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龙江行:开启龙江发展振兴之窗
东北网6月17日电(记者邱士民 黄健)百花吐蕊含笑,万物葱茏迎宾。6月8日至15日,在第十八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即将拉开帷幕之际,在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指导下,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委外宣办、省网宣办共同举办了“发展振兴看龙江——网络媒体龙江行”大型采访活动。
这是首届“网络媒体龙江行”采风活动,也是黑龙江省第一次通过“网络媒体行”的形式,向国内外推介、宣传黑龙江物产、旅游、文化等各方面的资源,以及在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取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8天来,来自新浪、搜狐、新华网、中国网、中青网、国际在线、中国经济网、中广网、天涯社区、千龙网、东北新闻网、浙江在线、河北新闻网、中国江苏网、中国山西网、西部网、天山网、内蒙古新闻网、金黔在线、大江网、中国江西网、广西新闻网等30余家网站的媒体工作人员共50余人组成的采访团,奔波两千公里,先后深入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进行实地采访。
8天来,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石油化工和装备制造企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风光秀美的旅游景区……国内知名网站的记者们,以他们深入实地的亲身体验,成为与亿万网民共享的经历。
8天来,他们用笔和相机,心和热情……撰写了大量文字、拍摄了数以千计的图片,制作了一个个“网络媒体看龙江”专题,在广阔的互联网空间,向世界开启了一扇扇认识龙江、了解龙江的网上之窗。
大庆:大油田上一座幸福的城
“小时候,‘工业学大庆’的标语随处可见,铁人王进喜的故事也随处可听,不知不觉中,大庆成了我心中向往的圣地”——大江网记者邱虎
大庆,是中国石油工业的骄傲。从茫茫荒原到一座现代化城市的崛起,大庆的发展令人瞩目,大油田上一座幸福的城正用今天的精彩续写昨日的辉煌。6月9日,“网络媒体龙江行”采访团抵达油城。在钢铁1205钻井队,记者们见识了真正的钻井。在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大庆为祖国建设做出的丰功伟绩令网记们惊叹。在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大庆过去的辉煌和百年畅想令人震憾不已。在夜色中的时代广场,网记们更是感受到这座石油城的美丽和谐。音乐喷泉,水柱冲天,人们在水雾里穿来跑去,欢笑声不绝于耳。如此大的休闲广场,如此和谐的人居环境,着实让许多外地记者艳羡不已。
在大庆,处处可以感受到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的风采和魅力。“这里拥有中国最大的油田,这座城市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深刻地影响着共和国。这是一座能源城市,又是一座环保城市,在对大自然的索取和付出之间,他们掌握了平衡的秘诀……”金黔在线记者陈冠霖说,2006年中国魅力城市颁奖词中的大庆绝非虚言。
大庆因油而生、因油而兴。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终有开采完的一天。对此,大庆人有深刻而清醒的认识。近年来,大庆已经开始着力在经济转型方面进行努力,“十一五”期间,大庆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资源转型。正如韩学键市长所说:大庆依靠资源,但不能依赖资源。真抓实干的大庆人用勤劳和汗水为大庆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近几年,大庆“百年油田”建设扎实推进,油田公司纳税连年居全国企业之首。60万吨乙烯扩建,30万吨聚丙烯建成投产,规模以上石化工业销售收入超过700亿元。建设工业园区20个,建成超亿元大项目77个,地方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现代商贸、物流、旅游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82亿元。现在,大庆全市油和“非油”经济的比重已由2002年的77:23调整到65:35,大庆市新的经济格局已具雏形。为实现新跨越,大庆把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大庆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大力发展以石化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接续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构筑大庆新的工业体系。2011年,全市非油工业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将基本形成石油、石化、地方工业三大支柱,共同支撑起大庆发展,
大庆副市长沈宏宇表示,大庆的主导产业——石油产量在逐年递减,而到2010年GDP要从去年的1610亿增加到2000亿元,到时候油和非油产业GDP将各占一半,产业结构比较合理,这也意味着资源性城市的转型成功。
齐齐哈尔:或引诗情到鹤乡
“蓝天,白云,风吹草低,湖面上泛着波光。作为南方来的我,对于水已经再熟悉不过,而在气候干燥的北方,能有扎龙自然保护区这样大面积的一块湿地,实在是难能可贵。”——中国江苏网记者黎珊
6月12日上午,“网络媒体龙江行”采风团的记者们一头扎进了风光旖旎的扎龙自然保护区,眼前的美景令他们兴奋不已,久久不愿离去。
齐齐哈尔这座有着三百年历史的古城,如今也以“鹤乡之城”的美名享誉海内外。丹顶鹤是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之一。目前世界只有朝鲜、日本、俄罗斯、中国这四个国家有野生丹顶鹤,总数不到二千只,我国约有一千只,主要栖息在扎龙。美丽的仙鹤,不仅是仙界的美的使者,还是降落人间幸福的化身。
网记们用诗一样的语言抒发着自己来到鹤乡的激动:之前已经在很多的资料图以及宣传片中欣赏过了扎龙丹顶鹤的美丽,但是当丹顶鹤真真切切地出现在眼前时,还是忍不住惊呼起来:真是太美了!随着养鹤人打开笼子,丹顶鹤们便迫不及待地展翅冲上云霄,蓝天白云下,丹顶鹤无声地从我们头顶上掠过,张开黑白相间的羽翼,它们飞翔的姿态宁静而优雅,乘着风一遍遍地盘旋,此情此景令我们的心情也变得辽阔起来。
丹顶鹤展翅高飞时排成行列,翅膀很长,飞起来两条腿向后方伸直,而长长的脖子伸向前方,全在同一水平线上,前后相称,飘飘然呈现轻逸潇洒的姿态。每当它们展翅腾飞,一道白亮光点闪起,翱翔于天地之间,纵情于蓝天白云之上,那份洒脱与悠闲大有仙家之风,那种飘飘欲仙,超凡脱俗的优美姿态,令人赞叹,引人追随,欲与鹤共翔。
扎龙自然保护区扎龙湖旁的望鹤楼和观鹤台,是看鹤、观景的好地方。网记们登上望鹤楼,用高倍望远镜眺望四野,四周是一望无际的芦苇沼泽,绿野无边。微风吹拂,随风起波,仿佛是绿色的海洋。远处偶有一两只丹顶鹤在芦苇荡或湖边,或信步漫游,或亭亭玉立,或翩翩起舞。它们矫健的体型,黑白分明的色彩,移步异姿,闲逸自得。
在甘南县兴十四村,当来访的记者们了解到这个如今户户住别墅的移民村50年前全村资产还不过两块钱时,不禁为它翻天覆地的变化赞叹不已。
1956年,山东临沂地区移民响应党中央开发北大荒号召组建起这个移民村,刚建村时是房无一间、地无一垄,只有地上插着一根木头橛子和一面小红旗的最贫困村。经过几十年的苦干实干拼命干,现已发展成为幅员3.3万亩、198户村民、956口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总资产达到10.5亿元,总收入达到7亿元,年人均纯收入实现1.5万元。
现在,全村80%的农民住上了别墅,近200平方米的房子平均每栋35多万元,农户自己只需拿10万元,其余的20多万元均由村集体补助,而产权还归村民个人所有。全村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村民产行退休制,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各项福利待遇优厚,村民吃粮、吃水、物业管理、合作医疗和学生上学等十项全免费,听到这里,许多网记忍不住开玩笑说:“这么好的条件,干脆到这里做村民算了。”
哈尔滨:哈洽是冰城向世界敞开的大门
“步入18岁花季的哈洽会,不仅使哈尔滨一次次与世界相约,也是冰城向世界敞开的开放之门、发展之窗”——浙江在线记者余伟刚
13日,从齐齐哈尔返回最后一站哈尔滨的“网络媒体龙江行”采访团,先后来到风光旖旎的太阳岛风景区和东北虎林园参观。
“记得小的时候听过郑绪岚的一首歌叫《太阳岛上》,歌曲旋律优美,描绘了太阳岛上美丽迷人的风光,从那时候起,太阳岛便成了一个令我心驰神往的地方,时隔20年,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中国江苏网记者黎珊说,漫步在太阳岛上,随处都可以听到《太阳岛上》熟悉的旋律,自己也忍不住会跟着轻轻地唱起来:“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在东北虎林园,游览车穿行在各个分区,不时出现在前后的东北虎引来网记们的阵阵惊呼,“这有一只啊”、“水里还有一个”、“那儿有三个哪”……众多第一次亲眼见到东北虎的网记兴奋不已,不断举起手中的相机,将体态优美的山中之王摄入镜头。出得展区,更有几个胆大的网记,怀抱刚出生几个月的可爱小虎亲密合影。
14日上午, “网络媒体龙江行”采访团,走进哈飞汽车公司和哈电集团,一睹民族工业的庞大气魄。
“用造飞机的技术造汽车”,哈飞人的魄力和气势让网记们震撼不已。哈汽集团拥有自己的汽车及发动机研发机构和各类先进的实验设施、设备。多年来,通过与意大利、英国、奥地利、日本等国际著名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使企业的技术团队得到了全面锻炼。哈汽集团总体发展思路是:“做大微车,做强轿车,提升品牌,跨越发展”。集团公司始终坚持走联合、引进、自主开发的道路,坚持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自主创新之路。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见证了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发展历程:创造出我国发电设备制造史上的许多“第一”,还成功制造了我国最高水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哈电集团能在引人注目的三峡电站竞标中脱颖而出,绝非偶然,而是源于半个世纪的人才和技术准备。三峡工程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论证,哈电集团也用了50多年的时间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自主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为企业打开发展的空间。据统计,2006年,哈电集团工业总产值、发电设备产量分别超过100亿元和1000万千瓦,均比2004年增长一倍多,他们生产的水轮发电机组约占国产水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二分之一,汽轮发电机约占国产火电机组总装机容量的三分之一。
“网络媒体龙江行”最后一项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参观采访哈洽会。第十八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15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正式开馆,来自浙江、江苏、上海等国内展团以及俄罗斯、荷兰等国际参展商云集冰城开展合作洽谈,在夏日的冰城刮起一股强劲的经贸旋风。
14日,“网络媒体龙江行”记者团参加第十八届哈洽会新闻发布会,15日上午参加哈洽会开馆仪式并参观展会现场。步入花季的哈洽会,不仅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地区和企业的关注,也吸引着网络媒体的目光。31家网络聚焦哈洽会,使第18届哈洽展会成为历史上接待媒体数量最多、采访记者规模最大的一次。
8天的行程,短暂而美好。8天的采访之后,这一片热情好客的黑土地、这一片多姿多彩的黑土地、这一片充满生机的黑土地、这一片改革开放的黑土地,已经深深地感染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网记们。
正如中国江西网记者王毅在离开哈尔滨时发给东北网工作人员的短信所说:“车已开了,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息,这个让我一直觉得寒冷的北方城市,让我无法忘怀,那是因为有了你们让我倍感亲切,让我恋恋不舍。我期待着下一次相逢,相逢是首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