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关注青年人职业导向规划——热衷“充电”不应只为获取证书
过去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放到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不再管用了。“只有搞好终身教育,才能让青年在就业过程中适应各种需要。
本组撰文特派记者 王婧 高玲
万钢委员:
不能仅为眼下目标而学习
“现在的青年对待学习的主动性的确是日益提高,但如果仅仅为了短期的职业目标而学习,那么学习的质量不会很高。”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校长万钢观察到,身边的青年们积极参加各类深造和培训学习,但很多人是抱着“学完这个,下一步就可以做什么”的目的,他提醒青年,要“风物长宜放眼量”,为自己的学习树立长远的、终身的目标。
万钢表示,现今社会对青年的要求更高,所以促使青年绷紧了弦,很多人抱着“只争朝夕”的态度去主动学习,因为他们体会到了“不学习就会被淘汰”的压力,但是,很多青年的学习目的是功利的,“当然这不能怪青年,是现在有些社会环境太功利。”万钢表示,正因为社会千变万化,行业越分越细,因此今天看来有用的东西也许转瞬又会被淘汰,所以奉劝青年,不能仅仅为了眼下的目标而学习,而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活到老,学到老”,这样才能以自身的不变来应对社会的万变。
孙运时代表:
搞好职工培训认证制度
“我认为,只有搞好终身教育,才能让青年在就业过程中适应各种需要,这种就业后的再‘充电’,有利于青年的职业生涯设计。”
昨天,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孙运时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搞好终身教育,我国还应大力发展职工培训的认证制度。
“我认为,终身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我国从1968年引入终身教育的概念,这也意味着,每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都要接受教育。”孙运时说,“青年就业后,职业培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一个人就业后,也许一辈子就在一个地方工作,而在国外,许多人一辈子可能要换5—6个工作,那么就要求他在工作中不断学习,从而适应各种需要。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知识的更新是非常迅速的,光靠在高校中学习的东西,可能工作了5年,所学的知识就过时了,这也要求每一个人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补充新的知识。”
孙运时说,现在我们社会的实际情况是,有的岗位没人做,有的有人没岗位,这也和我们职业培训没跟上有关。“这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是终身教育的理念没有跟上,二是职业培训认证制度没有搞好。”
孙运时认为,创新,首先是人的创新,人的创新,最重要的是学习,我们一定要设计好的制度,鼓励青年人终身学习,但这个学习也不应该是盲目的。“终身教育应该由教育部门统一规划,一些企业、中介组织、妇联、工会等群众组织都可以在职业培训中发挥作用。比如,现在,工会会从会费中拿出一部分钱,作为职工教育经费。”
孙运时认为,现在我们的职业培训认证制度,还是没有完全搞好。“要么发的证书太多太滥,要么和行业的关联度不大,还有些部门发的证水分太大,管理不严格。而在有些国家,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有些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而得到的证书,甚至可以与普通高校学习得到的学士证、硕士证等相当,这也有利于青年在就业中有针对的学习,需要什么学什么。企业的主流技术创新都是靠人来进行的,所以企业也要加大对员工的再培训。”
“目前,上海已经把终身教育地方立法纳入上海市立法调研项目。”孙运时说,“但我呼吁,国家也应该把终身教育立法列入议事日程。”
高小玫代表:
大学阶段就做职业规划
“个别青年在就业过程中喜欢频繁跳槽,并不会影响整个社会的运行,而青年热衷于‘充电’,在我看来,是一件好事。”昨天,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知识产权局副局长高小玫说,“但我认为,如果在大学阶段,就能够启发学生做些职业规划,可能更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充满热情,得到较快的发展。”
高小玫说,现在社会上有三种现象,一是许多家庭经济条件好了,从而可以保障一个孩子继续受教育,也就是读书时间长了;还有一种是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继续读研;此外,有些青年人虽然先就业了,但发现这个职业和自己不合适,就选择再“充电”,可能是有计划的,也可能是盲目的。
“许多大学生就业后才发现这个职业和自己的意向并不符合,我认为,在大学阶段,校方就要想方设法加强对学生有的放矢的职业教育。”高小玫认为,“而工作后,单位也要加强对员工的再培训,重视对员工个人的职业方向规划,这样,才能让员工更加适应自己的岗位,可持续发展,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调查
多数上海职场青年“充电”后选择跳槽
本报讯 (记者胥柳曼)根据日前上海权威部门发布的《上海工作人年末职场调查》报告显示,上海职场人员参加培训的热情较高,一年里有近七成参加了各类培训。
报告显示,参加培训的人中,近四成的工作人参加了职业技能的培训,9.10%的工作人参加了管理培训,7.25%的工作人参加了语言培训,但也有33.31%的工作人没有参加任何培训。而且根据报告的另一个调查结果,有51.84%的工作人把提高专业技能作为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不到20%的工作人只是因为工作需要而参加再培训的。
无论是“充电”还是再培训,能对未来职业发展带来什么好处呢?报告显示:32.08%的工作人把进修“充电”作为提升职位和收入的最有效方法,21.10%的工作人选择跳槽,18.30%的工作人选择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同时也有18.12%的工作人选择自己创业,而只有10.37%的工作人选择在原单位稳步发展。
此外,报告还对工作人参加职业培训以后的职业规划做了调查,28.27%的工作人选择跳槽寻找更好的工作,27.55%的工作人选择重新定位转化职业角色,20.18%的工作人选择继续参加更高层职业培训,15.64%的工作人选择更深入研究目前的工作,只有3.44%的工作人选择向老板要求加薪。
对此,劳动部门专家表示,如今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中,不进则退。许多上海职场人士最重视职业专业技能的培训,而且这种培训更多的是主动行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同时,将进修“充电”而不仅仅是将跳槽作为职业发展的最有效方法,这反映了上海工作人的理性程度。因为,通过培训提升个人能力与价值,才是职场竞争力的核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