器官在大气压强下,会释放一些惰性气体,如氮气。进入深水后,水压致使这些气体无法释放。在浮出水面后,“积压”的气体,会“心急火燎”地变成小气泡朝外冒,如果不及时减压,将会造成疾病,轻则皮肤瘙痒,重则骨头坏死。

  这45人中,不少“老兵”19岁就当上了潜水员,年轻的也有好几年“水龄”,都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得过“减压病”。

  通常从24米水深处开始,潜水员按每3米一档,先在水中逐步减压,再出水进减压舱。“虽然这个水深只有24米,但工作结束时,已是急流,要抓紧时间出水,在6分钟内进入减压舱,吸氧减压。”孙建明说。

  新闻背景

  去年12月2日,正在大修改造的1.5万吨的“银锄”号突然沉入黄浦江南浦大桥附近水域。12月25日,上海打捞局开始打捞,计划用45天时间让“银锄”号浮出水面。

  “银锄”号船底长约150米,宽22米,计划在船底淤泥上打通若干通道,穿过10根直径106毫米粗的钢缆,将船兜起;同时在船体周围固定几个巨大浮桶,这样“连浮带吊”把船打捞上来。

  45名经验丰富的潜水员陆续登上打捞船,开始艰苦的打捞作业。目前,潜水员在船底确定了3个工作点,挖出3个直径1.5米的洞口,安装好“吸泥管”。潜水员每天在“平潮期”携带高压水枪下水作业,清淤排石。

  焦点关注

  潜水员下水长镜头 游着进洞 趴着干活 入水前

  黑色潜水服、头盔、双蹼,探照灯可戴可不戴,反正江水浑浊,能见度为零,照了也看不见。身上绑铅块,以助下沉。系牢“送气管”和“信号绳”。手持高压水枪,这是冲淤的重要工具。如果有电割的活,有可能还要带“水下割条”。

  入水时

  如果下水时,水流速度低于50厘米/秒,可直接跳入水中,待浮起后,双手拉住一根被称作“老纤绳”的绳子,沿着绳子到达工作点。这根绳子是潜水员初次入水,确认工作点时固定好的,水流过急时,有可能将绳子拉断,就需要重新布绳。

  入水后

  潜水员将这次干活的过程形象地称为“游着进洞,趴着干活”。经过10天努力,3个洞槽均已推进到9米。在1.5米高的洞内,潜水员无法直立,只能游着进入洞内。到达最前端后,开始用高压水枪冲击淤泥。这时,或趴、或侧、或斜、或屈,体位任由选择,只要能把活干好就成。

  大难题

  船底脸盆的大石块,是推进工作中最大的“绊脚石”,如遇无法排除的大石,几天的工作就可能前功尽弃。必须向边上平移20厘米,重新开挖。令人郁闷的是,此处江底不知为何布满石块,加大清淤阻力。

  焦点故事

  勿要拍,不能让老婆看到

  寒风中,39岁的徐震涛出水上船,摘下头盔,露出一颗水淋淋的脑袋,嘴唇青紫。摄影记者见状,奔上前去,狂按快门。“勿要拍,勿要拍!”徐震涛一边有气无力地嘟囔,一边不安地躲镜头。

  “别采访我。”饭后,徐震涛再一次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请求。没办法,记者只好请队长出马,好说歹说,才说动他。

  为啥不让拍照,不愿接受采访?落座的徐震涛一语道破“天机”。

  “勿好让我老婆看到我这么苦的呀。”徐震涛心疼地说:“我老婆天天看新民晚报,你这一拍一写,她全知道了。”徐震涛从不与家人谈自己的工作,至今妻儿也不知道他的工作有多苦。读初中预备班的儿子今年12岁,每次一听说爸爸又要上船,就一声不吭走到一边,暗自抹泪。

  说到这儿,这个坚强的汉子眼眶一红,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温馨:“没办法,只好回去哄哄她。”

  这台机器是与水下的潜水员对话的桥梁

  潜水员出水需要很多工作人员帮忙

  徐震涛上船,摘下头盔,露出水淋淋的脑袋

  潜水员上岸后,必须马上进入减压舱减压 本版摄影 陈意俊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徐震涛 | 张伟平 | 孙建明 | 潜水员 | 作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