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关捷:因为新闻而时刻感受巨大幸福

  关捷,1960年生于沈阳,满族。1979年入伍。1982年复员到工厂,1986年读完辽宁大学自学考试中文专业,进入沈阳造纸技校当教师。1992年调入《节能报》做记者,1993年调入《青年时报》做记者,1995年调入《沈阳日报》做记者。

  主要著作《寻找英雄》、《幕后新闻》、《剑胆琴心》、《神警传奇》。

  在沈阳,关捷拥有为数众多的“粉丝”。去年秋天,张玉周教授为《沈阳日报》编采人员职称晋级考试辅导英语,在讲完课后,他找到关捷的同事张颖,问道:“关捷写了那么多的好文章出书了吗?如果出了,请你跟他说一下,我想要一本。”沈阳市政府某局朱若蘅局长多次打电话给关捷,请他吃饭。原因听来很怪——“文章写的那么好,想看看他到底是个啥样人?”一个叫刘长权的老警察,从沈阳郊区风尘仆仆跑到报社,见了关捷,愣了半天,说:“我没有事,就是想见见你,你要多保重,给咱们多写好文章。”《沈阳晚报》校对科的梁大群,近日找到关捷,对他说:“我常看你的文章,我都剪了下来,前一段搬家,我爱人把我的剪报弄丢了,你出书了吗,我想要一本。”

  “一个优秀的记者,必须是思想成熟的人”

  46岁的关捷,现在依然是《沈阳日报》特稿部的普通记者,每日风风火火地跑新闻。他有选不完的题材,有写不完的稿子。采访关捷是在他忙里偷闲的时候,一个照面下来,我便感觉了他的成熟,这是个理智而富于激情的成熟男性。

  保冬妮:一般说来,在您这个年纪,很少有人在采访一线了,大家不是做编辑,就是做管理。而你仍然活跃在一线,并且还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样的卓有成效,名声与业绩丝毫不减当年。在采访您之前,我看了《沈阳日报》,还有国内其它一些知名报刊,我注意到您居然和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一样的生龙活虎,这仅仅是因为您的身体强壮吗?

  关捷:你说的不错,很多像我这个年纪的人都感叹跑不动了,纷纷改了行。说句实话,我认为他们是思想跑不动了。跑新闻最重要的是要用思想去奔跑。一个记者的思想提前退休了,无论多么好的新闻素材也激发不起他的写作欲望,从新闻现象中也看不到本质性的东西,那他是应该“退役”了。但这样的记者也不应该去做编辑,一个思想老化的人能编出有新意的好稿子吗?在国外记者年纪越大越厉害,在我们这里,由于一些记者不注意学习,本来在成熟的年龄,反而变老了。我所知道的外国的著名记者,很多人都是老死在他的采访岗位上,他们手中的笔因为心脏停止跳动才停了下来。在国内,我好多朋友是名记者,他们的年纪一般在三四十岁,甚至是五六十岁。一个优秀的记者,必须是思想成熟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洞察到事物的本质。然而思想成熟绝对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假如有一个二十岁左右的人对你说,他是个思想成熟的人,或者他们是一个思想家了,那你基本上可以把他划进骗子的队列里。当然,天才除外。

  关捷32岁走进新闻界,两年以后,因为主持“寻找英雄万里行”活动而名扬天下。社会反响非常强烈,广大读者纷纷来信来电话,对他的新闻作品表示赞赏。老将军杨成武、吕正操、刘志坚、杜平、孙毅等都为他题词,鼓励他继续往下写,把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传播出去。1994年12月30日,《光明日报》在二版以一个整版的篇幅,报道他寻访英雄的事迹(见苗家生的长篇通讯《寻找英雄万里行》)。1995年2月3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迟洪江以《情系英雄》为题写成长篇通讯,发表在该报一版头题栏目里面,同样是介绍他的事迹,对关捷的采访和写作做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之后,中宣部主办的《党建》杂志以及《家庭》、《幸福》、《天津日报》等十余家报刊都以特稿的形式对关捷进行了介绍。中央电视台与他合作做了一个小时的《“焦点访谈”特别节目——〈寻找英雄〉》,在1995年5月1日播出,播出前在“新闻联播”中做了介绍。接着,中国文联出版社隆重推出他的著作《寻找英雄》。《文汇报》发表长篇文章评介《寻找英雄》。《长江日报》对这本书进行了连载;《读者》杂志第19期发表报告文学,对整个寻找英雄的过程进行全面介绍。一个新闻记者,因为一次成功的系列报道,成了媒体关注的新闻人物。

  保冬妮:临近中年之际,您走进新闻界,这种情况在全国的新闻界都不多见。看来,年龄对您来说是化劣势为优势了,能给我们讲一讲,您是如何完成这个转化过程的吗?

  关捷:我个人认为,新闻记者并不是吃青春饭的。我以32岁的年龄走入新闻行列,这其实正是我的优势。如果从18岁中学毕业算起,我已经为从事新闻事业做了14年的漫长准备。在此之前,我做过军人、工人、教师,再往前推,我跟随父母在干校还做过三年的少儿农民,等于说我熟读了当代中国的几门必修课。到1992年,我已经拥有了很大一笔精神财富,这就是思考与思想。我思想的核心是强烈的国家观念、强烈的正义感、对真善美的强烈的爱与追求,对假恶丑强烈的恨与摒弃、对人文精神的崇仰。这些对一个新闻记者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1993年,社会上的价值观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扭曲,反映在青少年中的就是甚嚣尘上的追星风气。我发现了这一问题,觉得有必要在报纸上搞一个大型的爱国主义教育报道活动,于是我选中了寻找革命历史影片英雄原型人物的题目,后来的效果证明,这是成功的。

  保冬妮 :在您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您认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因素?

  关捷:这就是我的家教。我认为我的很多价值观念来源我的父母,我的父母都是很正派的知识分子。无论是在多么艰难的情况下,他们都能够坚守住对真理的那一份崇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挨饿的时候,家里的保姆带领我姐姐去郊区的玉米地摘了农民几穗玉米,父亲得知后,十分气愤,一定要把玉米送回去,并且在第二天辞掉了保姆。“文革”年代,父母被弄到干校,我多次看到他们在晚间相对流泪,一再叹息。他们当时的处境非常差,工作没有了,事业荒芜了,生活更糟,从沈阳有名的82号楼发配到黑山县一个小村的草房子里,工资停发,往日拥有的一切都没有了。可是,他们想的更多还不是个人的遭遇,他们关心国家,为国家的命运而痛哭失声。从小到大,他们对我的教育是,要爱国家爱民族爱真理,做人要正派。我印象最深的是,“文革”后,一个部队的领导来看父亲,他是我父亲的学生。当时我们家的房子被人霸占一直没有归还,全家八口人住在学校厕所旁边的十几平方米的小仓库里。那位领导十分不忍,提出要把军区后勤部的一套房子借给我们。父亲当时差点跟人家翻了脸,他说,我不是军人为什么要住部队的房子?这件事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什么叫贫贱不能移?父亲用行动对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做了诠释。应该说我18岁参军以前,在家里受的就是这种教育,这是大学四年永远学不到的,使我终生受益。

  保冬妮 :除了良好的家教外,还有哪些因素影响了您的思想?并且同样使您受益?

  关捷:我的经历,这也很重要。尤其是我的三年部队生活,培养了我的坚强与勇敢。这是军人必备的优秀思想品质,它基本上接近于高尚的层面。1998年夏,长江发了大洪水,号称百年不遇。我到达武汉市的时候,当地的新闻界同行纷纷出来劝阻我,说不要去了,实在是太危险,每天都有人成为烈士。你就在武汉市的宾馆里休息,每天从当地晚报上截取点新闻发回去算了。我没有采纳,我选择了最危险的荆江、监利、红安、洪湖等地,与大堤上的抗洪军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接触。有一天晚上,我在监利招待所写稿,百姓们都撤离了,只有抗洪的民兵在高声喊着劳动号子,不时传来惊天的涛声。我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工作,感到了战士一般的快乐。

  “ 批判报道也是主旋律

  在辽沈新闻界,关捷有句名言流传甚广,叫做“批评报道也是主旋律”,现在人们只知道他是因为正面报道“寻找英雄万里行”而闻名,其实,无论是在《青年时报》,还是在《沈阳日报》,他多年来的当家作品都是批评报道。在沈阳,他曾有“打假记者”、“除恶记者”之美誉。

  保冬妮:批评报道也是主旋律,这个提法听起来很新奇,您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这一观点的?

  关捷:有一次,我到一乡里采访那里的干部殴打村民的事。乡长跟我叫板:“你不要破坏了稳定,我知道,你们新闻报道讲究主旋律,你何不为我们写一篇表扬稿件呢?”我当时的回答是:“你要什么样的稳定?你要一个没有监督的稳定环境干什么?继续鱼肉百姓吗?我告诉你,批评报道也是主旋律。”后来,我专门写了一篇言论,题目就叫《批评报道也是主旋律》,我在文章中说,发挥党报的新闻监督作用,反腐惩恶,自觉维护党和人民的利益,也是主旋律。

  保冬妮:您提出这样的观点,具体实行起来一定会遇到很多压力。能讲一下,您是如何面对这种压力的吗?

  关捷:1993年春,我写的消息《惊心动魄的锦西假兵案》,压力就很大,差一点让我完蛋,但我硬是挺了过去。当时,我刚调入《青年时报》,辽宁省高级人民检察院的同志提供了一个线索,说是锦西出了一个假兵案,武装部收受巨额贿赂,办了300多名假兵,还有假军官、假党员。我听了非常气愤,怎么会这样,怎么连党票、军籍、军衔都可以出卖了?我发誓要揭开这个黑幕,让更上级党组织和社会大众了解事情的真相。于是,我向报社领导汇报了这一选题,大家都说好,要打个反腐败的漂亮仗。就这样,我赶到锦西做了实地采访,之后,我又到省高检阅读了有关案件的全部卷宗。文章见报后,社会反响十分强烈。很快《解放日报》、《法制日报》、《共产党员》杂志都做了转载。锦西方面对报社和我很不满意,某领导扬言要告我。很快,某部门开始调查我的采访经过,并且每日不厌其烦地找我谈话。这时,报社有位副总编骨头开始发软,说什么这是关捷的个人行为,他当初是坚决反对这一选题的。我听了,当面回击道:“你很无耻!”这时,那些案犯的家属也有人打电话威胁我:“因为你的多管闲事,我们家人可能要重判,我们饶不了你。”我说

  :“我等着你们。”幸好,《法制日报》对这篇文章的转载,引起了高层领导的重视,做了“严惩不贷”的重要批示,接着省委书记、省长也作了批示。这场风波总算过去了。至今想起来,我仍为我当时的坚强与勇敢而骄傲。后来我写的《步鑫生出走的前前后后》,由于得罪了工商局,也受到一些骚扰。但我都挺了过去。我跟他们讲得很清楚,我的报道只讲事实本身,如果你们觉得事实有问题,那你们就去法院起诉好了。结果,他们谁也没去。

  保冬妮 :听说您调入《沈阳日报》后,曾有相当长的时间做批评报道,压力是不是更大?

  关捷:作为副省级的党报,《沈阳日报》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它的一篇批评稿件很可能会左右一些人的仕途沉浮。作为记者承担的责任也就更大,压力自然也就更大。我记忆当中,地方上曾有一个最大的高官为我批评某医院的事儿还找过我,对我进行责难,你说压力大不大?好在他很快调到了外地,并且很快因为腐败被判了刑。1995年,我调入《沈阳日报》,进入报社院内,我就看到一个巨大的牌子,上面写着李大钊的名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说实在的,我很振奋,等于说我看到了一个报社的主体精神,或者叫做报社的魂。我愿意在这样的报社里工作。到1999年年末,我在社会新闻部工作了4年。这期间,我采写了大量的批评报道。影响较大的有《夜访埋汰村》、《“外星人”诊所》、《婚介所里的托儿》、《厂长室里供财神》、《800万哪里去了?》、《“腾笼换鸟”换什么鸟?》,这些稿件在读者中反映强烈。他们纷纷给我来电话写信,鼓励我支持我,还向我提供新闻线索。一些被批评的单位和个人对我的怨气很大,有的甚至充满敌意。有人拉出高官来压我,有的歪打官司邪告状,到有关主管部门去告我,我接受了一次又一次所谓的调查,有一次,还专门为我成立了一个调查组,查来查去,我还是我。1999年我调入报社的特稿部,报纸上看不到我的批评稿件了,我接到了两个电话,其中一个是这样说的:“关捷同志,你怎么不写批评稿了?你害怕了吗?你要挺住,我是沈阳啤酒厂的老党员,我永远都是你的后台,我永远支持你!”另一个则说:“小子,你也到时候了,让人撤了吧,该!”在我看来,这两个电话,都是对我工作的肯定。

  “思想和激情如果死亡了,怎么能看到新闻的价值?”

  关捷凭借自己敏锐独到的思想,常常能够见人所未见,在平淡无奇的新闻现象中发现重大的社会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最后解决它。他的一些在全国引起轰动效应的新闻报道,无一不是由此产生的。

  保冬妮:有人说,思想是人的眼睛。可不可以这样说,敏锐的思想给了您敏锐的眼睛,使您总是第一个发现具有重大价值的新闻?

  关捷:你说得非常好,好就好在准确。世界上什么样的事情能够瞒得了思想呢?1993年,北京鲁迅故居要被某部门开发成大文豪酒店。周海婴先生多方呼吁无效。当时我正好在北京采访,听了周先生的讲述,我写了一篇消息《鲁迅故居飘酒旗?》,文章发表后,《新民晚报》全文转载,国家文物局的领导读后,及时制止了某部门的做法。我的一篇保护鲁迅故居的报告文学《救救鲁迅的S会馆》同样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文章在《沈阳日报》发表后,人民日报社主办的《大地》杂志转载,使S会馆(即绍兴会馆)得到了修缮和保护。2000年7月,在南京,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的故居摇摇欲坠,而人们却假造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李香君小楼。于是,我在南京对魏源后人和李香君小楼的工作人员以及当地居民、游客进行了采访,最后写成了报告文学《南京,热了香君冷了魏源》,发表在《沈阳日报》上,很快,《中华新闻报》、《中国文物报》进行了全文转载,引起了新闻界的一场讨论。2000年10月,《人民日报》“金台随笔”栏目发表署名文章,旗帜鲜明地站在我的立场上,严肃地批评了南京市有关部门的做法。很快,魏源后人来信告诉我,南京市政府已经将魏源故居内的居民全部迁走,并准备斥巨资重新修建。这三篇文章触及的其实是同一个问题,就是现代化建设与传统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我提出,保护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同等重要,我们不要只见物质不见精神。

  1997年清明,葫芦岛市上万名村民,自发地为当年塔山阻击战中牺牲的700多位官兵合葬。同时,有五位将军的骨灰也将从北京运来,按照将军们的遗嘱,与烈士们合葬在一起。外报的记者得到这一线索认为没有意思,我则认为感天动地。“万名村民自发为烈士合葬”、“五名将军的遗嘱要与烈士合葬”,这不是最高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什么?于是,我连夜赶往葫芦岛,采写了一篇特写。文章见报后,报社领导表扬了我,而省某报领导则把驻葫芦岛的记者批评了一顿。

  2000年春天,关捷写了一篇题为《那10名大学生你们为何忘掉恩人》,文中说沈阳有位名叫王儒臣的老人,被称做“当代武训”,用收废品的钱含辛茹苦地培养了10名大学生。可是,到了老人晚年病重的时候,他资助的大学生却没有一个人来看他。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见见这些孩子。文章发表后,很快被《中国青年报》“冰点”专栏转载,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团委在全院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因为文中提到的一个学生正在这所学院读书。沈阳师范大学立即组织学生到王儒臣家进行慰问。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找到关捷要求合作做节目,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反响。

  保冬妮:听说,当时王儒臣老人为了想见那些学生,找了不少的记者,请求帮忙写稿登报,可他们认为没有新闻价值,拒绝了老人家的要求,是这样吗?

  关捷:是这样。文章发表后,还有不少同行对我说,有什么意思呀?老天巴地的,做希望工程就是为了出名。我认为这是一种死亡的悲哀,这些人的思想和激情死亡了,这样的境界怎么能看到这则新闻的价值呢?我当时在这个新闻事件中看到了严重的道德缺失问题,我提出,如果连起码的“知恩图报”都不懂,那么,这样的天之骄子社会也不需要!

  保冬妮:在报社采访当中,我还听到了一种有趣的说法,说您在报社内创造了幽默新闻的体裁,您的同事认为您有很多新闻作品写得幽默风趣,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您能谈谈这个事吗?

  关捷:可以。其实幽默也是文学的一个样式和境界,国外的肖伯纳,我国的鲁迅、林语堂都是幽默大师。那么既然是文学中有的,新闻为什么不可以出现呢?文学的幽默来源于生活的幽默,同样,新闻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观照,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原汁原味地再现呢?

  保冬妮:看来,您十分热爱你的新闻事业,最后我想问一下,新闻事业会是您的终身事业吗?

  关捷:一定是的。我热爱新闻事业,它那种美到极处的真实,让我迷狂。我愿意为它服务到最后,或者说,我愿意永远做它的忠实仆人。记录现实,记录历史,为党和人民立言,为时代立言,为社会立言,没有什么比这更有魅力的了。我因为从事这个职业而时刻感受着巨大的幸福。

  (作者系婚姻与家庭杂志社副编审、总编助理,《超级宝宝》杂志主编,儿童文学作家)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关捷 | 英雄 | 保冬妮 | 军人 | 人物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