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潇湘晨报今日消息“慈善”与“乞丐”,两个毫不搭调的词组合在一起,显得怪异。但在湖南湘潭,“慈善乞丐”成了王少华专有的符号———到各机关、单位“讨钱”,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委屈得流下眼泪王少华,55岁,机电厂退休工人。
现在,王少华的名头在湘潭几乎家喻户晓。3月2日,湘潭龙口巷社区老人欧阳义辉因病住进了医院。经诊断,老人患糖尿病多年,已出现肾衰竭迹象。老人生活本就艰难,却独自收养一名弃婴16年。住院十余天,花费医药费万余元。老人的子女四处借钱,但也没什么着落,眼看着就要放弃治疗,无奈出院。王少华听说后,决定采用惯用的方式,前去有关单位“讨钱”———3月12日,他通过人大的一位领导写了字条,同时拿着共青团、居委会等单位盖着红印的“求助报告”去找某局局长“化缘”,结果被对方呵斥:你说的情况我不了解,也不信!王少华回到家里,越想越气,眼泪涮涮就下来了。但凭着不屈不挠的劲儿,他不但给欧阳义辉找到一家医院免费治疗,还募来几千元。类似的委屈,在老王的“劝募”中并不少见。2005年7月,王少华为湘乡五星中学的贫困学生去募捐,仅从政府办一个工作人员手里讨了10元钱。后来,老王总结了一套经验,找大领导批示,找有关单位盖章,这样更能够让人信服。但仍是捐钱的少,婉言谢绝的多甚至还有人称他是骗子。“活雷锋”的慈善绝招1994年12月,老王追一个偷车贼,在搏斗中被捅了一刀。以后他助人为乐的事儿更多了:救火、抓小偷、抓扒手、制止群殴。一时间,他被媒体称为湘潭的“活雷锋”。2002年,老王开始了他的“讨”钱活动。老王和当地媒体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他发现,困难人士经媒体报道之后,能给他“劝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几乎成了老王劝募的固有途径———面对困难人士的求助,他先去“考察”,然后向媒体报料,他再去劝募,媒体跟进。但老王的这种方式,遭到了质疑。湘潭市一名机关干部认为,王少华讨钱的对象多集中在政府机关、国家单位,时常“死缠烂打”,“要是有100个王少华,湘潭也乱套了”。而民政部门经常被质疑不作为,境地尴尬。民间慈善的困局现在,找老王帮忙的人越来越多。老王照应不过来,寻思要把慈善事业做大———网罗像自己一样喜欢做好事的人,成立一个义工组织。早在2003年5月,王少华就和几名志同道合的朋友,向共青团湘潭市委和民政局申请筹备成立“湘潭市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但在民政部门卡壳了。湘潭市民政局根据“在同一行政区域内已有业务范围相同或者相似的社会团体,没有必要成立”的规定,不同意再成立“弘扬雷锋精神促进会”。今年3月,老王再次起草了一份关于成立“湖南省义工联盟”的报告,再次难产。民政部门认为,像王少华这样的“个体志愿者”,政府部门根本没办法监管。王少华的坚持和民政部门的担忧折射出慈善组织目前的尴尬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