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不得不做的事业
蔡笑晚打定主意要将自己的智慧、知识和追求延续到下一代身上,转化为下一代的发展优势。
撰稿/陈 冰(记者)
说起温州,似乎人人忙着做生意、发大财。
长子蔡天文,199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教授,还担任美国国家基金会的审稿工作。
次子蔡天武,14岁时成为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大学生,19岁时考上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主办的CASPEA留美博士班,25岁时从罗切斯特大学获得激光物理学博士学位。由于他总结了一套经济物理学理论和资金运作方法,很快就被被任命为华尔街的基金管理经理,2004年5月出任素有“金融界哈佛”之称的美国高盛公司的副总裁。
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曾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在国内经商。
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曾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在上海筹备私立医院。
五子蔡天君,以0.5分之差未能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后为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在中国建设银行工作。
小女蔡天西,1977年生,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考上麻省理工学院博士生,22岁获得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学位,28岁时成为哈佛大学副教授,她指导的博士生比她本人大了12岁。
父亲,不得不做的事业
1941年出生的蔡笑晚来自一个殷实的知识分子家庭。1959年,蔡笑晚高考数理化全部得满分,却因“政审”未通过而痛失读大学的机会。两年后,蔡笑晚卷土重来,终于顺利就读杭州大学物理系。1962年父亲病逝,蔡笑晚退学回家。
蔡家兄弟姐妹一共10人,22岁的蔡笑晚是当时留在家中的最年长的一个,只好承担起家庭重担。1967年,蔡笑晚迎来了生命中的第一个孩子。从那时起,他就决定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让一个26岁的热血男儿抛弃自己的人生理想,把希望寄托在还未出生的孩子身上,听上去多么荒唐可笑,但在当时,这却是我不得已的选择。”蔡笑晚打定主意要将自己的智慧、知识和追求延续到下一代身上,转化为下一代的发展优势。
蔡笑晚这个名字,就是在那一年改的,“不能在青春年少时开怀畅笑,就要让自己笑在最晚,笑得最好!”
从杭州大学退学之后,有人建议蔡笑晚到生产队做会计,到车木厂当车木工,到姐夫家里做篾工,到学校任代课老师……思前想后,蔡笑晚重拾了父亲的职业——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对于从医我有自己的考虑。个体医生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可以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成长变化,实施早教、早读、跳级的家庭教育方案。”
开始行医那几年,蔡笑晚一家人住在九里村一间租来的百年老屋里,16平方米的两层楼,坐南朝北,夏热冬冷,楼下是店堂,楼上是一家8口的卧室兼书房。房间龟裂老化的木板壁上贴着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等科学家的画像。
夜晚是一家人雷打不动的自习时间。蔡笑晚和妻子几乎牺牲了一切娱乐活动,甚至连亲戚朋友的婚宴喜酒也很少参加。每天清晨6点,蔡笑晚就在楼下拉二胡,孩子们在悠扬的琴声中陆续起床。后来,蔡笑晚发现孩子们对清晨的外语广播节目很感兴趣,就干脆用广播来叫孩子们起床。
为了让孩子尽早入学,他们多次举家搬迁,正规小学不让进,就找简陋的农村小学,让孩子们入了学再转学。女儿蔡天西为了实现跳级,甚至放弃了在当地重点中学学习的机会,而转入了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中学。蔡笑晚的理论是,普通学校不见得没有好老师,关键还是孩子的自学能力。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