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政协报
如何看待中国巨额贸易顺差
据海关总署统计,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上年净增3387.8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预测,2007年我国贸易摩擦形势依然严峻。
百姓眼光
外汇储备多多益善贸易顺差就不足喜
李博海(北京某公司员工):贸易顺差,我的理解简单点说就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卖得多,买得少,这其中的差额就成了外汇储备的一部分,多多益善。
秦先箐(北京某大学国际贸易系四年级学生):为什么中国会在国际市场上卖多买少呢?卖得多不是因为品牌,也不是因为技术,而是因为便宜。所以美国对贸易逆差不惧,那么中国的贸易顺差就不足喜!“千方百计求出口”——这种观点已经过时。
政府声音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同时还要扩大国内消费
薄熙来(商务部部长):贸易顺差过大既不利于国内经济的均衡发展,也不利于对外经贸合作的持续发展。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世界的高度认识减少顺差的重要性,把它作为今年外贸发展的头等大事抓好落实。必须充分认识减少顺差的重要性。努力减少贸易顺差,并以此为契机,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要进一步完善加工贸易政策,优化出口结构,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切实把国内资源能源消耗高、综合效益差的出口压下来,同时积极采取措施,扩大先进技术设备等国内需要的产品的进口。在减少顺差的过程中,要关注国内经济运行特别是就业受到的影响,同时要采取扩大国内消费等措施,把减少顺差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委员点评
汇率不能解决贸易顺差缩小贫富差距拉动内需
李德水(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统计局原局长、现国家统计局顾问):中国的顺差有很大一部分是假的,并非体现出的那么大,而炒汇、企业骗取退税就是导致中国外贸顺差“失真”的重要原因。许多企业夸大实际出口额,骗取大额出口退税,并把高于实际货值的外汇转移到国内,炒人民币升值。我国从2005年7月开始汇改至今,人民币适度升值,但贸易顺差增长并未缓解反而出现加速。据了解,2006年的外贸顺差虽占外汇储备的49%,但这个数字剔除了热钱因素后实际只占外汇储备增量的17.8%。解决增长过快的贸易顺差不在于汇率而是对虚假外贸的管理。因此,解决顺差的一个重点工作是加强外贸的管理。
徐玉麟(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法制办原副主任):有一些国际舆论看法总是认为中国抢走了其他国家人民的财富和就业机会,中美高层会谈时美方屡次施加人民币升值压力。我不这样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只是加工贸易顺差,是以低廉的劳动成本为代价的。而低廉的劳动报酬影响了工人们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子女的教育水平。因此必须在保证国际竞争力的前提下提高城乡人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缩小对外贸易顺差。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普遍地、继续地提高城乡人民的收入,这样才能拉动消费,减少顺差。
[百姓眼光]
李博海(北京某公司员工):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卖得多买得少秦先箐(北京大学生):“千方百计求出口”观点已经过时
[政府声音]
薄熙来(商务部部长):在减少顺差的过程中,同时要扩大国内消费
[委员点评]
李德水(全国政协委员):解决顺差的重点是加强外贸的管理
徐玉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的贸易顺差只是加工贸易顺差
“鼓励出口”已走到拐点
我国经济目前正在健康稳定地运行,然而,一种暗藏的风险不得不倾心关注,这就是巨额贸易顺差。
不可否认高额顺差对中国经济拉动所起的巨大作用,中国作为劳动力和资源相对便宜的国家,吸引了跨国公司持续的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原动力。但过大的贸易顺差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其不但增加了中国与其他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同时,外汇储备增多也加大了人民币汇率方面的压力。
“重在鼓励出口”的外贸政策已走到拐点。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现在到了调整出口政策,刺激进口和优化出口结构的时候。毫无疑问,简单的数量增长已经不再是中国各行业出口追求的目标,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实现出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至于调整可能带来的就业和其他影响,政府要有充分的估计。 ——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