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考研的面试制度是存在着很多弊端的,一方面是导致说情歪风盛行,以权谋学、钱学交易等学术腐败也屡有所闻,另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考官太过主观草率,而导致将优秀学生“逆淘汰”出局,有失教育公平。虽然存在着这么多弊端,但面试在遏制高分低能、避免流水线生产一堆毫无个性的学生、以及发现特殊人才、尊重导师选择、体现导师自主权等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考研面试制度,可以改革,但不要废除。
| |
首先要改变的就是面试可以一票否决制度,不知从何起,面试一票否决已经成了惯例,一些大学甚至直接声明这一点,比如武汉大学2007年考研复试方案就明确规定:若考生复试的某一方面不合格,院系有权对其实行“一票否决”。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不合理的,实际上面试只能是一种补充,而不是架空笔试的一种制度,两个小时的面试时间想了解一个人的方方面面的能力是不太可靠的,给面试以至高无上的权力,必然会导致孕育腐败的可能。因此,面试只能是初试的补充,将面试和初试一起算平均分,是较为公平的。
其次要规范面试的内容。比如提问的方式,提问语言的非圈子化、问题的形式,以及问题所应考察的内容,这些都需要进行规范。如今的面试,主考官主观性及随意性太强,出题意图让学生无法领会,因此也就容易出现答非所问,从而影响考官的判断。2004年的考生甘怀德对所报导师北大法学院院长朱苏力的质疑,正说明了这个问题,甘怀德虽然初试成绩很好,但面试却不能让朱苏力等考官满意。甘怀德质疑考研公正性,怀疑里面存在着腐败,笔者相信朱苏力教授的人格,里面不会有猫腻。之所以出现没被录取的情况,和甘怀德没有领会到考官的出题意图是有很大关系的,正因为回答问题失败,因此被朱苏力教授认定为“没有学术能力”。飞行员招考中有个笑话说的是用针来刺考生,以考察考生的感觉能力,结果有学生以为这是考验自己的意志力,于是强忍着剧痛,而不吭声,终于被淘汰。类似这样的冤枉被淘汰的例子并不少见。
最后,对于笔试成绩很好,而面试成绩很差的,这种“落差”很大的学生,应该给予“申诉”的机会,应该有专门的渠道让双方进行沟通,明确出现如此巨大的“落差”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确实是学生的原因,应该详细告知其失败的地方,如果是主考官偏见的问题,或者是考官的提问容易让考生误解等等,那么应该给予考生第二次机会。但目前的问题在于,我们这一切都很缺乏,考生不满的情绪只能通过论坛或博客等非正式渠道来表达出来,这样的做法只会让双方误解更深、更对立,是不利于教育公平,也不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形象的。(欧木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