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新闻评论专区 > 面对面

央视《面对面》:王百姓 排爆神话

央视《面对面》:王百姓
央视《面对面》:王百姓

王百姓
王百姓

  王百姓:排爆神话

  【解说】一颗最大的日军遗留炸弹,整整两年无人敢动。

  那排除起来有什么难点?

  一旦(炸弹)强烈震动,也会引发爆炸,所以比较危险这个活。

  【解说】国内罕见遥控炸弹,歹徒随时可能引爆。

  记者:有把握吗?

  王百姓:

  你一钻到车底下,他马上引爆,可能造成车毁人亡。

  【解说】一件看似普通的包裹,竟是一枚制作精密的炸弹。

  记者:真的没底吗?

  王百姓:这个(炸弹)线路这么复杂,很容易出事。

  【解说】常年与炸弹为伍,数万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Q:经你处理的爆炸物有多少?

  A:恐怕15000、16000枚了,光排爆,

  【解说】面对面王志专访排爆专家王百姓,讲述一个几十年零差错的排爆神话。

  【第一部分:工作性质、遥控炸弹】

  【人物介绍】王百姓,56岁,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高级工程师。全国著名爆破专家、排爆专家,公安部特聘重特大火炸药事故调查专家。创造了几十年零差错的排爆神话,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的全国劳模。

  【现场】感动中国颁奖,王百姓出场。

  【解说】自去年年底以来,王百姓这个名字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和 “感动中国2006年度十大人物”等荣誉纷至沓来。作为唯一一位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民警,王百姓有着什么样的传奇经历,排爆究竟是一个的怎样的职业?整天与炸弹为伍,王百姓是怎么做到万无一失的呢?

  记者:您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叫排爆工作?

  王百姓:排爆主要分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微爆现场,对没有爆炸,好比说遇到炮弹,炸弹,要销毁。第二个主要是,对犯罪分子放一些爆炸装置,需要排出销毁。

  记者:在我的理解当中排爆工作应该是相当危险的?

  王百姓:排爆工作应该是非常危险的工作~

  记者:跟刑侦相比呢?

  王百姓:跟刑侦相比,刑侦属于抓犯罪分子,有些带枪,带刀,这时候可能是,你可以有预防性,可以作为排爆来说,刻防性比较差~,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

  Q:你从来没有出过差错?

  A:37、38年没有出过差错,就是说没有造成伤残。

  记者:像你这种技术,像你这种阅历的,在全国来说有几个?

  王百姓:~~从事这么多年,排除这么多爆炸装置,和爆炸弹,这全国来说不是很多的。

  【解说】这张照片拍摄于1998年6月27日河南省郏县,它记录了王百姓排爆生涯最惊心动魄的一瞬。这一天,王百姓第一次遭遇了一枚高智能遥控炸弹。

  记者:当时知道是遥控炸弹吗?

  王百姓:当时并不知道。因为当时他就说,别人排除不了,让我去,肯定难度很大了,如果是一个包,看得更清楚,谁都可以抱走,他不会让我去的。当时就是说排除不了,让我去。去了以后,我到现场以后,天还不亮,我到现场拿个手灯一照,一看这么长一截露着天线,当时我觉得这就是遥控爆炸装置。

  一看是遥控炸弹,现在咱们不排,天亮以后再说。

  【解说】认定这是一枚遥控炸弹之后,王百姓不敢轻举妄动。这种炸弹在河南省是首次发现,在我国也十分罕见。而此时,犯罪嫌疑人还没有抓捕归案,炸弹随时可能被引爆,拆还是不拆,王百姓陷入了艰难的抉择。

  记者:直接引爆行不行?

  王百姓:直接引爆应该说可以,当时把老百姓疏散直接引爆是可以的,~~但是一看户主,车主,两只眼睛,全家人两只眼睛眼巴巴看着公安机关,他们就害怕你说一声引爆,这引爆一个车炸毁了。现在无论是当时也好,现在也好,你看起来炸是一辆车,实际是炸了老百姓全部家当。也就是说看着老百姓那几双眼睛,全家眼睛,确实不忍心说出这样的话,炸掉。

  记者:万一呢?

  王百姓:~如果在国外来是,肯定炸掉了,肯定给炸掉了。但是在咱们国家来说,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关键是群众对当地政府,对人民警察的信任问题。

  记者:炸弹威力有多大?

  王百姓:如果要是爆炸以后,肯定把一个汽车炸飞了。

  记者:(你)有生还的机会吗?

  王百姓:完全不可能,肯定死了。肯定炸得粉身碎骨。

  【解说】凭着多年的排爆经验,王百姓决定冒险实施拆弹。而在当时,国内还没有专业的防护服,也就是说排爆过程不会有任何防护措施,那么,王百姓是怎么排除这枚炸弹的呢?

  记者:有把握吗?

  王百姓:当时感觉是比较自信的,

  记者:当天晚上你睡得着吗?

  王百姓:当时休息两个小时,根本睡不着觉,就想着怎么把它排除掉。我记得当时第一步,

  叫老百姓看不到汽车,为啥叫他看不到汽车,因为当时犯罪分子还没有归案,还不知道谁做的,如果是犯罪分子就混在人群里,这时候你一钻到车底下,他马上引爆,可能造成车毁人亡,所以叫所有群众不能看到汽车。

  记者:多大范围?

  王百姓:当时基本上疏散了150米以外。

  记者:依据是什么?为什么150米?

  王百姓:150米,基本上在遥控这一块,老百姓掌握的遥控,通常就是摩托车、汽车、箱置遥控装置。或者电动小汽车,这种遥控装置,这种遥控装置有效距离一般就是30、50米,通常不超过100米~。

  因为当时对遥控的理解只达到那个水平,所以疏散到150米以外。疏散以后,当时现场勘察之后就制定了一个排爆方案。

  记者:你的方案是什么?

  王百姓:第一剪断天线,第二剪断雷管线和电源线。第三,把爆炸装置从车上拿下。第四,把爆炸装置运到外面,移到外面,将它拆除。

  【解说】天亮后,王百姓按照计划果断地剪断了天线,但他很快发现,这枚炸弹线路密集,里面一共装有四个雷管,八根雷管线,四根电池线,远比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王百姓:到底里面还有没有其他线路,这时候在排除当中,我考虑很多问题。所以当我进去以后,要动手剪线的时候,手发颤,看着不敢剪。当第二次进去,在那儿停了停,不敢剪又出来了,我每次进去,每次出来,特别进去以后,这时候我再进去之前都摸摸,我的脉搏几十下,刚开始我前两次一摸的时候,一跳都是九十多下,甚至一百下的时候,绝对不敢动手。所以我进去出来了,进去出来了,连着进去了四次,出来了四次,为啥,心情太紧张了。

  【解说】经过一番徘徊,王百姓稳定了一下情绪,他第五次钻到车下,历经了2个小时才成功拆除了这枚遥控炸弹。在拆弹之前,王百姓让同事拍下了这张工作照片。

  记者:为什么?

  王百姓:万一爆炸了,可以给后人留一个资料,留一个资料,吸取教训,这是一点。第二点,给家人,也给自己老婆,女儿,包括父母,老母亲,给他有一个最后交代,知道死是怎么死的。所以通常我都要做这个工作。

  【第二部分:部队遇险、转业公安、成为专家(拆除航弹)】

  【解说】王百姓从小就和炸药有着不解之缘,他12岁开始,就跟随父亲上山采石,替父亲装炸药。1969年参军之后的十多年时间,王百姓在部队从事爆破的科研和教学工作。1985年,王百姓转业来到河南省公安厅,在爆破方面的一技之长使他很快成为了国内知名的排爆专家,因此他受到了公安部的特聘,很多外地单位也慕名而来,请他解决爆破难题。

  (炸弹特效画面)2002年,河北省邯郸发现一枚迄今为止国内最大日军遗留炸弹,两年内各方专家都不能将其安全爆破,只好派专人看守起来。2004年,当地有关部门找到了王百姓。

  记者:以前见过这种炸弹?

  A:像这么大的没见过?

  记者:你了解吗?

  A:炸弹了解,基本上应该是了解,但是这么大的,环境这么复杂的,没遇到过。

  A:确实难度比较大。离光线电缆比较近,离桥墩比较近,离老百姓的村庄比较近,这是一点,这是环境来说。第二是日本航弹,日本航弹里面装的是苦味酸炸药,这种炸药与金属接触时间越长越危险,因为苦味酸与金属接触时间较长形成苦味酸盐,这种苦味酸盐一旦受到震动断裂,炸弹就会爆炸。

  【解说】由于炸弹无法移动的特殊性,所以只能是原地引爆。但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甚至方圆1000米内将寸草不留。另外,根据多年来的排爆经验,王百姓判断此类航弹的内部还可能装有芥子神经毒气,这种毒气被称为毒剂之王。

  2003年8月4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就曾发生日军遗留芥子毒气泄漏事件,造成1人死亡,43人受伤。这种毒气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设想,那么,王百姓怎么排除这枚巨型航弹呢?

  记者:你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方案?

  A:周围用沙子,垒起一个房子,这个沙子前后基本上达到两三米厚,沙子袋摞起来,达到三米厚,而后在上面的木棍一封,上面再摞上沙子,整个操作完了以后,上面就覆炸药,但是考虑到万一有毒气怎么办?所以这时候为了防止毒气,有毒气产生,这时候上面用一些漂白粉,而后在漂白粉里面灌一些水,就是漂白粉水袋,就在航弹上,又覆了一层,万一是毒气弹的话,爆炸产生气体,再通过漂白粉水,而又散发到空气当中,这时候能把毒气降低到最低限度。

  记者:排除的过程中遇到险情了吗?

  A:在清理的时候一个同志的锹,哗倒在地上了,倒在炸弹上了,当时我说,你咋这么干呢?弄得很紧张,一旦强烈震动,也会引发爆炸。

  【解说】(引爆现场)一个被看守了两年的隐患,王百姓用了几个小时就把它解决了。

  【解说】1985年,王百姓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以来,亲手排除了各类炸弹多达1.5万多枚,各类爆炸爆破装置和哑炮1700多个,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经他排除的各种爆炸物已经足以装满一整列火车。如果每年以365天来计算的话,王百姓平均每天排爆2.3枚,也就是说他每天两次以上与死神擦肩而过。然而王百姓却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他目前是公安系统唯一一名没有伤残的全国劳模。

  Q:你怎么能保证自己有清醒的判断力,

  要想成功,关键问题就是一个技术要精。第二知识面要宽。第三,心理状态要好。这是最关键的。

  Q:在地方干这种事跟在部队,有什么不一样?

  A:跟部队,部队的相对的遇到知识的比较多,你知道这什么型码,什么原理,结构构造,这你清楚,这是部队的,你好比这个地雷,这个地雷也就是说,知道里面是什么地雷,怎么排除?怎么消除,比较清楚,地方是五花八门,它就没有统一的型号,

  A:现在咱们国家爆炸装置,还没有说哪一个爆炸装置完全是一个样的,也就是说一个装置一个样,一个现场一个样,也可能都是硝氨炸药、雷管,导火索点火,但是外包装和内包装不一样的,没有什么相同的东西,也就没有规律可寻。

  【解说】近年来,王百姓一年中有近300天的时间,奔波于各地忙于排爆。排爆已经成为王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他甚至养成了研究炸弹的怪癖。

  记者:你生活当中是不是全都是爆炸装置,每天都在看这些?

  以前爆炸装置,就是扔一个炸药包,无线电做的,放在那儿炸就爆,不炸就算,现在爆炸装置,基本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不断地更新,你像遥控的,定时的,各种震动的都出来了。

  王百姓:一般是我走到哪儿,我爱琢磨一些事情,走到哪儿,都看看这个东西什么东西,老爱琢磨事情。我记得去年十大警察评选的时候,公安部领导请我们吃饭,请这些参加会议代表吃饭,这六十名同志候选人吃饭,在吃饭的时候,我进到房子以后老看桌子底下。

  记者:为什么?

  王百姓:旁边同志说,老王你怎么老看桌子底下,说得我也挺不好意思,我笑笑,当时好多同志,有一个同志说,这是老王的职业习惯,为什么呢?因为看看,也就是地下有没有爆炸物,有没有爆炸装置。

  【解说】一件看似普通的包裹,竟是一枚制作精密的炸弹。

  记者:真的没底吗?

  王百姓:这个(炸弹)线路这么复杂,~很容易出事。

  【解说】一起已经定性的爆炸事故,他却认为疑点重重。

  记者:你怎么断定的?

  这不是一个(自燃)事故,而是一个案件。

  【解说】一生与炸弹为伍,数万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记者:怎么考虑危险?

  王百姓:一旦冲锋号吹响,明知道前面要牺牲,他可能也得上。

  女儿:你时时刻刻要去防备他可能突然就回不来了。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培苗)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感动中国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