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一响,楼下汽车的报警器就直叫唤。”过年这几天,阵阵爆竹声让家住省城寿春路的市民肖先生深感不堪其扰。从大年三十晚到大年初一,小区里烟花爆竹声达到最高潮的时候,肖先生说自己“手指不离车钥匙的按钮”。
爆竹与汽车的“冲突”仅仅是一个侧面。
传统习俗成城市烦恼
燃放爆竹是中国人特有的传统习俗,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年纪稍长的市民都认为,热热闹闹的爆竹声实际上构成了过年的“听觉标志”。“如果没有爆竹声,四下冷冷清清的,哪有过年的气氛呢?”另外,不少人也认为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应该保持、延续。
然而,不少年轻人在接受采访时则表示,这份喜庆的代价过于高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李锐鹏同学认为,在人口密集度不高、建筑比较少的农村里,燃放爆竹的危害并不太明显。然而在城市,燃放爆竹的弊端却陡然放大。“比如在合肥,家家户户都燃放爆竹,其带来的噪音污染就太严重了,也很容易引发火灾。”而随处燃放爆竹炸伤路人特别是小孩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禁”“限”渐成难题
爆竹带来了喜庆,也带来了危害,这一矛盾使该不该允许在城市中燃放爆竹成为城市管理的一道难题。
从1993年起,全国许多大城市相继出台了“禁放”“限放”的规定,然而自禁放令进入公众视野开始,围绕它的争论就一直没断过。
在争论中,赞成禁的人认为,烟花爆竹年年惹祸,不仅造成人身伤害和引发火灾,而且污染环境和空气;同意放的人认为,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传统民俗,春节没了这一“响”就少了热闹少了年味。几千年的民俗与现代文明的冲突困扰着许多人。
亟待建立科学机制
滁州市政协委员、长期从事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白先生认为,在对待烟花爆竹的燃放方面,既要对古老的民族习俗给予尊重,也要对当前的烟花爆竹进行“有序”管理。
白先生说,与其严厉禁止,倒不如进行适当引导。“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燃放烟花爆竹,超过规定的应由相关部门批准”,这样既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又可以保证安全。另外,也可在生活小区或城市广场等指定场所进行燃放,加大监管力度,鼓励市民对违规燃放进行投诉,建立一个燃放爆竹快速反应的长效机制。(陈哲、叶素健)
来源:
新安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