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高考制度恢复30周年 > 高考30年资料

1977年恢复高考 知识前所未有地被尊重

  随着1977年恢复高考,一切走上了正轨。少了些岁月的沧桑,多了些活力与独立,让上世纪80年代天之骄子们所在的象牙塔,成为一个演绎理想、创造激情的舞台。

  航空航天、金融保险、生物医药……很大程度上,这批学子们的成长经历,成为了上海乃至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个渺小的缩影。

他们关心祖国的未来,也开始关心自我的发展,并试图通过各种途径,吸收现当代最优秀的新技术、新知识。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而在改革的浪潮下,他们当中,涌现出了一批知识创富精英。

  一本漫画书,让他所有专业都填计算机

  ●秦文波

  高考年份:1984年报考学校:南京航空大学计算机专业

  目前职业:上海航天局局长助理、神舟飞船系统副总指挥

  高考轶事:数学卷最难,有几道题没有太大把握。还有就是自己事前背诵的几篇模范作文,结果一篇也没有用上。因为,考的是议论文。

  秦文波的父亲,是西安交通大学的高材生。因此,在他的脑海里,读大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那几年,秦文波坦言有两个最大的变化。一个是高中从原先的两年,延伸到了三年。还有以前高考都是先填志愿后考试,而从他那届开始,就是先考试,后填志愿。

  当年的考题中,秦感到物理化学不在话下,数学卷最难,有几道题没有太大把握。还有就是自己事前背诵的几篇模范作文,结果一篇也没有用上。因为,考的是议论文,而非“最难忘的一件事”。

  考完后的填报志愿,成为当时考生颇费脑筋的一件事。秦文波至今对当年的志愿颇感“得意”:所有的专业,清一色都是计算机。一本漫画书——《小灵通漫游未来》,决定了他的一生。

  “叶永烈说,21世纪有了计算机,无论是看电视还是做饭,只要按一个按钮,就可以轻松实现……”看着书中的憧憬,秦文波和老爸一致认定,就选计算机没错!

  对填报大学,秦文波也很有一套。比如估算当时的考分,进名校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但能否考取好专业,是主要的。“如果学校和专业两者不能求全,我宁愿选择后者。”在当年兴庆公园内的咨询考点,南航的咨询老师非常热情,于是第一个志愿,秦文波就选择了它。

  毕业前夕,秦文波又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航空和航天部门合并,因此,本来很可能去机场“造”飞机的秦文波,最后进了上海航天局。而他,则是当年该局引进的第一个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

  “冷门”不冷,成就国家首批精算师

  ●陈尉华

  高考年份:1989年报考学校:复旦大学应用数学系

  目前职业: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开发部负责人

  高考轶事: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半是欢喜,半是失望。喜的是,自己如愿考取了复旦。但录取的专业,不是自己填报的生命科学,而是数学系。

  前些日子,首届“上海金融杰出青年”揭晓。来自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开发部负责人陈尉华,成为其中为数不多的女性获奖者之一。她是太平洋保险公司自行培养的首位北美精算师,也是国内至今为数不多的精算师之一。而一切的起点,源自1989年。

  那时,16岁的陈尉华正在陕西汉中读高三。父亲是上世纪50年代毕业的中专生,本有机会读大学,可由于当国家紧缺人才,便主动来到陕西的地质队当了一名技术员。多年来,让女儿读大学,成为家里的一个梦。“选南方吧。离你妈妈的故乡近一点。”当女儿征求意见的时候,父母不约而同给出了答案。于是,志愿栏的第一项,她选择了复旦大学。

  那年全国高考卷满分710分,陈尉华考了590分。当仁不让,成为学校的理科状元。然而,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陈尉华半是欢喜,半是失望。

  喜的是,自己如愿考取了复旦。但录取的专业是数学系,陈尉华有些闷闷不乐。看出女儿的心思,父亲微笑地说了一句话:“爸爸相信你无论读什么,都一定能成功的。”

  就这样,本来满脑子憧憬着尖端生命科学的陈尉华,开始和枯燥的阿拉伯数字打交道。1993年,保送读了研究生。就在那时,陈尉华第一次听说了精算师这个名词。

  “如果没有那次高考,我可能就会与复旦擦肩而过;也不可能留在上海发展。”陈尉华笑着表示,谁说冷门的数学读出来没有用呢?数学,让自己思考问题更加缜密,也让自己在经济大潮中发挥了作用。

  拿到中专录取书,毅然决定考大学

  ●郭广昌

  高考年份:1985年报考学校:复旦大学哲学系目前职位:复星集团董事长

  高考轶事:放弃中专,改读高中。父母不允,就悄悄卷了一床竹席来到了东阳中学,靠着每星期回家背几斤米和一罐霉干菜熬过高中三年。

  对大多数人来说,大学毕业前的这段时间的人生轨迹基本上是被确定了的:小学—中学—考大学。可是对于郭广昌来说,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就出现在中学时代。

  像大多数的农家父母一样,郭广昌的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儿子早日跳出“农门”,因此父母让他报考师范,可以减轻家里的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跳出“农门”,就这样,成绩优异的郭广昌报考了师范。

  拿到中师录取通知书的郭广昌,就像拿到人生的判决书。难道这辈子就待在东阳做一名乡村教师吗?自己的大学梦呢?东阳中学走出了那么多大学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是一个中师生吗?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郭广昌做出了第一个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决定———放弃中师,改读高中。父母不允,他就悄悄卷了一床竹席,背了十几斤米,来到了东阳中学。高中3年,靠着每星期回家背几斤米和一罐霉干菜,他熬了过来。

  1985年,18岁的郭广昌又面临一次选择——高考。有意思的是,念理科的郭广昌竟然报考了复旦大学的哲学系。正是这两个关键的决定,几乎影响了郭广昌的一生。正是因为读了高中,才有了他后来的上大学的机会。而选择哲学,则是因为那时最热门的讲座,都在哲学领域。

  1992年,郭选择和校团委4个伙伴下海创业。哲学带给他做生意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创造性的破坏”,即要在别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发展。

  【点评】

  读书出国下海事事关心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 俞立中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俞立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总体而言,上世纪80年代的大多数学生成为天之骄子后,仍然用功读书。不过努力程度上,肯定不如1977-1979届考生。

  由于文化大革命断了一代人了解外面的世界的梦想,因此在上世纪80年中后期开始,掀起了一阵出国热。大批学生毕业后选择出国留学,开阔眼界,学习国际先进技术。

  很多聪明而不安分的年轻人成为那个时代市场经济的弄潮儿,这当然也与当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段时间,造就了一批优秀的成功人士。

  【考生评语】

  聪明活跃

  “聪明而活跃”是复旦大学教授周振鹤为上世纪80年代这一批考生所下的评语。在周教授的印象中,这批人有理想,有抱负。在这段历史里,中国正经历改革开放之初的转变,大学生们乐于演绎理想,创造激情,也很关心国家大事。

  自我发展

  尽管毕业后包分配的政策,决定了他们将来衣食无忧,但不少大学生已经不安于端着铁饭碗过一生,他们更渴望在各种领域一展自己的风采,也开始更关注自我的发展。

(责任编辑:李彬)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郭广昌 | 陈尉华 | 秦文波 | 俞立中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投 资 创 业 健 康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