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记录历史与被历史记录

  在半年前,我与晓波和他的密友胡宏伟在波光潋滟的千岛湖畔吃饭,湖下百米是29万居民曾经居住的两个县城,还有三座有1800年历史的古集镇,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些县城的面貌了,它们的居民流散他乡,带着模糊的记忆在沉默中消亡。

中国的当代历史也是如此———人们太忙碌了,变化又太过迅速,没有人愿意坐下来整理记录昨日留下的教训。胡宏伟已经半醉,红着脸,但是非常清醒,因为他坚持要让吴晓波把书名改为《中国企业史》。这个名字更有高度,他说,这是一件还没有人做过的事,应该有一个更庄严的名称。

  当时的吴晓波已写完了数年“企业史”,也在那次聚会时,我听到了他决心整理这段历史的由来。那是在更早的2004年7月的某个下午,在哈佛商学院和肯尼迪学院的一些教授、学生在景致优雅的查尔斯河畔的一场座谈。这场座谈的主题是中国公司的成长之路,由于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学术背景,讨论以中国公司为主题,却又不时地穿梭在美国、日本乃至欧洲和印度等不同的国家和制度空间里,在对比中互为参照,在论证中相与辩驳,而在这样的沟通中,吴晓波深感中国企业研究的薄弱———不但缺乏完整的案例库和可采信的数据系统,而且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化的历史沿革描述,关于中国公司的所有判断与结论往往建立在一些感性的、个人观察的、甚至是灵感性的基础之上,这已经成为国际沟通最巨大的障碍。于是,如何为零碎的中国当代企业史留下一些东西,成为一个忽然凸跳出来的课题。

  这样两个平凡的下午,最终让我们看到了现列于各地书店的《激荡三十年》这本书。吴晓波的这本书被命名为《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如同书名一般,这本书读着读着,便让人浮想联翩,莫名兴奋。

  中国是一个远远尚未成熟的市场,一片正在被驯服的莽林,光线正在透入,但很多地带依然被高大的林木遮蔽,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尚未完全脱离计划经济的子宫,政策的变化依然可以随时打破民营企业家个人脆弱的、积攒多年的心血和精力,有时甚至让他们赔上身家性命。中国的很多企业,不是太强大就是太弱小,强大的可以呼风唤雨,弱小的缩在角落里韬光养晦———无论强大还是弱小,它们都对媒体保持戒备,有的甚至充满敌意。在《激荡三十年》中,我们看到了无数的例子解释这种戒备心:那些高调的、喜欢渲染个人色彩的企业家多半易于折堕,无论他们曾经多么显赫。就像牟其中的例子一样,吴晓波指出了他的双重不幸:“牟其中的错误在于,在这种‘见不得阳光’的寻租过程中,他又渴望表达自己的思想和理论,同时还显示出一份十分醒目的异端姿态。他连续不断的、让人瞠目结舌的、恶作剧式的承诺最终让他在政界、经济界、传媒界和社会公众层面多重失信。”他甚至没有可能像一个低调的骗子那样偷偷蒸发。

  用这样的文字记录过去15年在中国发生的故事,是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让人耳目一新的关键所在:在我看来,他开启了一种全新的中国企业史写作方式,一种从个人出发,回归个人的优美而切实的记录。

  当然,我们不能期待这本书能够囊括一切。它不是分析性作品,甚至不是一部正统的史书。这个计划确实是过于庞大了,仅凭一人之力,两年的时间是不够的。而且,其中还有很多中国式的障碍,比如无法得知政策制定过程当中的更多细节,或者企业家与政界的关系网究竟如何编织,等等。另外有一个没有充分阐明的前提:1978年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既是邓小平的设想所致,也是迫于无奈———当时,在财政上,政府已经濒临破产了。此外,此书明显受到《光荣与梦想》的影响,模仿它庞杂的魅力。但是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时力度较弱,有点力不从心,大概是因为图景过于庞大,很容易聚焦不清。这也是受到时间和人力的局限所致。无论如何,《激荡三十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开头,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启发和激励,加入到这项工作中来。用同样的诚实、投入和长远的眼光,使中国能够更清晰地认识自身,获得智慧。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吴晓波 | 牟其中 | 胡宏伟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