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参加机关干部下连当兵的实践活动,在某部六连和战士们一起生活了30天。期间正好赶上香港回归,我和所在连队一起参加了为欢庆回归晚会燃放礼炮的活动。十年过去了,每当回想起这段难忘的经历,总是历历在目,令人难上忘怀。
回忆在下连当兵的日子里,我与战士们头对头地睡觉,碗碰碗地吃饭,心贴心地交流,深深感到基层官兵是最可爱、可敬的人。
六连是桥梁连,这是全团最苦,最累的专业,他们架设的轻便桥,公路钢桥,单独一个桥桁就达300多公斤,每天当其它连队的战士都在室内上理论课或驾驶机械学技术时,六连的战士们却在操场上顶着烈日、流着大汗搬运桥桁。但他们没有叫苦、喊累,靠艰苦的训练,靠辛勤的汗水,在军区比武中,以7分半钟的成绩,打破了架设73式轻便桥的军区纪录;在架设公路钢桥时,按规定需要42个人,但六连干部战士全上也只有38个人,但同样以14分钟取得第一名。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源于他们有着爱岗敬业的精神,对事业孜孜以求的精神,对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年老兵复员期间,指导员的家属来队,他走不开,就让家属一个人回家,结果在路上摔倒,怀了六个月的孩子流产了,给他打电话他又不能离开,多亏朋友把家属送了医院,才保住了性命。连长家属在医院工作经常值夜班,小孩刚刚一岁无人照顾,只好送回了老家。二排长,已经30岁了,连对象还没有找到,依然坚持参加工作,并且标准不减,一次带全排战士架电线杆,自己亲自抬大头,把肩膀都磨出了血。看到这一个个鲜活的面容、感人的事迹,真让人无不从内心赞叹、钦佩。
也正因为六连是一支过得硬队伍,具有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传统,战士们个个都像小老虎一样,干部更是吃苦在前,工作争先,无私奉献的典范。所以上级领导就把为欢庆香港回归燃放礼炮的任务交给的六连。
记得那是1997年6月29日,我下连当兵已经到了指导连队工作的阶段。连长和指导员到团里受领任务,主要内容就是地方政府决定在6月30日夜召开欢庆香港回归晚会,到午夜时,由六连燃放礼炮。连长指导员回来后,就召开了支委会研究实施方案,并缴请我列席了会议。会上研究决定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对燃放工作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制定了实施方案,落实了安全措施。然后全连召开了誓师大会,由指导员作了动员。6月30日上午,地方政府用汽车拉来了各种礼花弹,在操场上堆了两大堆。还有用高度1米,直径20公分的钢管制作的发射器共30个。因为礼花弹属于高危险物品,燃放时对安全要求比较高,为了保证燃放任务的顺利完成,连长组织全连干部战士抓紧时间进行训练。
吃过晚饭,连里先组织大家收看中央电视台的香港回归直播节目。到了午夜零点,国歌奏响,国旗升起时,战士们早已经在操场上列队完毕。连长指挥大家把礼花发射器在操场上排成三排,按照连长的口令,30个战士把像“土地雷”一样的礼花弹放入发射器,听到连长的哨声同时点火,30个礼花弹竞相升空,炸开后,煊目的光芒照亮了夜空,整个操场也如同白昼,景象蔚为壮观。随着一组组礼花弹的升空,我们的耳朵已经听不到声音了,只能通过连长的手势,来完成发射的动作......
回忆百多年前的邪片战争,将中华民族拖入了殖民地的泥潭。屈辱的南京条约将香港从祖国母亲的怀抱中掠走。今天,有了祖国的日益发展壮大,有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才有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希望。
在那个难忘的夜晚,在漫天飞舞的礼花中,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在这震耳欲聋的礼炮声中,中华民族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我们也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终于看到了伟大祖国重新崛起的希望。
(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