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我~我想吃芒果”。一个4岁大的男孩结巴着对妈妈说,“以前不这样啊,怎么突然变成结巴了!”秦女士的儿子因为学唱歌曲《大舌头》,学着学着就结巴了。(3月30日《重庆商报》)有精神分析家认为,人性中天然具有破坏的冲动,比如人们闲着没事喜欢将手中的小纸片、火柴棒之类的东西撕碎折断,无聊时喜欢攀折花草……这种冲动投射到审美趣味上,就是喜欢看悲剧,主人公活得好好的,没有把观众们弄哭,大家就不乐意,说那是失败的悲剧,反之,会擦干眼泪,拼命喝彩,连称杰作;投射到追求异性上,就是流行于女界,并伤害过无数好男子的“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投射到流行文化中,就是那些唱功极烂,形象反叛甚至猥琐的家伙成了大歌星,追星族将他们称为“酷”。
一个个榜样之所以能竖起,之所以能发生作用,根子还是在人性本身———陆王早就讲过“心外无理”、“万物皆备于我”。
在一个走向宽容的时代,许多事物,只要不犯法,也只能听之任之。这样的时代,对家长和社会管理者的要求就更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