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堵医院、砸烂医疗设备、拉横幅、殴打医务人员
代表称有的“医闹”带黑势力性质
医疗纠纷仲裁制度亟待建立
紧张的医患关系一直是两会关注的热点,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医科大学教授管晓虹表示,现在医生社会地位的尴尬让人唏嘘。
医疗纠纷闹上法庭的仅一成
出现医疗纠纷之后,通过诉讼方式解决的只占10%左右。方宜新代表称,由于诉讼过程非常费时费力,而双方协商又缺乏权威的中介机构,对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解,由于卫生行政部门与医院的特殊关系,使得患者对于调解结果大多表示怀疑。这样一来,患者想尽快得到补偿,常选择通过非理性的办法达到维权目的,而一些带有黑势力性质的“医闹”也应运而生。
方宜新代表提供了一组数字,去年10月份中国医师协会在北京、山东、湖南等地350所医院开展“医闹”调研,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15份。前3年间“医闹”行为的发生率依次为89.58%、93.75%、97.72%,平均每所医院遭受的“医闹”,2004年为10.48次,2005年增至15.06次,2006年达到15.31次。持续时间从几小时到十多天不等,暴力手段包括纠集众人围堵医院、砸烂医疗设备、拉横幅、限制医务人员的人身自由甚至殴打工作人员。
疑难杂症让不少医生“躲着走”
他坦言,以前医生崇尚“只要有1%的希望都要用100%的努力来换取”,但现在因为1%的希望,医生要承担99%的诉讼风险。为了明哲保身,一遇到疑难杂症不少医生不约而同地选择回避,由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吃亏的还是患者。
为此方宜新代表建议,应尽快建立一个医疗纠纷仲裁制度,减少诉讼环节和成本,克服医疗纠纷一打几年久拖不决的现象。同时引进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监督机制,加大透明度和公开性,消除患方对鉴定结论的公平性的怀疑。还可以考虑设置专门的医疗事故法庭,培养医学和法律的两栖人才,有利于医疗纠纷的合法公平解决。(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