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成超是地道的南京小伙,家住南湖,谋职珠江路。做过“驴友”、卖过“户外”、玩过摩托。2003年,他和一帮朋友迷上了改装汽车,大学的电路知识刚好派上了用场,在“奋战”了几个月后,成超生平第一件发明———电子节油器问世了。
记者看到,成超带来的电子节油器,外观是个长方形的黑匣子,左右两端伸出两根电线,分别接在汽车电瓶的正、负极上。“我这个发明的最大特点是,不必给发动机做‘大手术’,只要拧几颗螺丝就行了,女孩子安装起来都不费劲。”成超介绍说,“黑匣子”的内部是一组电子元器件,外壳用一层阻燃、隔热的环氧树脂包裹。在汽车起步、换挡和突然提速时,可瞬间达到高转速磁电机的发电状态,从而实现点火强劲的要求。对于成超和朋友来说,最初发明这么个玩意,是为了提高动力,可实验下来发现,由于提升了发动机的燃烧效率,“黑匣子”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好处就是节油。考虑到日后的市场推广,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时,成超留个了心眼,把产品名字定成了更易被大众接受的“电子节油器”。电子节油器是不是真的节油,遭到众人质疑。于是,好心人给他出了个主意———去权威部门做个测试报告,证明自己的产品确有效果。光一个实验起码得花十几万,对他这个工薪族来说,贵了点。权威测试做不起,成超只好另想办法。为了拿到全面详细的油耗数据,成超一家家跑,一辆车一辆车说,嘴皮子都快说破了,终于找到了几十辆不同车型的车主,试用条件是:免费安装产品、行驶两个月,记录每百公里油耗。可是,由于是私下测试,一些素质不高的车主,感觉产品确实省油,两个月后干脆霸着不还了,留的手机号码再也打不通;还有人偷偷拆下来研究,试用期满交到成超手上的成了一堆零部件。“那段时间,我真的有点挺不住了,有种孤立无援的感觉。”成超说。至此,节油测试搁浅。专利人的建议:电子节油器的市场投入并不大,启动资金20万30万元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