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朱崇实:“高尔夫”与精英教育并无联系(组图)

朱崇实

  校长接受新华网记者专访

  去年10月,因为提出高尔夫球课将成为厦门大学的一项常规的体育课,而且希望管理、经济、法学、软件四个学院都能将之列为体育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此前公众知名度并不很高的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一下子成了中国教育界的知名人物,他和厦大开始受到更多关注。

  厦大为何要把高尔夫球课作为学生的常规体育课,高尔夫球课和朱崇实一直在积极推行的精英教育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次“高尔夫”风波对厦大推行精英教育会有怎样的影响,易中天这样的“明星教授”是否符合厦大的精英教育要求,中国高等教育究竟需要怎样的精英教育?带着这些问题,2月10日下午,新华网记者独家专访了前来北京出席中国季度宏观经济模型2007年春季预测发布会暨《中国宏观经济预测与分析-2006》首发式的朱崇实校长。
朱崇实敢于直面任何问题,坦诚表达自己观点,近两个小时的面对面访谈坦诚而愉快。

  开设高尔夫课和精英教育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1954年12月出生的朱崇实,1973年10月参加工作,1982年2月毕业于厦大经济系,1990年5月获贝尔格莱德大学国际经济系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厦门大学法学院任教。1995年5月任厦大副校长,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获“福布莱特”项目资助去美国波士顿大学和哈佛大学法学院进行高级进修,2003年6月被任命为厦大校长。多年来,潜心于研究学问和厦大发展的他一直十分低调,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不经意间成了名人”,并且是被人误解了。

  那是2006年10月14日,在山东大学举行的高校合作与发展论坛上,朱崇实在自己的发言中谈到:“两个月后,目前国内最漂亮的高尔夫球练习场将在厦门大学建成投入使用。06级厦大学生都有机会上高尔夫球课,其中对管理、法学、经济、软件四个学院的学生我希望还是体育必修课,每个学生都要学会打高尔夫球。”随后,各大网站,新闻媒体纷纷向朱崇实轮番轰炸,朱崇实一下子站到了风口浪尖上,“高校高尔夫”瞬间成为了社会舆论聚集的焦点。

  记者

  :我来之前查阅了网上关于您的资料,感觉您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把高尔夫球列为必修课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您有没有想到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你对自己因此而“成名”是怎样一种感觉?

  朱崇实

  :实事求是地说,我会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对象我感到非常非常意外。因为如你所说,我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倒不是刻意低调,我确实在对公众发表看法、言论的时候是比较谨慎的,尤其是对一些不太有把握的看法、观点,我通常不会轻易地谈自己的见解。

  去年高尔夫球的问题,实际上是在山东大学举办的一个内部的校长论坛上,我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精英教育问题发表看法时提到的一个例子。为什么会在发表有关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精英教育问题的时候会提到这个所谓的高尔夫球问题呢?主要是我认为精英教育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能够让我们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发展,能够从德、智、体、美四个方面都能得到一个好的发展。

  记者

  :从后来媒体的报道上,似乎你认为要做好精英教育就应该打高尔夫球,只有打高尔夫球的大学生才能成为精英。真的是这样吗?你认为,精英教育和打高尔夫球是怎样的一种联系?

  朱崇实

  :不是这样的,精英教育和打高尔夫球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我是在谈精英教育的时候讲到了高校高尔夫的问题,后来有人因为我在这么一个场合、这么一个主题下讲到了高尔夫,他们有这么一个误解说是不是我就把打高尔夫球和精英教育等同起来了。我绝对没有这个意思!怎么可能说精英教育就是打高尔夫球,不打高尔夫球好像就不能成为精英?这完全是两码事情!

  厦大5年前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包括体育课。体育课增加了30多门新课,包括攀岩、野外生存、舞狮、舞龙等,高尔夫球也是其中之一。这些都是让学生感觉很新鲜或很时尚的运动,让他们对体育不再感到枯燥、单调、老一套。这就有助于帮助他们养成终身热爱体育、热爱运动的好习惯。

  我希望管理、经济、法学、软件这四个学院的学生都能学会打高尔夫球,是因为,我认为,高尔夫球是一项很有益的高雅体育运动,同时也是一种好的社交手段,而这4个学院的学生,今后走上社会跟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的机会相对更多,如果他们在学校就能掌握这项运动,对今后的发展是有益的。

  记者

  :厦大开设高尔夫球课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

  朱崇实

  :真实的情况是,我只是说我们学校有这个条件,而且我们漳州新校区很大,我们是在一个起伏不平的山坳里面,那个地方也不好建其他的建筑。最初,我们准备把那个地方绿化做成学生休息、读书的地方,后来想与其说花钱绿化不如把这个地方稍微再做一些改造,就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高尔夫球练习场。高尔夫球正好要求高低起伏,不能一马平川,这个地方不是正好合适吗?所以我们没有花多少钱,就建了一个很好的高尔夫球练习场。

  记者

  :大概一共投了多少钱?学生特别是贫困生都能打得起吗?

  朱崇实

  :我们一共投了大概200多万,我们建高尔夫球练习场的投入远远比我们修一个游泳馆,修一个室内篮球馆花的钱要少多了。而且,高尔夫球又是一个室外的运动,这是一个很好的体育锻炼项目。

  高尔夫球课开设后选课的学生很多,他们很喜欢。厦大早在2005年9月就开设了高尔夫球选修课,高尔夫球只是我们30多门体育选修课之一。我们当时是利用与我们学校相邻的南太武高尔夫球场为学生开课的,因为该球场的投资者是厦大校友的子女,所以他是基本免费地为我们的学生提供在他们的练习场上课的机会,除每学期50-100元往返高尔夫球练习场的交通费外,学生并不需要支付额外费用,所有学生都能打得起。

  至于贫困生会不会因为这一项体育运动而影响到他们对体育课的参与,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接到这方面的抱怨,还没有一个贫困生对我抱怨说他们没法参与这些课程。

  当然,我们也会继续关注这方面的问题,千万不能因为有一些体育项目的开展导致由于经济的原因影响到我们学生的参与。这在我们学校是绝对不能出现的情况!
资料图片:厦门大学校园一角

  我们的高等教育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朱崇实

  不仅在为厦大的发展呕心沥血,同时也在关注整个中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他指出,我国的高等教育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应该引起大家足够的警惕。

  记者

  :你一直提倡精英教育,但是我们不少人现在有一种感觉,就是现在的硕士生不如前些年的本科生,现在的博士生不如前些年的硕士生。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朱崇实

  :我也看到了这种观点,但我觉得轻易地下这么一个结论是不科学的,我没有看到这一结论的依据何在,他到底经过了怎样的调查和分析才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仅仅从个别学校的研究生就业率低于本科生就可以得出这一结论?但我们也不能忽视这种现象。在当前研究生教育中,由于我们现行的研究生的培养体制的束缚,使得我们一部分的研究生处在夹生饭的状态,一方面他在理论上没有达到研究生应有的理论高度,同时在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方面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提高,所以有一部分研究生用人单位就感觉到他们有一些高不成低不就。这种现象在我们一些本科生中也存在,现在我看到很多人说我们的本科生不如专科生,也是一样的道理,也是在本科生的教育中有一部分是高不成低不就。这样是不是也可以说我们现在的本科生质量不如专科生呢?显然不能。

  记者

  :是不是我们教育有一些问题呢?

  朱崇实

  :这是肯定的。因为研究生教育在中国历史还不长,我觉得像有些学校还不太懂得如何培养研究生,特别是像有些学校盲目地把追求研究生的教育当做是学校水平高低的标志,甚至有的有装点门面的动机。不少学校并没有很好地研究到底应该如何培养研究生,培养研究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记者

  :厦大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有什么可以值得别人借鉴的经验呢?

  朱崇实

  :厦大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大学之一,这几十年来我们也始终在摸索、完善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制度。

  我们始终认为,研究生从根本上来说是要为社会培养某一方面的、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我们的人才有不同的层次,有最高的创新的拔尖人才,有一般的、高水平的、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级人才,还有高素质的劳动者等等等等。我想研究生应该是宝塔尖上最高的层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有创新的能力、创新的思维以及创新的意识,他必须具有这样的能力和意识,我想这是我们研究生培养中应该要达到的目标。

  同时,从我们学校来说,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和环境,使得我们的研究生培养能够符合这样的要求。

  另外一方面,研究生也是有不同的类型和要求的,有所谓的研究型研究生,也有所谓的实用型研究生,我们也应该按照分类去培养。所以,我们的MBA、法律硕士、工程硕士、MPA(公共管理硕士)都是应用人才的培养,严格地说他们这种是培养在某一个应用领域里面的高层次的专门人才,这样的人才培养和做研究的人才培养有不同的要求,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要求来进行分类培养。所以,厦大这几年很注重研究生培养的教育规律,根据规律进行培养。

  记者

  :目前厦大在校研究生有多少?他们毕业以后就业的状况如何?

  朱崇实

  :我们现在在校研究生有12000人,其中大概博士生2000多人,硕士生是9000多人,硕士生的9000多人中研究型的硕士生大概是占了65%,将近有6000研究生是研究型的硕士研究生;还有就是刚刚讲的应用型研究生,我们现在将近3000多不到4000人。

  我们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可以说是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不存在找不到工作岗位的问题。2006年在全国来说是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一年,但我们本科生的就业率是95.1%,研究生的就业率超过96%,连续好几年,我们研究生的就业率比本科生都要高,而且他们所找到的工作岗位也都是很好的。这一切都表明,厦大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还是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的。

  记者

  :当年萨本栋校长曾经提出要把厦大建成南方之清华,你怎么理解这个目标?

  朱崇实

  :萨校长当年提出把厦大建成南方之清华,我想他讲的应该是一种境界,一个目标。他的目标就是要按照陈嘉庚先生创办厦大所期望的一样,把厦大建成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所以他在福建长汀八年的时间中做出了很突出的成绩,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厦大在长汀八年,大概培养了数千名毕业生,在这几年培养的学生中,后来成为两院院士的有15个,担任过我们国家重点大学校长的有10个,还有一批非常杰出的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等等。因此可以说,在萨校长主政的几年间,厦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记者

  :厦大到今年已经建校86年了,你未来的目标是要把厦大带向何处?

  朱崇实

  :我可以很自豪地讲,厦大经过这86年的建设,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毫无疑问已经是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了。我们的校训要求止于至善,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我们提出我们要经过若干年的建设,争取到2021年建校百年的时候,我们要把厦大建设成为一所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的大学,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还要朝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前进。

  记者

  :大家对教育的产业化有些不同的看法,你对教育产业化怎样理解呢?

  朱崇实

  :教育是一个产业,这是肯定的,教育如果按照现代经济学的划分应该是属于私人产品的范畴。

  现代经济学把产品划分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区别主要在于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不可排他性这么两个特征。反之,只要在消费上是有竞争的和可排他的,都应列入私人产品的范畴。教育具备所谓私人产品的两个特征。

  但是我们更不能忘记,教育作为一种产品最大的特性就是它是一种公益品,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这种产品具有一种很强的、正的外部效应,它的产出会带来很多正的外部收益。因此,对这样的一种产品,政府就有义务去生产它。虽然它是私人产品,可以由私人生产,但是政府是公共利益最大的维护者,政府从公共利益角度有义务去多生产它,尤其是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更应该由政府来承担提供这一产品的责任。

  为什么现在有人反对提教育产业化呢?主要是提了这个以后,很多人对教育的本质和特性没有很好的理解,结果就搞歪了,说教育反正是可以由社会来供给的,可以由私人来供给的,忽视了其社会公益性这一面,忽视了政府在里面应该要承担责任的这一面,影响很不好。所以,我觉得倒不是说教育产业化的概念有什么对不对,主要是因为很多人对它真正的特性不了解,往往就把这个事情给想歪了。
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寄语中国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更需要精英教育

  朱崇实

  一直推崇精英教育,他不仅在厦大提倡精英教育,而且在一些校外的公开场合也呼吁人们要重视精英教育。那么,朱崇实眼中的精英教育究竟是什么样,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真的更需要精英教育吗?

  记者

  :您曾经说,精英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这是为什么?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为何仍需要精英教育?

  朱崇实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但培养社会精英是高等教育的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在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必须要把满足市场的需求作为自己的一个目标,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高等教育就很难得以持续地发展。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这样一个阶段,人们容易忽视高等教育的公益性质而去简单地满足市场需求。我们要知道,教育是公益品,它的产出会对整个社会产生一种有益的外部效益。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就特别要注意,在教育领域不能所有的事情都服从市场的需求,不能只听从于市场的吆喝。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何扩大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呢?我认为,特别需要关注并重视精英教育。中国一定要有若干所一流大学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精英,如果一流大学都失去了这个目标和方向,那么等到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可能就会有一代甚至几代人被耽误。

  记者

  :有人认为,我国大学教育的定位应该是大众化和普及化,追求精英化将把我国高等教育引向倒退。

  朱崇实

  :这是非常糊涂而且危险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精英教育。

  记者

  :那么,应该如何把握高等教育的公益性和市场需求的矛盾呢?

  朱崇实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高等学校必须要符合市场的需求,要按照市场的规律来办学,这是必须的。但如果你一味地只是顺从于市场,听命于市场,则不利于一个社会更好、更快、更健康地发展。必须要有那么一部分人,在这么一个社会里面,既能服务于这个社会,同时又能够引领这个社会,能够用高于现实、超于现实的理想去感召、去影响周边的人,朝着比现有市场的需求更高的标准和目标前进、发展。

  记者

  :这是否就意味高校面临培养人才是应该跟着市场的脚步走还是引领市场的需求这样的考验?

  朱崇实

  :对!所以要有一部分的高校要勇于承担这样的重任。这部分高校的使命不能仅仅只是跟着市场走,它还能够引领市场,能够超越市场,我是这样一个态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

  记者

  :你如何看待目前一些重点大学乃至某些教育部官员提出的高校要培养高素质蓝领的观点?

  朱崇实

  :这个观点也是对的。严格说来,它是高等教育在大众化阶段必须迎合、满足市场需求的问题,虽然也有不少人批评这种观点。培养精英和培养高素质蓝领这两种观点所描述的都是一种现实,表达了一种愿望,都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

  记者

  :那么,你认为什么的人才是精英呢?

  朱崇实

  :我觉得所谓的精英是这样的一个社会群体,这个社会群体要能够站在社会的前列,他们对这个社会有很强的责任感,愿意为这个社会做无私的奉献,具有能够奉献社会、引领社会、影响身边群众的能力,并且能够用他们的学识、素养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很好的贡献。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把社会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把长远利益摆在短期利益之上。同时,他们也愿意脚踏实地为实现理想而终生奋斗。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一个精英阶层,没有这样一群人,这个社会要进步是不可能的。

  我认为精英绝对不等同于贵族,精英和贵族是不划等号的。这些人是领袖型的人,但领袖和领导又不能划等号,不等于说领袖一定要是领导。打一个比方说,像我们都比较熟悉的一些先进人物,上海港曾经有一名普通的码头装卸工人包起帆,在青岛港也有这样一个装卸工叫许振超,这两个人都是很普通的劳动者、建设者,但是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很好的贡献。他们用他自己的个人品德、个人素养以及个人能力和学识影响着周边的群众,带领着周边的群众,共同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个社会做出很好的贡献。我觉得这就是精英人物。

  记者

  :你觉得高等教育大众化这个阶段中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精英教育呢?

  朱崇实

  :我觉得应该对精英要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我眼中的精英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首先,这些人在思想上要有很高的境界。他们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这些人在思想境界上要很高,我们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该是这群人思想境界的写照,这群人必须把社会利益、国家利益摆在自己个人利益之上。

  其次,这些人要有很强的能力和本领。精英不是说谁都可以自封的,你单单有这么一个愿望,没有这么一个本领是成不了精英的。这个本领用最简单的话来归结就是具有广博的知识、很强的创新能力等。他们不仅仅只懂得模仿和跟踪,他们还知道怎么创新、怎么创造,我觉得精英是应该有这样的一个能力。

  再者,我就觉得这些人还要有很强的个人魅力。个人魅力体现在哪里呢?最重要的就是体现在他们这些人能够团结、带领周边的群众,一起脚踏实地地向前进,一起满怀理想地去做贡献。这些人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的精神,他们能够把大家团结、聚集在自己的周围共同前进。

  第四个方面,我觉得这些人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他们无论是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必须是健康的,这是很重要的条件。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没有健全的心智,他要成为精英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觉得具备上面这样四个条件的人就是精英,我们一流的大学就应该要做培育精英的工作,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自己的学生能够成为这样的精英型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资料图片:厦门大学校园一角

  厦大如何承担起培育社会精英的责任

  朱崇实

  告诉记者,厦大推行精英教育,从建校的那天就已经开始,86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他认为,中国若干一流大学要牢牢地记住自己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精英人才,厦大理所应当要承担起培育社会精英的责任。

  记者

  :培育社会精英的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

  朱崇实

  :作为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地位。我觉得,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特别是中国若干一流大学不能够忘记自己的使命,要牢牢地记住自己的一个很重要的使命就是要能够为社会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精英人才,领袖型的人才。

  要培养这样的精英人才,学校就要为他提供很好的教育和帮助,要让他们能够在德、智、体、美各个方面都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成长环境和条件。

  坦率地说,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要让所有的大学都去承担这样的责任或义务是不现实的。如果那样,也就不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了。但是,一定要有一些大学去承担这样的责任和义务,这些学校培养的学生要有更远大的理想,能够脚踏实地并团结周边的群众共同为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记者

  :那你觉得在中国像这样的大学大概有多少所呢?

  朱崇实

  :得到社会和政府更多支持和帮助的几十所大学应更多地承担这样的重任。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要特别关注这么一个群体的培养,要关注这样的一种精英型、领袖型人才的培养。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以及欧洲国家,他们都很注重自己社会要有这样一个群体,因为这个群体是在社会中着眼于更长远的方向,他的目标是更高更大的目标。

  记者

  :厦大是否应该承担起培育社会精英的责任?

  朱崇实

  :厦门大学得到社会和政府很多的支持和帮助,它理所应当要承担起培育社会精英的责任。开设高尔夫球课程仅是厦大在此进程中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环境的举措之一,社会各界要理性看待。

  记者

  :厦大是如何承担培育社会精英的责任的呢?

  朱崇实

  :一流人才的成长应该是全面的,除了要帮助学生能有一个很好的思想品格,良好的专业素养,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之外,还要让学生有一个好的体魄,有一个健全的心智,这样才能够很好地成长。所以,这几年我们在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其中在体育的教育教学改革上也进行了很多探索,我们探索的一个核心就是怎么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培养一个终生热爱体育、终生参与体育的良好习惯。

  因此,我们就非常注重对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的培养,能够帮助他们在大学时期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记者

  :厦大的精英教育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呢?

  朱崇实

  :厦大的精英教育的目标是从建校伊始就提出来的,《厦门大学校旨》开宗明义指出:“本大学之主要目的,在博集东西各国之学术及其精神,以研究现象之底蕴与功用,同时阐发中国固有之美质,使之融会贯通,成为一种最新最完善之文化。”1924年,《厦门大学组织大纲》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的三大任务是“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由上可见,厦大从建校伊始就把精英教育作为自己的任务。

  记者

  :教育部为什么会把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设在厦门大学,而没有设在北京、上海?你的目标是把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办成怎样的一个中心呢?

  朱崇实

  :这就要从厦大的传统和特色来说起。厦大建校之初设立的两个学科,一个是教育学科,一个是商科,因为陈嘉庚是抱着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两个理念办厦大的。后面经过数代人的努力,特别是我们王亚南校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得厦门大学经济学成为中国高校里面最好的学科之一,中国有一批非常优秀的经济学教授都曾经在厦大任过教。教育部把这样一个百家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之一——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设在了厦门大学,是数代人努力的一个结果。

  按照教育部百家人文社科重点基地的要求,所有的基地都必须成为我们国家在这一个学科领域中最好的,这是教育部设立这个百家人文社科基地的要求和目标。厦门大学总共有五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除了宏观经济研究,还有会计与财务管理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东南亚问题研究、台湾问题研究,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把它们都建成在国内这个学科领域中最好、最强的。
资料图片:厦门大学白城校门口

  “高尔夫”风波能引发这么多人的关注和争议是好事

  自己关于在大学里开设高尔夫球课的话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和争议,朱崇实坦言他也没有想到过。但是,他觉得,这么多人对这个问题产生了这么大的兴趣和争论,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记者

  :你关于在大学里开设高尔夫球课的话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和争议,自己有没有想到过?你又是怎么看待这场争论?

  朱崇实

  :这个争论出来以后,我觉得大众媒体,包括很多读者对这个问题产生了这么大的兴趣和争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说明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百姓,说明我们的媒体现在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已经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层次,已经不再简单地是在考虑这个学校中的学生是不是吃饭还吃不饱,是不是宿舍里面还住得太拥挤,是不是连个围墙都没有之类的基本生活或办学条件的问题。

  也就是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经过政府这么多年的投入,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百姓对教育、对大学教育已经到了关注校长究竟要把我们的大学建立成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引到什么路上,这已经是一个很深、很高层次的问题了。你这个大学培养的人才是不是精英人才,到底什么是精英人才,如何才能够培养出精英人才?问题的讨论已经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了,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虽然说在观点上有分歧,看法上有不同。

  记者

  :是不是因为精英人才本来就没有固定的标准?

  朱崇实

  :对!但是这个问题目前可以探讨。精英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社会必须要有精英,社会不能被动地跟在市场后面,不能任凭市场的力量左右他们。要有一帮人来努力,必须要有人做出表率。

  记者

  :您后来还提到要把帆板等其他一些运动列入你们学校的体育课?这次高尔夫球事件引起的争议对你的想法有影响吗?

  朱崇实

  :没有影响,把这些运动项目列入体育课都是因地制宜地根据厦大所拥有的条件,或者说是根据我们所拥有的优势来尽可能把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利用好。比如厦大就在海边,是我走过的大学里面距离海最近的,厦门四季如春,有这么好的条件,如果能够开展一些帆船、帆板等水上运动,我想这是非常好的。

  厦大把游泳列为我们的必修课,为什么呢?因为厦大跟水、跟海紧紧相连,我们把游泳不仅仅作为一种体育锻炼,甚至也把它当作是我们学生自我保护、自我救助的一种手段和本领。今后,我们会利用我们的资源和条件更好、更多地开展这方面的体育活动。

  记者

  :您是在厦大上大学,又留学海外。那从东方到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对你带领厦大奔向更好的未来有什么帮助呢?对你从容面对这场争论有帮助呢?

  朱崇实

  :这种经历确实是对我有很好的帮助的。我是77级的,1978年到1982年我是在厦门大学学习,我1985年到1990年在贝尔格莱德大学学习,1999-2000年就作为富布赖特学者到波士顿大学和哈佛大学法学院访问一年。这样的经历对于我管理厦大,担任厦大校长是很有帮助的,因为我了解国外大学的教育教学情况,我自己亲身感受了中国的教授怎么教学生,也感受了西方的教授怎么教学生。我很清楚他们的制度、课程设计等等,这对于我做出决策,或者说提出我的办学理念是很有帮助的。

  我先后访问过外国的大学有100多所,我每到一所大学都认真地观察他们的情况,学习他们的经验,注意吸取他们的办学理念,我想这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对我们把学校办得更好都是有好处的。
资料图片:厦门大学校园一角

  易中天是位很优秀的教授 但不代表厦大

  易中天,厦大人文学院教授,2006年在央视《百家论坛》栏目主讲“汉代风云人物”,他以妙语连珠、诙谐幽默并充满活力的说史风格,一夜之间被公众所熟悉、所追捧,一举成为当前内地最炙手可热的学者和作家。但在受到不少人追捧的同时,也遭到了一些学者的质疑,认为他把历史这种最需要严肃研究的事情变得娱乐化、庸俗化甚至粗俗化了。那么,厦大校长眼中的易中天是怎样的一个人,朱崇实又是怎样看待易中天现象的呢?

  记者

  :提起厦大,这两年比较受关注的恐怕就是易中天,他在厦大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厦大像他这样的老师多吗?

  朱崇实

  :易中天教授毫无疑问是厦大非常优秀的教授,也是厦大最受学生欢迎的教授之一。他是一位有理智、有理性、能够把握好轻重缓急的教授,我从来没担心过他会因为成为文化偶像、学术明星而影响教学和科研。他的讲课非常受学生欢迎,经常是教室里面都坐不下,有的学生甚至要站着听课。同时,易中天教授也是在科研上有很多成果的教授,做出了很多、很好的研究成果,他写了好几本学术专著,发表的一些文章在国内学术界都是很有影响的,应该说易教授是学校中很优秀的一位教授。

  我可以很高兴地、也是很自豪地告诉大家,像易教授这样的教授在我们学校中有着一批。

  记者

  :你怎样看待易中天现象的呢?

  朱崇实

  :虽然易教授能够被老百姓、被媒体如此广泛地接受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机遇的问题,但他所做的工作之所以会引起社会这么大的关注,会引起百姓对他的喜爱,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他做了很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我们通常一讲到科普,仅仅局限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这个领域中。火箭怎么把卫星发送上天、月亮为什么会围着地球转、为什么潮水有起有落,都是这些科普。但是人文社科方面往往做得很少,甚至把这个给忽视了。

  现在,我们有些学者开始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开始把人文社科和我们的老百姓直接面对面,让我们的人文社科从宝塔尖上走到百姓中间去,易教授是这些学者中间做得比较好的,所以他的《品三国》大家非常满意,很多人听了以后印象很深刻、很喜欢。

  应该说像易教授这样能够非常深入浅出的把一些非常深邃的人文社科方面的学问用很浅显、直白的语言告诉百性,把很晦涩的学问变得老百姓能接受是很不容易的,没有很深的学术造诣是很难做到的。所以,我觉得易教授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他最优秀的地方就在这里!

  记者

  :那您觉得易教授是不是厦大的一个品牌?或是说他能代表厦大吗?

  朱崇实

  :不好说厦大由哪一个人来代表。作为一所大学尤其是一所一流大学,出现这样的名人是很正常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确实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我只能说易教授是厦大一名优秀的教授,他所熟悉的这个领域正好是老百姓所关心的。也可能我们哪一个教授在某一个领域现在还没有被我们的媒体、老百姓关注,但如果有机遇,我想我们厦大还会有很多教授都能够像易教授为我们人文社科的科普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记者

  :是不是可以说专家和媒体结合就造就了学术明星?反过来能使学术的影响放大呢?

  朱崇实

  :当然专家和媒体结合,媒体能够利用自己的力量把专家的思想传播得更远、更广,我觉得这是对的,是很好的。专家与媒体结合,专家借助于媒体的力量,能够让自己的思想更多地为社会所接受,能够更好地去影响我们的读者、观众、听众,更好地让他自己的思想为社会所认识、所接受,我觉得这是肯定的。

  如果说把明星的概念定义为社会所通晓、熟悉的人,学者成为老百姓所熟悉的明星我觉得也可以。可以有体育明星,可以有歌唱明星,可以有舞蹈明星,为什么不能有一些学术明星呢?我们可以帮助我们的学者成为社会、老百姓都熟悉、都了解、都愿意跟他交流的人,这是我们媒体能够做而且应该做的事情。

  记者

  :那像易中天这样的明星教授,跟您所提倡的精英教育的思路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朱崇实

  :我认为这完全不矛盾。不是说这些教授所做了很多科学普及的工作就不能够给我们学生讲述高深的学问,这是不矛盾的。他能够做这么好的科普工作,就是因为他真正的掌握了高深的学问,他没有真正的掌握高深的学问就没法做到深入浅出,这是不矛盾的。
资料图片:厦门大学校园一角

  我几乎每天都会到厦大的BBS与师生交心

  朱崇实

  是位时常隐身在BBS的校长,他对互联网十分熟悉和很好地加以应用,他不仅会认真在的BBS上认真听取师生们的意见,更会与他们谈心,甚至就某些问题展开激烈讨论……这一切,为他赢得了“与师生交心的BBS校长”的美称。

  记者

  :听说你经常会认真在的BBS上认真听取师生们的意见,更会与他们谈心,甚至就某些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是这样吗?

  朱崇实

  :不仅仅是经常,我几乎每天都要到我们学校的BBS上去看一看。学生现在批判精神是很强的,他们一有什么不满意,一有什么抱怨马上有会说出来,我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师生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记者

  :刚才你提到自己几乎每天都到学校的BBS上看一看,这个习惯什么时候养成的?坚持了多少年?

  朱崇实

  :这个习惯养成好几年了,自从我懂得看BBS以后就坚持这样,至少有七、八年了。

  记者

  :是什么原因促使你这么多年一直坚持去看学校的BBS呢?对你领导学校有什么帮助?

  朱崇实

  :因为我感觉到随着我们信息手段、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BBS、网络是非常好的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和手段。在那上面,大家互相交流与沟通很便捷,并且和其他方式相比能够更加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意见。

  当然,BBS网站有自己的纪律,你不能在这上面不讲礼貌,这是不行的。所以,这里也有他的自律,有自我的约束。我看到有些版主是很严格的,他们是很厉害的。所以我倒觉得这个方式很好。

  上BBS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一件事,有时比你开座谈会获取的信息还多。因此,通过这个方式,我能够很方便地了解学校的情况,特别是了解学生真实的情况。有了这个BBS以后,大大地增加了我对学校的问题和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所以我觉得这个很好,基本每天都要坚持上去看看。

  记者

  :真的能每天坚持吗?

  朱崇实

  :除非有时出差确实没空的时候,基本上每天都会看。厦大BBS有五个版块是我无论多忙,每天必看的,一是议论厦大时事的“厦大特快”,二是“凌云壮志”,是研究生的版块;三是“大一新生”,是漳州校区的;四是“厦大教工”,是老师们反映意见的;五是“后勤集团”,是师生对后勤集团发表意见的版块。

  记者

  :听说你对互联网十分熟悉,并且特别注意很好地加以应用。你为什么要这样?

  朱崇实

  :我确确实实非常主张利用互联网为我们的同学,为我们的教师提供更好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和条件,所以我对我们学校网站的建设,BBS的建设是非常重视的。我希望厦门大学网站,厦大的BBS能够真正成为广大师生员工,特别是我们的学生都非常喜欢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

  记者

  :你在上面只是单纯地看还是会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呢?

  朱崇实

  :也有互动,但是不多。例如前几年,印尼等东南亚几个国家遭受了海啸袭击,受灾非常严重,我们中国政府对这几个国家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派医疗队送药、送食品等等。

  我们有的学生在BBS上面就说,有些国家原来排华,为什么我们还要去帮助他等等,发表了一些不很理智的言论和观点。并且,这成了当时厦大非常热门的话题。我看了以后就觉得这种思想是很不健康的,因此就专门写了一篇文章,也在BBS上面发表了,在文章中和大家谈了我的看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首先就是讲“要有大爱才能有大德”,就是说我们的学生要有很宽容的胸怀,不能怨怨相报,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有很多很优良的传统和文化,包括“以德报怨”,用爱来感化你周边的人。

  其次,我们也不能够把某些人、某些暴徒的暴行和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混为一谈,印尼的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态度还是很友好的。

  再者,作为厦门大学的学生应该要有更高的境界,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来看待政府的决策。

  我发了这篇文章以后,虽然也有人说不好,但是很多同学站起来支持我,我看了以后也觉得很好。当然,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等原因,我在BBS上面对大家回应得还不够多。但是,如果我看到什么问题会经常下载下来,打印出来送给有关部门让他们处理。有些问题把握不准的,我也请他们调查,调查之后也会让他们把情况反馈给我。有时我感觉某个同学的思想、观点有问题,我也会请有关同志去和他谈谈,看看这个学生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耐心开导、帮助他。总之,我觉得这种方式是很好的。

  记者

  :我听说过你和学生的不少事,比如你在BBS上面看到同学们的建议后,就要学校食堂为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菜汤。学校一些部门不时会受到你的批评,因为学生在BBS上面告了他们的状。有些人因此说,朱校长要把学生宠坏了,这样,他们走出校门如何应对挫折呢?

  朱崇实

  :我不认为我这是在宠学生。我只是希望,学生们在厦大度过的四年,能对他们今后的生活方式产生一些影响。举一个例子,在厦大校园里的任何一个公共场所,学生们都能免费喝到矿泉水。我认为,学生们在学校喝的是矿泉水,他出去后就一定不喝脏水,如果他喝不到干净的水,他也许会想方设法改变现状,这就是大学的一个影响,换句话说,我们希望能为学生创造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他们今后也能一直追求最美好的东西。

  记者

  :回首这四年做厦大校长的经历,你最大的感触和收获是什么呢?展望未来最想做什么呢?

  朱崇实

  :这将近四年的校长经历,我最大的感触和收获就是抓住了厦大发展的机遇,没有耽误厦大的发展机遇。

  展望未来,我们全校要上下一致,同心同德,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提供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把厦门大学建设成一所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朱崇实 | 应用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