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南京日报

陈脉林3年支持家乡建设1800万元

  南京日报报道他的人生履历表很简单:后勤工、搬运工、养殖户、出租车司机、饭店老板、包工头、南京鼎业集团董事长。在这张人生履历表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名字:陈脉林。他今年37岁,浦口区石桥镇石村村人。就是他,以拳拳赤子之心回报家乡,3年反哺石村1800万元。

让我们走近这样一位为富有“仁”的企业家。

  18年前穷得连自行车都没骑过,18年后有了亿万家产

  作为浦口区的“边陲”,多少年过去了,属于革命老区的石村,虽说面貌有了一定的变化,但却没有完全摆脱贫困。陈脉林,这个1970年出生的石村人,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8年前,自己还没有骑过当时在南京已经相当普及的自行车。没有交通工具,他每天只好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远在7公里之外的石桥中学去上学。陈脉林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有一个姐姐和三个哥哥。上中学时,正好是哥哥姐姐陆续结婚的时候,本来就不宽裕的家庭更加拮据了。为了省钱,1989年,陈脉林初中毕业后就辍学了。通过招工,19岁的陈脉林来到石桥镇政府从事勤杂工作。一年后,陈脉林“跳槽”到石桥粉墨厂。可不到一年时间,粉墨厂倒闭了。也就在这个时候,陈脉林有了到南京闯荡的想法。他只身来到水西门货站,干起了搬运工。搬运工很累,但一年也能挣个万儿八千的。干了两年,陈脉林省吃俭用,攒了1.8万元。揣着1.8万元积蓄,陈脉林回到了老家石村,准备创业。他把所有的钱用来买鸭苗,开始养鸭子。本以为看准行情,可以狠赚一把,谁知等鸭子上市的时候,鸭子的价格却大跌。所幸的是,这次鸭子养殖,没赚钱也没赔钱。第一次投资打了一个平手,陈脉林又把目光转到另一个行当——餐饮业。在石桥开饭店挣不到大钱,但可以混个温饱。开了3年之后,他关掉饭店,买了一辆面包车,在石桥跑起了出租。当时在许多人眼里,找一份稳定工作,吃个“皇粮”,远比干个体户体面。陈脉林妻子的想法也是如此。在妻子“压力”面前,陈脉林东奔西跑,四处求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机关当司机。1996年,当寻找工作毫无头绪时,骨子里并不安分的陈脉林东挪西借,毅然投资数十万元,在珠江镇开了一家饭店,取名“香格里拉”。这次投资,让他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2000年,他开始涉足建筑施工领域,成为一个包工头;2002年,涉足房地产市场,投资500万元开发浦珠花园;自此,他一发而不可收……2006年,在珠江镇投资1.8亿元盖起了南京江北第一高楼,又在南京高新区投资3000万元进行生物科技开发。如今,陈脉林投资的公司企业已有11个,涉及房地产、生物科技、建筑材料、金融投资等多个领域,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

  难以割舍的家乡情结,3年“反哺”上千万

  陈脉林有着难以割舍的家乡情结。尽管生意做得很大,也比较忙,但每年总要抽出时间去石村几趟。石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由于经济比较薄弱,村村通公路后,石村水泥路到各个组却成了断头路。看到这种情况,陈脉林觉得自己有义务“站出来”。2003年12月,陈脉林捐资100万元,亲自带领施工队,修造村组连通的水泥路8.8公里,成为浦口区第一个村组连通水泥路。最边远的大谢村修路须经安徽和县地界,也给修通了。如果一开始修桥铺路是为“积德行善”的话,之后的一幕,让陈脉林第一次感觉到“责任”二字。那是石村至大谢段通车的当天晚上,浦口电视台对此进行报道。石村的一位农妇在接受采访时说,自己活了大半辈子,还是第一次在雨天不用穿雨靴出门,“真是托了陈脉林的福!”那一刻,陈脉林的心情显得特别复杂。想当年,自己贫穷的时候,走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路上,是多么渴望有人能伸出手来拉家乡一把。现在,自己有钱了,难道能眼睁睁地看着乡亲们受穷而只顾自己发财吗!再说,要不是这些年政策好,地方党政领导关心支持,自己能有多大本事挣这么大的家业呢!“该是反哺家乡,回报社会的时候了!”陈脉林反哺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便接踵而来——2004年12月,捐资300万元兴建石桥幼儿园;2005年7月,赞助15万元解决石桥瓜农卖瓜难;8月,捐资240万元兴建石桥敬老院;9月,捐资50多万元为石村改造自来水,安装有线电视;2006年6月至今,结合浦口新农村建设,又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改建了石村卫生院、文化中心,新建了村委会大楼、市民广场,还修建了石桥至石村的4.3公里水泥路。3年拿出1000多万元!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延桂告诉记者,石村没有工业企业,去年的收入只有45万元,这还是乡镇的财政转移支付,“如果没有陈脉林的支持,单靠石村自己,再过20年也不一定能达到现在的水平”。

  为家乡增强“造血”功能,让乡亲尽快富起来

  投入巨资,支持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只能解决乡亲们的一时困难。而为家乡增强“造血”功能,让乡亲们尽快富裕起来,才是最紧要的事情。贫困而导致过早辍学,这是陈脉林一生最大的遗憾。在运筹企业发展时,陈脉林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不得已,陈脉林只好每天挤出时间读书,目前正在南京师范大学读MBA课程。这段经历,陈脉林深切地感到,知识就是力量,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文化人是为家乡增强“造血”功能的重要方面。于是,从2004年9月开始,他每年都要拿出一笔钱资助困难家庭的学生。目前,他已拿出30多万元,资助了28人,既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大学生。去年8月,他又捐资30万元,在石桥镇设立了“陈脉林奖学金”,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12岁的童瑶,是石桥小学六年级学生,也是陈脉林资助的28名优秀学生中的一名。童瑶父亲患有尿毒症,家里生活非常困难,住的是20多年前建的房子,因为常年失修,有的地方有塌陷危险。去年春节前的几天,按照惯例,童瑶和其他受资助的20多个学生及其家长被请到鼎业集团公司,召开联欢座谈会。听完学生们的成绩介绍,陈脉林说:“大家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请尽管提。”“说到困难,也有一点点。就是……就是我家的房子坏掉了。”童瑶老实巴交的母亲,吞吞吐吐地说了这么一句。但这句话,却让大家吃惊不小,“怎么提出这么‘过分’的要求呢?”春节刚过,陈脉林就派公司相关人员来到了童瑶家。情况核实后,他立即拿出3万多元,在去年5月帮童瑶家新盖了三间房子。“真没想到,我当时只是随口说说,陈总却当真了。”望着三间崭新的砖瓦房,童瑶的母亲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除了资助困难家庭的学生,这两年,陈脉林还一直在琢磨,在石村搞一个富民工程。去年6月,他和镇村干部多次商量后,自己拿出800万元,流转土地1000亩,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园发展特色农业,建成后无偿交给村农业开发公司。单凭这一项,村里每年就可增加数十万元经济收入。而石村600多户每家都有人在这里劳作,每户一年至少可增收1000多元。陈脉林还打算,通过帮助村里引进生产型企业、建立多点养殖基地、组织向外输出剩余劳力等多种方式,增加村民工资性收入。“我在这里投入这么多钱,但绝不会带一分钱回公司。”向记者介绍今后的反哺规划后,陈脉林说:“我的最大愿望,就是想让乡亲们尽快富裕起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石桥 | 家乡 | 万元 | 18年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