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教育兴省!喜看广东五地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我省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并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中等职业教育

  教育公平给每个家庭送去希望

  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一直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重中之重。在这样的“挂心”下,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广东出台了三大项实质性举措:一是逐步在全省农村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二是以广州大学城建设为抓手,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三是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举措的基本取向,是减少老百姓的教育支出,努力营造尊教重学的氛围,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公平。

  而这三项重大举措,又细分为多个鼓舞人心的政策,为农村和城市困难家庭子女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加大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力度及推动信息化普及,改变薄弱学校的硬软件落后面貌,让人人都能上好学;拓宽高教瓶颈,让大批学子有机会走进大学殿堂;创新中职办学思维,“工学结合”的路子让穷孩子不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学习、致富的机会。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缩小社会差别、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这五年,省委、省政府推动全社会共同努力,从一开始就关注最困难的群体,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向困难群体倾斜,从困难家庭到一般家庭,从欠发达地区到其他地区,先农村、后城市,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使每一个青少年、每一个家庭都看到了希望。

  记者踩点

  数字看变化

  20.28亿

  我省2001年开始建立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免收义务教育阶段书杂费制度,当年受益学生90.7万人;2002年开始享受免收书杂费的学生扩大到103万人;2005年开始,对农村困难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给予每人每学年100元的生活费补助。2002-2006年,省财政共安排“两免一补”专项补助资金20.28亿元。

  1025万

  2005年秋季,在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试点,享受免费义务教育的学生达130万。2006年秋季起,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33.5亿元,其中省财政安排22.8亿元,惠及1025万农村学生。由此,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切实得到巩固和提高。

  24%2006年,全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33.53万人,比2001年增加19.6万人,增长了141%;普通高校在校生100.86万人,比2001年增加62.6万人,增长了16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比2001年的14%提高了10个百分点。Page:1

   百姓视角之喜人变化

  缪奕轩:今后不用再为孩子读书愁白头了

  山区小孩的幸福

  不用交钱就可以有书读

  对年岁不大但头发已经斑驳的缪奕轩来说,日子是一年比一年好过了,“因为小孩的读书负担越来越轻了”。

  过去,缪奕轩一直为家庭的温饱以及孩子的读书操劳。缪奕轩说,儿子上学这一路,每年开学交钱,他就想尽办法或赊或借,东拼西凑,后来就索性到中山打工。

  “但这些年不同了。”缪奕轩说,“先是前些年的‘两免一补’,然后到免杂费,全家一年就减轻了2000多元开支。”他说,于是想把孩子接到中山读书,“省里给减的就当给了借读费”。

  然而他怎么都没有想到,中山市出台新规,暂住满5年的外来人口,其子女可免交借读费入读中山市公办学校,加上他们是农村户口,可在中山市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听说今年还可以免书费,不用再为孩子读书愁白头了,他们肯定能一直读下去。”缪奕轩眼睛有点湿润,“这是实实在在的给我们老百姓实惠了!”

  幸福背后的故事

  城镇贫困生今年有望也免费

  农村穷孩子能读上书、读好书一直是广东省委、省政府决策的重中之重,这不仅让农民及其子女真正得到实惠,更是还原教育公平之义。

  据了解,去年秋季学年全省享受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在校生1025万人,据测算免课本费总金额为12.88亿元,免杂费补助资金为33.51亿元。此外,佛山、东莞、中山已在城乡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由此,我省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切实得到巩固和提高,去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学五年保留率分别为99.72%和100%;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2%。

  不仅如此,考虑到城镇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难的问题,有关部门还透露,广东正考虑在今年把免费义务教育对象扩大至城镇贫困家庭,具体的资格核定等方案已在讨论。同时,各级政府也把解决非户籍人口子女义务教育读书问题列入民心工程,为他们提供更多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

  (本报记者 谢苗枫 梅志清 通讯员 赖红英 梅州中山报道)

  故事背后的温暖视野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显教育公平

  尽管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已在全国走在前面,但一心努力实现公平教育的广东觉得还不够,视野放得更宽,还希望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

  针对区域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不同群体受教育机会不均的问题,这些年广东除积极推进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用经费保障体制外,还出台重点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建立奖学金、助学金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希望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育质量为着力点,推动整个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百姓视角之经典故事

  广州大学:从本专科并举到“申博”成功

  “五雀”变“一凤”

  “重点”建设连获零的突破

  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广州大学由广州师范学院、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广州大学、广州教育学院、广州师专等高校合并组建而成,是广东近年来最大的一次高等教育布局大调整。从“五雀”变成“一凤”,广州大学一改过去学校数量多、规模小、层次低、专业重复设置、效益差的状况。

  “但广大合并组建后,校舍分布在市内五个校区里,5个校区总占地才750亩,建筑面积为41万平方米。校区分散、空间不足成为学校发展的一大制约。”该校党委书记陈万鹏、校长庾建设深有感触地说。大学城的建设,给广大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空间大了,环境漂亮了,办学软硬件俱备了,接踵而来的就是学科建设的“质变”。与合并初期相比,广大承担的各级各类在研项目从215项快速增长至1090项。今年初,广州大学从强手如云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所合校时本、专科生并举的大学被教育部批准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实现办学史上新的突破。同时,硕士点达到42个,比合并前增加36个。

  “聚变”背后的故事

  15万学位推动一流高校建设

  不仅广大,广东高校也把“大学城”作为发展的契机。大学城让广东高教有了长袖善舞的空间——可容纳15万学位的“城池”背后,酝酿和催生的是“城”内外高校变化:搭建跨学科高水平前沿性研发平台,逐步探索社区型、开放式大学的管理模式;积极调整专业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创新管理模式,争建一流高校——

  在科技部组织实施的,代表国家重点科研“顶尖”力量和方向的“973项目”中,广东高校从无到有,先后有5位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了“973项目”,标志着我省高校在基础研究领域有了重大突破。

  同时,高校也积极建设一批科研重点实验室,为科技创新搭建平台。2002-2006年期间,我省高校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2个,增幅达66%;新增教育部重点实验室8个,增幅达89%。(本报记者 谢苗枫 梅志清 通讯员 赖红英 于莉莉 朱玉尊 广州报道)Page:2

   故事背后的高教提升

  我省高校专业实现战略性调整

  有了大学城这一支架,广东的高校更专注地走以内涵建设为主,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相协调的科学发展之路,不断取得系列突破。

  广东发展高教在扩规模的同时更抓质量: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改革,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油化工、制造装备等高新技术专业和紧缺专业,加强与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相关的学科专业建设。目前,国家、省级重点学科数量增加到216个,其中全国重点学科43个,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点建设了157个名牌专业,有25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国家级71门。

  百姓视角之典型案例

  东莞长安:地方人才为经济注入活力

  大学生回乡

  反哺社会让外来工“幸福”

  要是问即将到来的五四青年节怎么过?可能在东莞长安的青年外来劳工多数会回答,希望像去年一样“幸福”。

  原来令外来劳工幸福的正是由长安镇团委举办的“青春总动员,欢乐大汇聚”活动。谈到这一点,在该镇团委工作的陈笑梅归功于“大学毕业生”。2002年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语系毕业后,她回到东莞镇团委工作。上述系列活动正是出自她和她大学毕业的同事之手。

  像她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近几年,有相当多本地大学生回到长安工作。据统计,从2003至今,进入长安镇委镇政府的工作的本地毕业生60人,在社区担任干部的则有28人。还有大量回到长安的本地大学生选择了进企业做管理工作或者自己创业。

  长安镇委委员孙海波表示,回乡大学生懂得用高科技的手段解决问题,灵活性强,同时学习意识强,为本地的经济社会建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回乡背后的故事

  多层次教育珠三角遍地开花

  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回到长安这个小镇工作?对于这个问题,考上暨大又回长安的孙海波最有发言权:长安企业多,就业机会多;政府部门也有意识要招聘一些高素质的大学生,开出奖学金鼓励本地学生考大学并吸引其回家乡工作。

  类似的例子在珠三角还有很多。在佛山市顺德区,“努力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社会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社区教育学习化”的多元化成才观一直得到坚持。“在这里读书的学生大多是本地人,毕业后就直接进入本地企业担当技术能手,有的甚至可以独当一面,不仅体现个人价值,还缓解地区性高级技工短缺的局面,何乐而不为!”梁銶琚中学校长黄瑞兴说。

  (本报记者 南小渭 王晖辉谢苗枫 东莞佛山报道)

  故事背后的人才启示

  发展中职教育推动多元化成才

  怎样才算“人才”?珠三角地区地市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区域发展需要大学毕业生,但不一定读了大学的才是“人才”,特别是在希望打造成“世界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的广东,同样迫切需要拥有一技之长的中职毕业生。于是,广东在加快高教发展步伐的同时,也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去年全省共有中职学校和技工学校803所,招生47.76万人,比2001年增加20万人,增长了72%;更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际情况,创新中职招生、办学观念,建“工学结合”试点,让2万贫困初中毕业生“零学费入读”中职Page:3

   记者观察

  广东温暖守望每个贫困生成长

  (谢苗枫 梅志清)

  教育,在某个方面,是平民的教育,因为她是平民的希望,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振兴腾飞的机会所在。

  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千百年来,中国人把教育当作了改变命运、启蒙大众的一种崇高事业。如果今天的教育不能公平发展,许多孩子仍然上不起学,那么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基础就无法得到保障。

  因此,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省委、省政府从科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确立了“高等教育是龙头,基础教育是重心,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重要枢纽”的国民教育新体系,并“分三步走”以关注困难群体为切口,给老百姓交出满意答卷:

  200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到粤任职后的第一次调研,就选择了教育部门。他强调,广东未来的发展关键在教育,要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增强广东发展后劲。目前,广东高校在校生突破百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当中更是确保“绿色通道”畅顺,助学贷款到位,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被挡在大学之外。

  紧接着,省委、省政府又把目光投向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要发展得好,才能把好高教的“入口关”。当中最急切的就是要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搭建教育公平平台。为此,广东从今年秋季起,在去年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的基础上,再予免除课本费。这一步,改变了贫困农村孩子命运。

  然而上大学并非惟一出路,广东又把中职教育纳入了多元人才观的视野:让学生学到一门技能,于地方层面来讲,是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满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于个人层面来讲,是学到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使一个家庭踏上脱贫致富的路子,甚至是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至今,广东已帮助超过2万贫困学生零学费入读中职的“半工半读”模式,正探索出一条职教扶贫的新路子。

  在这“三步走”的背后是省委、省政府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智慧和决心——公平教育重要,但其基石是在培养“社会人”的过程中实现的。“社会人”面临的受教育机会越多,越公平,培养得就越多、涉及面越广,教育的和谐程度就越高。反过来,由于“社会人”是一种为社会认可、为社会所用的人,当然也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这样的人越多,社会就越安定、越和谐。

  这五年,从省委、省政府到每一个体“社会人”,共同追求的也正是创造一个“公平教育”的环境。当中,既体现一种责任,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复合型人才的责任;又体现出无限关爱,对社会每一个成员的关爱,让每个人都能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就是这种责任与爱,温暖着我们五年,守望着每一个贫困生成长。Page:4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缪奕轩 | 谢苗枫 | 孙海波 | 赖红英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