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贸易船只“南海一号”经过多日的探摸,船头轮廓已经初现,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当时这艘古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而非从海外驶回中国。
早报讯
广州打捞局打捞船“南天顺”号这两天正对宋代古船“南海一号”进行最后的清淤勘查工作,目前“南海一号”船头轮廓已经显露,下一步将测定船尾及船身位置。
根据目前获得的考古资料初步推算,“南海一号”古船是尖头船,而非平头船。长度为26米以上,宽度10余米,船身(不算桅杆)高8米,“南海一号”古船的排水量估计可达600吨,载重可能近300吨。保守估计,一艘长30米、宽10米左右的普通中型商船,光瓷器就能装载10万件以上,因此专家推测“南海一号”上载有6万至8万件瓷器。
船上人员逃离并不难
“南海一号”沉没时,船上人员是否已逃生?广东省考古所所长黄道钦说,从近年对“南海一号”文物的试探性打捞结果来看,目前还没有发现古人骸骨。“当然,最终能不能从船内文物中发现人骨,还有待接下来的进一步发掘。”
黄道钦认为,与现代一些钢结构船不同,“南海一号”是一艘木船,而不是像泰坦尼克号那样沉重的钢体大船,因此沉没速度会比较缓慢;船身并不庞大,门窗不高,沉船事故发生时,船上人员想要逃离船只并不难。“‘南海一号’沉没后只有货、没有人的可能性比较大。至于船上人员逃离后最终能否脱险,那就另当别论了。”此次探摸发现了4枚分属北宋不同年代的铜钱以及一些瓷器碎片,与这些文物一起出水的还有少量“南海一号”古船身上的碎木块,这些木块的材质有部分是马尾松木。广东省考古研究所魏峻博士说,马尾松多见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因此,“南海一号”有可能是在中国南方制造出来的。
始发港就在中国
“南海一号”的始发港在哪里?这一直是考古专家们亟待破解的一个问题。据在探摸现场的魏峻介绍,“南海一号”船头朝向西南240度,沉没朝向应该与当年的航向大致一样,通过这个朝向大概可判断当时“南海一号”不是从国外驶入中国,而是从中国驶出。
那么,“南海一号”始发港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哪个起点?之前,有人根据目前船上出土的大量德化窑、磁灶窑文物推测出“泉州为始发港”,考古专家张松认为这种推测有失偏颇,因为目前“南海一号”文物出水量只占全船1/10,况且其中还包括不少景德镇、浙江龙泉窑系的瓷器。“南海一号”为南宋时期商船,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南方日报》供稿
谜团分析:
今年3月,“南海一号”整体打捞工程将正式启动。随着“南海一号”目前探摸工作的推进,水下考古专家们开始获取越来越多的信息,“南海一号”的真实面容一点点被揭开。针对近来围绕“南海一号”展开的各种猜想和质疑,一些考古专家就千年深海中的几大谜团进行了阐释。
谜团一:沉没确切时间?
此次出水的4枚年代不同的铜钱特别引人注目。据专家介绍,其中3枚铜钱分别为皇宋通宝、元祐通宝和治平元宝,另有一枚字迹已模糊不清。文化厅有关负责人说,它们与十余年来“南海一号”出水的约4000枚铜钱和不少银锭共同书写了中国的一段编年史。其中,目前出水最古老铜钱为汉代铜钱,最晚期的铜钱则为南宋建立后的20-30年间所产。按照从最接近现代铜钱的年号推断,“南海一号”大概沉没于南宋初年,可能为高宗时期。
谜团二:木质结构为何沉没?
目前,考古专家根据探摸阶段掌握的最新资料判断,“南海一号”沉没的原因很有可能与遭遇海上风浪有关。“由于船体没有发生大规模断裂,不大可能是因碰撞而沉没。由于‘南海一号’沉没的海域一直是台风等气象灾害频繁的区域,所以很有可能与此相关。”
专家还认为船头应当接近尖形,因为平头船不适宜作远航使用。
谜团三:海底800年何以不朽?
为何“南海一号”能够长存水下800年而不朽?专家表示,船身主体沉落于海底淤泥5米之下,这直接为“南海一号”提供了一层隔氧化保护层。“这片海底的淤泥可能相对柔软,加上此海域近珠江口,淤泥淤积的速度较快,所以‘南海一号’在全世界无以计数的古沉船中得以完好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