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叔红代表: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打破条块分割,鼓励生产要素有序流动
白同朔代表:企业西进,不仅启动了产业转移的大幕,也成为东西部联动的一种新尝试
曲木史哈代表: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统筹兼顾、合理规划、发挥优势,落实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注重发挥市场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发改委主任陈叔红认为,现阶段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陈叔红代表说,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是政府为主导推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而市场经济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格局,比如泛珠三角、泛长三角、渤海湾经济区等。中部地区要善于利用行政和市场两种资源,特别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寻找恰当坐标点,谋求崛起。从国家层面,应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打破条块分割,消除区域性壁垒,根除地方保护主义,鼓励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合理有序流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进程。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任白同朔认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企业应成为主体力量。近几年,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频频有企业“西进”。比如“上海三毛”西嫁重庆;宝钢与新疆八一钢铁公司的战略联盟,山东如意集团、浙江雅戈尔都在重庆布局。白同朔代表说,企业西进,不仅启动了产业转移的大幕,也成为东西部联动的一种新尝试。
政府要统筹平衡
一些代表委员们表示,根据国际经验,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发展规划,引导要素向目标区域转移,也可以运用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支持政策目标区域的社会事业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曲木史哈说,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政府当好服务者、统筹者,建立健全政府和市场的互动机制。政府在作规划时,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只顾一隅,要着眼长远,胸怀全局。比如,四川很多地方都有旅游资源,政府要有意识引导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
在白同朔代表看来,现阶段,由于我国还是一种“行政区经济”概念,政府的作用仍然比较大。这种作用,一是表现在各利益主体间要有协商机制、对话机制,二是要有全局战略。比如,上海在建设一些区域功能性强的项目时,可能还得同时充分考虑到周边地区的需要,提供便利的服务。
白同朔代表参加了长江“黄金水道”的主要调研。调研发现,上中下游一些码头老化从而影响到整条“黄金水道”效益的发挥。在相关省市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由上海港口集团投资参与了武汉等码头的建设,双方都非常满意。
互补,更要互动
“中部省区本身也有个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我们呼吁设立长株潭综合改革试验区,通过推进三个城市一体化,让它们成为湖南发展的战略经济增长极,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在一个半小时车程范围内的其他5个城市。”陈叔红代表说。
曲木史哈代表说,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欠发达地区。也要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另外,区域协调,不等于平均用力要在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上下功夫,有效避免那种分散布点、大量占地、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现象,促进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和集约化发展。
白同朔代表认为,东、中、西部资源禀赋有互补性。不过,从国外区域发展实践来看,由一个经济发达地区与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之间“强弱互补”,效益与效率并不高。区域合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强强联合。因此,国家实行的西部大开发以及中部崛起战略等,都是“强身健体”,最终会使区域之间有高层次的合作水平与空间。“不仅是互补,更重要的是互动。”白同朔说。
延伸阅读
国家发改委提交给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的“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出——
西部: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加快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科技教育发展。
东北:积极推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继续做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和棚户区改造。
中部:落实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措施。加强中部粮食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
东部:鼓励东部地区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