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志愿者 叶翠 图:夏金辉 |
文:志愿者 叶翠 图:夏金辉 |
杭彬的第一步
----新华网"骨髓捐台第一人"连续报道之三
2007年7月15日清晨6点钟,北京道培医院的护士敲响了8楼第一间病房的房门,来自江苏的骨髓捐献志愿者杭彬听到敲门声立即起床。今天她要注射第一针动员剂。此次从苏州陪同杭彬一起到北京来的杭彬的母亲、苏州红十字会的张老师和安利志愿者也早早地来到了病房。
据悉,北京道培医院是中华骨髓库的定点采集医院,主要负责向境外患者采集造血干细胞。
8:10分左右,护士再次进入杭彬病房,这次她们带来了针筒和针剂。护士调兑药物时杭彬一直盯着看。记者问她紧张吗?她的回答是:一点儿都不紧张,反而是充满了兴奋和期待。与杭彬住一起的还有一个女孩,来自湖南的小艳,她也是来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今天,她将与杭彬一起注射第一针的动员剂。
杭彬撩起右胳膊上的衣服,护士用好几块、沾着不同颜色的药棉在她胳膊上擦拭消毒,再轻轻地轻轻的把注射器扎进去。针筒里的针剂虽然才几毫升,但是,感觉护士推得明显比普通的皮下注射慢,整个过程大概用了2分钟。
护士离开病房前又叮嘱杭彬:不要紧张,注射动员剂对人体没有什么伤害,但会出现一些肌肉酸痛等类似于感冒等症状,停药之后会自行消除。
从今天开始到7月19日,杭彬每天早晨都要注射动员剂。因为人的造血干细胞只大量存在于人的骨髓当中,为了便于采集,必须提前四至五天向供者体内注射动员剂,将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液当中来,这样才能便于采集。
杭彬告诉记者,她现在心情很好,非常高兴,因为终于向给台湾同胞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迈出了实实在在的第一步。她给自己这几天定的任务就是在注意饮食、休息的同时,还要再吃些营养补充剂,调理身体,在最好的状态下把抽取出造血干细胞捐赠给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
昨天中午由上海飞往北京的HU7606次航班上,杭彬还做了件颇让人意外的事。下午1点15分,杭彬离开座位,走到工作间和空姐们商量了几句。过了一会儿,一名空姐拿起话筒,向飞机上的乘客广播说:“在我们中间,坐着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叫杭彬,这次是到北京的医院捐献骨髓。她所捐助的对象,是一名台湾小妹妹。她的骨髓将跨过海峡,送到台湾。她有些心里话想对大家说。”随后,杭彬向大家介绍了中华骨髓库和自己捐髓的情况。她表示:生命只有一次,而正常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可以再生长的,如果有可能,请大家与当地的红十字会联系,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杭彬还邀请大家,如果愿意的话,大家一起折叠一些幸运星,送给台湾患者,让海峡对面的同胞能感受到大陆同胞的爱心。“希望大家能分享我的爱心之旅。”
一颗、两颗、三颗……乘客们把折好的幸运星交给杭彬,放入一个玻璃瓶中。一位姓徐的女乘客一个人就折了5颗幸运星。她告诉记者,能够坐上这趟航班,她感到非常荣幸。“回北京后,我也会加入志愿者队伍。” 一名旅客在纸条上深情写下“两岸同胞根连根,炎黄子孙心连心”的字句。一位姓马的空姐告诉记者,在自己发放纸条过程中,乘客们非常配合,十分热心。当空姐一年半,第一次看到这样的爱心之举,令她也深受触动。
飞机上的242名乘客,总共折叠了200多颗幸运星。杭彬激动地对记者说,之前并没有想到乘客们的反应竟是如此热烈。她在发纸条时,许多旅客对她讲了祝福的话。拿着玻璃瓶,杭彬觉得手上的爱心沉沉的。“我感觉肩上的责任很重,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我现在的心情。但我觉得捐助骨髓这件事会给我的人生,带来更多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