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大幕刚刚开启,商用车市就率先燃起了战火。先是依维柯启动促销力度高达2万元的“破冰行动”,随后对于价格控制一向严格的东南也将主流商用车得利卡降了3000-5000元。这一些信号让我们不由得担心,2007年的商用车市是否会以降价和整合作为主旋律。
本报记者 连忱蔚
记者:面对竞争对手的争相降价,江铃是否会被卷入到价格战中?
叶明信:和乘用车相比,中国市场商务车的价格早已经提前和世界接轨,有的甚至比国际价格还要低。在目前商用车的价格构成中,基本上有70%是零部件成本。在这种情况下采取大幅度的降价行为,可能会伤害到产品本身的品质。此外,价格战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关键看平衡点在哪里。厂家一方面不能谋取暴利,另一方面也需要足够的资金提高产品质量和进行研发。因此,江铃全顺不会轻易地投入到价格战中,毕竟品质和服务才是我们最重要的。
记者:您是汽车营销方面的专家,也曾负责过福特的乘用车,您觉得做商用车和乘用车市场之间的区别在哪里?
叶明信:虽然媒体对于商用车的关注没有像乘用车那样高,但中国商用车的竞争早在50年前就开始了。当时的一汽就开始做商用车。这也是为什么很少有国际品牌能够在中国商用车市占到重要地位的原因。在商务车的营销和乘用车不一样的地方,商务车的买主比较虚拟性,他买车是用来生财,是有功能性的考虑,对消费者来说,商用车的市场更在乎就是产品本身,影响最大的是消费者的口碑的介绍和见解,而不是外形和广告,从产品本身来讲,江铃是比较稳的。
记者:那您认为2007年或者说今后商用车市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叶明信:全世界没有一个汽车市场的竞争会像中国的汽车市场那样激烈。在这个市场上,不仅汇集了来自全球的汽车巨头,还有200多家的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他们都在中国市场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在欧洲或者美国,往往只有五个左右的汽车企业能占据主导地位。根据这些市场的发展经验,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在商用车和乘用车市场都会发生一场整合的革命,一些质量和服务跟不上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记者:能和我们谈一下江铃在上海地区发展的情况吗?
叶明信:去年全顺的销售总量达到2.3万辆,其中上海市场有3000辆,增量达到了40%。这一方面缘于我们产品质量的改进和提升,缘于上海消费者对于全顺和福特品牌的逐步认可,另一方面也因为我们的经销商都很努力,去年我们上海的四家经销商的服务水平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销售的增量也比较平均,这让我非常满意。
记者:从北京今年率先实施国Ⅲ标准以来,不少商用车企业也受到了冲击。据了解,国Ⅲ标准很快要在上海市场实施,面对这场来自排放标准的革命,江铃全顺准备好了吗?
叶明信:江铃一向非常重视环保,也在和博世、德尔福等国际著名的企业一起联手开发符合高排放标准的发动机。北京实施国Ⅲ标准后,我们立刻向该市场投放了符合国Ⅲ标准的车型,也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馈。相信我们这款产品也能在上海等即将实施国Ⅲ标准的城市获得同样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