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不幸的,12岁丧父,贫穷和饥饿如影随形,初中时因交不起学费而引发退学风波,让她体悟生活的艰辛。她是幸运的,在亲人、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资助下,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她是自立的,依靠个人努力,不仅成为全班唯一自食其力的学生,还贴补家用,供妹妹读书。
“你永远都不是最痛苦的那一个”
“这个世界上比你辛苦的人有很多,你永远都不是最痛苦的那一个,但是通过你的努力,你可以做最幸福的一个!”默涵说。回首她一路走来的艰辛,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
23年前,默涵生在河北省无极县的一个普通家庭。12岁时,父亲的暴病离世让家庭陷入贫穷。面对卧病的母亲、年幼的妹妹,默涵过早地体悟到生活的艰辛和无奈,最穷的时候,家里只有8元钱。1997年,品学兼优的她只因交不出260元的学费而被勒令退学。她还记得那一天她走在每天往返的熟悉的小路上,搬着凳子,拖着书包,哭到走不动,哭到幼小的心彻底寒了。
经过母亲的努力,默涵在另一所中学复学了。在那里,班主任丁老师说服学校为她减免学费,还用爱打开她的心结。2000年,默涵考入全县最好的高中。2003年,她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默涵说,正是因为有了丁老师和许许多多帮助过她的老师、同学和乡亲,才让她开始重新信任“善良”这个词,让她在饱受伤害时,仍坚信世界上还是好人多。
“我辛苦,是为了不让母亲受苦”
默涵上大学的钱也是一位好心人资助的,但只一个学期后,她就谢绝了资助,开始自己打工赚钱了。她还记得,做第一份家教工作时,25元/小时,每周结一次,第一周她就做了10个小时,收入250元。“第一次赚这么多钱,我当时特别激动,因为我看到了希望,可以自立的希望。”默涵说。默涵赚的钱更多的是存起来贴补家用,对自己却很苛刻:她规定自己一天只吃3元钱的饭菜,一个月的生活费不超过150元。就这样,第一个学期回家,她交给妈妈1800元。妈妈问她是不是太辛苦,她摇头。她说:“只要我妈不受苦,我就不辛苦。”
“让他们像我一样,过上有希望的生活”
当她听说妹妹的同学小红霞因父病母亡而上不起学、吃不饱饭的经历后,不禁动容。她不仅更加节衣缩食以资助小红霞,还产生了为贫困学生创建基金会的想法。2005年寒假回家,默涵在无极县中学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举办5场讲座筹到4110元,为14名家境贫困的高中生分别发放了100元、200元不等的助学金。这次行动成为“默涵助学金”的发端。此后,“默涵助学金”开始陆续收到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为了资金的规范管理,默涵在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设立了“默涵助学专项基金”,截止到今天,已经资助了170名贫困学生。
“我能给贫困孩子们的经济帮助很有限,但重要的是,这会让他们感到温暖,感到并不孤独。我还希望通过这个行动告诉家境贫寒的弟弟妹妹们,他们的今天就是默涵的昨天,只要努力,他们就能像我一样,过上有希望的生活。”默涵说。今年夏天,默涵已经从北大毕业了。她说毕业后她会直接工作,会继续在公益领域内做事、学习和从事这方面的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