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逃不过生命枯竭的那一天。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有尊严地离去。为让病人有尊严地离去,有一群人正默默地努力着。
今天是清明节。记者昨日走进山东省首家临终关怀病房——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姑息保健科”,倾听护士们讲述逝者留下的真情故事。
这里收治的都是被确诊为存活期在半年之内的病人。病房的作用,已不再是治病,而是通过疼痛控制和症状处理等来改善生命的质量,让这些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人,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段路,平静面对死亡。
故事一
7岁女孩感受特别母爱
每天早上8点不到,护士长江淼都会准时赶到病房。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和病人的聊天中开始的。
2005年,病房里来了年龄最小的患者,一名7岁的女孩。因患有恶性脑瘤,女孩身体消瘦。
“孩子,妈妈忘不了你用稚嫩的手给妈妈做的第一顿饭;更忘不了妈妈阑尾炎手术时,你整夜地守候在床前;妈妈对不起你,平时没有更多的时间陪你……”这是母亲在女儿生命的最后时刻,留下的一段话。
因为已无康复的可能,江淼只好每个月坚持给她用止痛药。在与孩子相识的5个月里,江淼眼见女孩日日消瘦却无能为力。事后,她好一阵子都振作不起精神,生命的脆弱让她感到难过,小女孩的离去更让她感到惋惜,但女孩母亲留下的话,却似人间一股暖流,深深地刻在了她的脑海里。
故事二
她在丈夫怀里安然离去
2006年底,发生在病房的一幕,让护士郝玉娜潸然泪下:38岁的陆女士被告知最多只能活三个月了。第二天,丈夫来到医院,夫妻俩边谈边哭。接连三天,出于对病人心情的考虑,郝玉娜决定问个究竟。
原来,虽已结婚十几年,但陆女士从未把对丈夫的爱说出来,现在她觉得太迟了。郝玉娜鼓励她,把心里话说出来。陆女士就告诉丈夫自己有多么想他,多么爱他。在那之后,陆女士又活了三个星期,夫妻俩安详宁静,给人一种十分坦然的感觉。即使在陆女士去世后,她的丈夫还是继续探视医院里的病人。
郝玉娜说,坦诚面对死亡的痛苦,让夫妻俩在悲痛之余,却发现自己不会丧失永存的夫妻之爱。
故事三
大三女生捐出遗体
2007年2月初,一天下午4点,爱唱歌的大三女生宋艳,停止了生命的歌唱。一周前,她决定捐献遗体和角膜,并将最后一笔医疗费捐给省慈善总会帮助其他患者。
21岁的宋艳患癌症后截肢,化疗使她骨瘦如柴。她伸到空中的手臂像寒风中的枯枝,颤抖着。当触到护士赵俏静的手时,她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脸上露出一丝微笑,然后安详地走了。
赵俏静哭了。一个多月来,她照顾宋艳服药打针,宋艳常常唱歌给她听。宋艳将生命托付给她,她怎么能舍得她离去?但她必须收起悲痛,因为下一个病人还在等着她去安慰、体贴。这种复杂的感情,临终关怀病房的医护人员常常能体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