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回眸·冀望·感叹(欧元流通五周年)(组图)

  2002年1月1日,欧元现金正式流通。图为当地时间零时,在德国法兰克福欧洲中央银行总部门前“欧元女郎”在欧元雕塑前展示“欧元裙”。

  新华社发

  在同本报驻比利时记者章念生谈欧元时,欧盟金融与经济事务总司长雷格林始终强调一个“稳”字

  欧洲央行的一位官员向本报记者讲述过出差英国时的经历:一个晴朗的秋日,她走出希思罗国际机场,坐上出租车直奔伦敦市区,到达目的地时才意识到没有在机场兑换英镑。
车上读卡机出故障不能识别信用卡,司机又拒收欧元。最后只好继续前行,找到自动取款机,取出英镑付账。这一番折腾不仅费时,而且还要支付取现手续费。记者在拉脱维亚采访,也有类似“遭遇”。常在欧元区旅行的人,冷不丁涉足区外,还真容易忘了换钱这件事儿。

  欧元流通5年来,尽管抱怨之声不断,如经济增长乏力,弹性不足等,但它带给欧元区的好处也有目共睹:价格稳定,财政健康,就业增长,有效抵御外来冲击,等等。而且,最实在的益处莫过于增强了欧洲“认同感”——作为欧洲一体化的象征之一,欧元已经深入欧元区百姓生活。

  欧元自诞生起,就一直在求稳。本报记者曾专访欧盟金融与经济事务总司长克劳斯·雷格林,这位为催生欧元立下汗马功劳的德国经济学家(见右上图,本报记者章念生摄),在预测和评价欧元时始终强调一个“稳”字。欧洲央行这几年“顶风”提息,就充分显示了求“稳”的决心。而坚持不降“门槛”,又促使冀望早日加入欧元区的新入盟国家不断“强身健体”。有分析预期,到2009年前后,新入盟成员国将会逐渐达标,欧元区将继续扩大。

  经合组织本月初发布的报告积极评价欧元区的表现,并预测其2006年的经济增长率将达2.6%,今年约为2.2%。如此不俗表现,自然有欧元的一份功劳。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欧元的流通已远远超出欧盟一体化范畴。摩纳哥、圣马力诺、梵蒂冈已将欧元作为国家货币,安道尔、黑山和科索沃等国家和地区则将欧元作为事实货币,不少国家在外汇储备中增加欧元的份额。欧盟一位主管金融事务的官员就对本报记者明确表示,欧元从“立足”到“提升”,其速度之快超乎想象。可以预期,欧元还将继续“稳”中求“升”,并将更加令人刮目相看。

  斯洛文尼亚成为第十三个欧元国家之际,本报驻波兰记者金钊将目光聚焦于欧盟新成员加入欧元区的时间表

  新年伊始,斯洛文尼亚成为2004年加入欧盟的10个中东欧国家中第一个使用欧元的国家。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其他新成员国相继推迟引入欧元的时间表。

  按照《马约》规定,每个欧盟成员国都有责任达到该条约规定的经济指标。但是,大部分新成员国要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控制住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等指标,仍是件难事。计划2009年加入欧元区的斯洛伐克因扩大社会支出原定期限可能推后;原来准备与斯洛文尼亚同时加入欧元区的波罗的海三国因通货膨胀超标不会在2010年前使用欧元;捷克原计划2010年加入欧元区,但因为社会支出和退休金增加导致财政赤字上升,现已将期限推迟至2012年或2013年;波兰近期提出最快将在2009年才能达到《马约》规定的条件,在此之前不会公布加入欧元区的时间表;匈牙利去年因隐瞒恶化的经济指标而导致严重的政党、社会和经济危机,因此要将高达10%的财政赤字和72%的公债降至《马约》规定的标准还要走很长的路,估计其加入欧元区的时间要推迟到2016年。

  当前,欧盟新成员国大多缺乏财政改革意愿。近来在这些国家的中央和地方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往往是许诺提高社会福利的政党,可见民众不希望为了达到《马约》的标准而紧缩财政。政治意愿战胜了经济需要,新欧盟成员国政府近来对本国社会、经济政策的调整,也未把加入欧元区作为第一目标。当然,欧盟新成员国还是认为搭乘欧盟这条经济大船,可以助其自身保持稳定。

  欧元区中德、法、意等国对欧元的消极态度也对新成员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新成员国而言,等到现在欧元区国家的经济潜力被彻底激活后再加入欧元区最为有利。这也是它们对这个货币“试验区”持观望态度的原因之一。

  在同德国小提琴手的聊天中,本报驻德国记者吕鸿深深体会到德国百姓心中剪不断的马克情结

  “5年前,一包香烟是5马克,如今是5欧元;5年前,不少日常用品是0.99马克,如今是0.99欧元……”

  桑德是记者的老朋友,他是一个小提琴手。2007新年之夜,我们在柏林的餐馆聊天时,他把欧元狠狠地骂了一顿,随声附和的还有一位名叫赫尔穆特的德国老人。两人都说,2002年欧元刚流通时,各商家还算比较老实,按照1欧元兑1.95583马克的固定汇率定价,但渐渐地,不仅标价上的零头被抹掉,最后商品价格变成了1马克等于1欧元。

  桑德和赫尔穆特的看法在德国非常普遍,许多百姓认为欧元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好处,反而物价上涨,失业人数增加,生活水平下降。

  “惊讶,但是具有代表性:60%的德国人愿意重新选择马克,而不是欧元。”德国著名的调研机构福尔萨社会研究和统计分析公司年前公布的一个民调结果显示,百姓普遍感觉到欧元的“昂贵”。

  那么,“非普通”德国人又怎么看待欧元5年来的流通呢?去年12月30日,《法兰克福汇报》刊登的一则整版广告,援引德国著名钢铁公司蒂森公司前总裁迪特尔·施佩特曼的话说:“以前,我们有一个世界货币叫马克,它增加了工作岗位;现在,我们有一个世界货币叫欧元,它减少了工作岗位。”事实上,3个没有引入欧元的欧盟老成员——英国、瑞典和丹麦的失业率明显低于5%,而德国,欧洲第一经济强国的失业率高达10%,最高时曾达18.8%,也就是说,860万人一度没有工作。

  “难道欧元就没有给你们带来任何好处吗?况且,物价上涨、失业人数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经济全球化、德国福利负担本身过高、经济结构性问题突出等等。况且德国通货膨胀率一直维持在2%左右的低位。从长远来看,德国内部市场延伸到了欧盟其他26国,德国是欧盟中获利最多的国家。”记者反问桑德。他说,那些都是政治家的事,老百姓只关心身边的事、眼前的事。

  难怪德国人又开始怀念马克时代了。5年前,德国人“滴泪别马克”;5年后,德国人“无奈念马克”。

  本报驻法国记者廖先旺看到欧元专家在一片抱怨声中“挺身而出”护欧元

  法国民众现在对欧元喜忧交加:喜的是“欧元”带来了经济上的方便与稳定,忧的是欧元令物价飞涨,欧元本身前景似乎难料。

  据法国媒体报道,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之际,欧盟有59%的人感到高兴。但最新调查表明,52%的法国人认为采用欧元是一件“糟糕事”,甚至是“很糟的事”。

  针对这一调查所反映的情绪,欧盟官员和欧元专家纷纷“挺身而出”为欧元辩护。

  专家认为,欧元虽然没有为欧盟带来明显的繁荣,但欧元正式流通以后,给欧元区带来的汇率稳定却不可否认。想一想,在欧元正式流通以前,每当美元汇率或美国财政经济政策风吹草动、汇市投机家兴风作浪之际,便是欧盟各国政府特别是中央银行的苦恼之时。欧元流通五年来,欧元区国家的平均通胀率和利率水平从未达到如此低的水平(年均通胀率约2.4%),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欧元作为外汇储备选择。而欧元将更多的世界游客带到欧盟,并帮助法国保持世界游客第一目的地的地位。

  法国生活条件观测中心主任罗伯特在《费加罗报》刊文分析了民调中的否定看法。他认为,欧元带来的物价上涨,与法国人的理财购物习惯有关。法国有3/4的商品用欧元标价,但有大约1/4的商业结算至今仍参照法郎,如不动产及大额商品交易等,这反映了法国人的谨慎;法国人喜欢廉价小商品,甚至狂购一时用不着的廉价小商品,导致开支超出预算;法国人爱给小费,1欧元的1%也叫1生丁,却与原来法郎的1生丁币值差了几倍,于是小费金额在不知不觉中上升了。法国消费者历来都爱抱怨涨价,只是正好有欧元这个借口。当然,专家的分析也不排除众多商家借机涨价的现象,而这要靠欧盟政策来重新平衡利益关系。

  智库人士接受本报驻西班牙记者张金江电话采访时说,西葡两国在欧元流通中获益良多

  选择基金会是西班牙现政府和执政的工人社会党的智库,拥有国内和对外政策两个研究机构。萨托里乌斯是基金会执行副主席、国际问题专家,在欧元流通五周年之际,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

  萨托里乌斯说,欧元的流通,对西班牙、葡萄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有益处:

  ——促进了经济发展。西班牙近10年来,年均经济增长4%左右,已从过去欧洲经济落后国家步入较先进国家行列,其经济总量比5年前增加了30%。从外部因素看,这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1986年,西班牙加入欧盟,二是2002年欧元开始流通。

  ——使西班牙利率保持较低水平,促进了投资。同时,为欧元区国家带来了诸多便利。简单的一个例子是旅游,拿着欧元,到区内任何一国都畅通无阻。这种便利还表现在贸易等方面。所以,统一货币促进了贸易、旅游、人员往来等诸多领域。

  ——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最近几年,通胀率保持在2.4%左右,为历史最低水平。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在,西班牙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万欧元,比10年前、5年前都有很大提高。全国最低月工资已经由1985年的200多欧元和2001年的400多欧元(由当时流通的西班牙货币比塞塔换算)提高到2007年的570多欧元。

  ——部分抵消了高油价的影响。去年世界原油价格大幅飙升,但由于世界原油交易以美元计价,欧元对美元的强势部分抵消了高油价对欧元区国家的不利影响。

  记者问,使用欧元对西班牙、葡萄牙就没有什么不利吗?

  萨托里乌斯答,要说弊,就是现在欧元对美元的强势,不利于西葡两国以及欧元区其他国家的出口,但是这也将促使欧元区国家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档次,以提高竞争力。

  布莱尔不提欧元,本报驻英国记者施晓慧在英国的沉默中感觉英镑强势

  欧元流通五年了,一直站在欧元区外面的欧盟大国英国仍然选择沉默,首相布莱尔在祝贺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新入欧盟时只字未提欧元。

  欧元起步时,布莱尔力主英国加入欧元区,他在一次次演讲中强调,任何疏离欧洲的做法都将在根本上背离英国的国家利益,并将逐渐削弱英国在欧盟的影响力。但英国国内对欧元区持谨慎态度的力量占优势,财政大臣布朗坚持英国加入欧元区的条件须通过经济测试,以保证加入欧元区不会在金融、就业、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通货膨胀等5个方面对英国产生负面影响。此外,英国人对延绵1200多年历史的英镑有着至深情结。

  几年过去,布莱尔曾宣布的“将就加入欧元区问题举行全民公决”的誓言似乎已淡然得了无声息,其主要原因有二:

  首先,虽然欧元总体发展平稳,但英镑更显强势。在世纪之交西方经济陷入衰退期时,英国经济一枝独秀,持续10年稳步增长。布朗在发表年度财政报告时自豪地宣称,英国“正享受着200多年来最长的经济持续增长期。”英国的金融服务业更是成绩骄人,在全球地位劲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料,2004年美、日金融服务方面的贸易赤字分别为68.2亿和6.1亿美元,而英国却是325.6亿美元的顺差。英镑在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的比重连年增加,2006年超过日元排名第三。英镑兑美元的汇率在2006年上涨了13.8%。

  其二,欧盟统一宪法进程的暂停,使本来对此褒贬参半的英国不仅暂时取消了对宪法公投,欧元区的公决也已变得毫无意义。有人预测布莱尔今年将辞去首相,财政大臣布朗可能接班,因此在欧元10岁之前,英国加入欧元区的可能性极小。

  本报驻意大利记者张磊闻听报亭主人一声叹息:“欧元让我们变得更穷了。”

  欧元流通给意大利造成的“阵痛”并未消失。一些百姓几年前是满腹怨言,现在则只剩一声叹息。记者家门口经营报亭的一家人就是这样,他们坚信:“欧元让我们变得更穷了。”

  欧元流通后带来的物价上涨让人感觉变穷了。意大利消费者权益和环境保护协会对100种小商品做了调查和分析。以两种小商品为例,打火机从2001年的0.52欧元涨到了2006年的1欧元,上涨92.3%,涨幅最小的肥皂也从0.72欧元涨到了0.90欧元。难怪不少意大利人呼吁里拉回归。直到今天,意大利国家电视一台的一个热门猜奖娱乐节目中,仍把欧元换算成里拉告诉观众。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对“收入和生活水平”的调查显示,目前意大利的两口之家月平均收入为1800欧元,50%以上的意大利家庭未达到这一水平。

  欧元真的给意大利带来了灾难吗?记者就此采访了意大利《晚邮报》经济专家梅索里教授。他向记者表示,意大利经济在加入欧元区时可以说是勉为其难,所以付出了很大代价。2001至2003年间物价上涨64%左右,此后只是由于经济增长缓慢(2006年只有0.9%)而限制了物价涨幅,但也达到30%。宜家在意大利的首席执行官认为,欧元对于意大利的冲击是最大的。不过,欧元也有积极影响,比如使意大利金融稳定,欧元区共同的税率政策使国家公共开支赤字降低。从社会学角度讲,5年来,贫困家庭的比例并没有上升,欧元的流通没有造成更大的社会结构不平衡和贫富差距,中产阶层在欧元流通后比以前生活得更好而不是更差了。虽然在欧元流通初期,意大利经历了高通胀的“阵痛”,但相信其“后欧元时期”将是稳定的。梅索里的见解在意大利经济学界具有一定代表性。看来,意大利人还是可以期许欧元带来繁荣。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布莱尔 | 桑德 | 穆特 | 赫尔 | 格林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