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于丹时代”的传统经典解读,走向何方?

  一段时间以来,北大教授李零把孔子说成“丧家狗”,“首都保安员,北大讲论语”,台湾大学著名教授傅佩荣评价于丹只起到“宣传《论语》的作用”……之类新闻充斥耳目,让我们感到迷茫:该相信谁的解读?

  结合前段时间,“十博士拍案而起指斥于丹无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朱维铮指责于丹“不懂的东西也敢讲”、如日中天的“学术超男”易中天提出“经典大众传播资格”的说法……被观察人士称之为传统文化经典诠释进入“于丹时代”。

  自“美女教授”于丹借助央视《百家讲坛》主讲《论语》一炮走红后,国学热再次成为新宠,各家解读《论语》《庄子》等经典的版本纷纷登场。与之同时,不仅大众传媒纷纷关注、讨论,甚至CEO老总培训班们也期期爆满。

  然而,此次“国学热”热得正常吗?它能够热多久?是大众的文化需求使然,还是巨大商机的刺激作祟?我们该怎样去学习传统文化经典?日前,本报记者以江苏的几家出版社为例,走访了部分出版界人士、文化学者,听取他们的看法。

  潜在的市场被彻底激活?

  不久前,在南京电视台十八频道著名主持人吴小平的新书签售会期间,本报记者在南京新街口新华书店发现,对传统文化经典解读的书籍数量相当可观,并且大多摆放在显要位置。

  经过调查,记者了解到,仅江苏的几家出版社就有不少类似书籍。比如江苏人民出版社的《感悟庄子—‘象思维’视野下的<庄子>》,在宣传语中声称这是“一部全新的解读《庄子》之作”,“将诠释寓于评述之中,逐篇评述,评释结合,并注意古今比较与中西比较,从而不仅揭示出庄文之思的本着意蕴,而且揭示出它的现代意义和世界意义。”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听大师讲庄子》和《人间庄子》两本书,前者被称作:“国学巨擘,如椽之笔,释谈中国人的‘心灵圣经’”,书中汇聚了鲁迅、胡适、章太炎、钱钟书、林鱼塘、南怀瑾等老一代学人的“《庄子》心得”,后者则以“庄周的快乐禅”为角度来解读《庄子》。

  而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干脆策划出版了“智慧诸子丛书”。记者看到这套丛书目前主要以《论语》《老子》《庄子》《孟子》四本传统文化经典为对象,“把诸子的思想与我们当下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来评说当今。”

  有必要一提的是,在该套丛书“写在前面的话”中,作者认为“当下,各种诸子百家的书籍借着传统文化热的商业大潮,纷纷重印,汗牛充栋早已无力形容,传统文化看起来很热,还有不少人办起私塾班,国学班,以‘读经’相号召,似乎很是热闹,但我认为这并不是真正意义的复兴,而只是凑热闹而已。”

  江苏人民出版社编审府建明解释说:“我们的《感悟庄子》早在百家讲坛之前就有选题策划了,并没有受到他们的影响,并且这本学术著作目前销售得还不错。”

  对于这种图书出版界弥漫着的“国学热”,江苏文艺出版社第一编辑室主任于奎潮分析说:“从商业上来讲,这样的操作是再正常不过了。有百家讲坛这样一个强势传媒平台,他们成功地推出了于丹这样一位超级学术明星,潜在的市场被彻底激活,这个时候在国学经典的选题上适时跟进,这是市场经济的正常思维方式。做图书是做文化,但也是做商品,我们没有必要标榜自己的清高和不媚俗。”

  公众需要,还是商业刺激?

  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的《人间庄子》和《听大师讲庄子》两本书,“在国学热的风潮中,我们表现自己作为文化人的独特思考,希望为读者提供了解传统经典的独特思路。”

  也担任这两本书责任编辑的于奎潮介绍说:“正巧,有两位年轻的庄子研究者把我们的这个想法实现了,《人间庄子》是一个私人化的‘庄子心得’,在书中,庄子的形象是五彩斑斓的,庄子的情感流露着人间烟火气,这种解读,不仅使阅读轻松化,也符合年轻读者对国学经典的阅读期待。”

  “《听大师讲庄子》则是对现代国学大师致敬的一部作品,该书的作者说,时隔两千多年,我们读起《庄子》仍感亲切,没有隔阂,离不开这些国学大师的铺垫,他们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同时,在这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谁都不能期望去控制读者,我们出版从业者所要做的,应该是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选择。”

  而策划《智慧诸子丛书》的凤凰出版社编审冯保善博士告诉江南时报:“我一直认为,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古籍出版却陷入了困境,是不应该的事情。在有着悠久历史、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有着世界上最庞大读者群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版,绝非到了穷途末路。问题出在,我们的图书生产,闭门造车,自说自话,忽视了图书消费者——最广大的读者的需要。”

  冯保善博士还从深层面来剖析这一现象:“中国古代,文、言分离,写文章用书面语,在今天,就是古文,一般读者既读不懂,也没有必要去学。从一般读者的层面来讲,他们仅仅需要汲取传统文化中有益于自己当下人生的一些内容。这需要二传手,用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大众真正需要的东西提取出来,传授给他们。”

  因此,冯博士在一篇评论中据悉说明:“鲁迅评司马迁的《史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一句讲它在历史著作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后一句讲它的文学成就,其实也就是文学大众叙事。司马迁的史学经典都用的是大众叙事,我们在普及传统文化中,更没有任何道理不去重视形式的改进。”

  而江苏人民出版社编审府建明告诉记者:“我们也在谋划出版关于经典解读方面的书,一方面是因为读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媒体推动的因素。不过,我们还是着眼于学术背景层次更为准确的解读方式,适应社会而不媚俗,准确地说切入点还是文本和文献,尽可能不要有太大的误读,还有就是用历史说明思想,而不是用思想来说明历史。”

  学者为何不愿“搅局”?

  在最近几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学院派学者均表示不愿“掺和进来”,不愿“搅局”。

  问及原因时,他们表示这些是典型的文化浮躁病,“不想成为亵渎经典的‘帮凶’”。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不客气地说:“它们大多出于商业目的,‘国学经典’已经成为他们的盈利工具,学者们有自己的诠释传统文化经典的学术阵地,大家自然不屑于掺和在那些炒作和商业活动中去,否则诠释是会变味的。”

  另一位江苏文化界知名人士指出:“严格地讲,(诠释传统文化经典方面)任何说出的话都带有偏见,何况因每个人诠释者的个人经历、学术训练等客观因素参差不齐,解读出来的含义当然也千差万别。”

  “不过,从人权方面来说,任何一个人都有解读任何一种经典文本的权利,哪怕这个人很被卑微,哪怕这个经典文本很神圣。”这位知名人士断言说。

  其实,对此种观点,台湾大学哲学系傅佩荣教授曾经有进一步的建言,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虽然每个人对经典都有自己的见解,但学习经典第一是自己要有一个心得,如把《论语》中的每一句话讲出来,彼此之间要不矛盾;第二,要设法去实践。如果自己不能去实践的话,讲了半天讲给谁听呢?可能连自己都不相信。

  并且,傅佩荣教授还对“国学热”究竟还能热多久表示忧虑,“就怕它只有五分钟热度。以前大家学这个是因为觉得稀奇,后来就见怪不怪了。所以,我一直希望趁大家还没有停止学国学之前教他们正确地诠释国学。”

  5月27日,记者就有关现象采访时,江苏出版界一位资深人士告诉江南时报:“对于由《百家讲坛》引发的传统文化解读热,我觉得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大好事。它受到如此的热捧,一说明它的内容受众需要,二说明它的形式受众可以也乐于接受。当然,有一点必须清楚,《百家讲坛》及类似的出版物,不是学术研究,只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普及。既然它与学术研究不属于一个层面,不是同一性质的东西,也就没有必要从学术的角度去对它进行褒贬月旦。”

  这位人士指出:“整体上来看,我们不希望《论语》热、《庄子》热仅仅是一阵风潮,而是希望看到国学复兴的持久性和延续性。有了这样的初衷,在传统文化方面,我们作为出版方,还会继续挖掘。国学经典的市场很大,‘头部’很可观,‘尾巴’也变得更长了。”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于丹 | 诸子 | 傅佩荣 | 司马迁 | 智慧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