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广电网
6岁,溜索去上学
我不得不说,这丫头只有6岁!
丫头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太震撼了!当时我们在马吉乡布腊村小学采访呢,就看到学校后面的溜索上出现了一团“鲜红”,我就瞧见那“鲜红”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再仔细看看,原来是个女孩子溜过来了!这丫头穿了件红色的衣服(脏兮兮的),背了个书包,大概是因为走了太多的山路,两个小脚丫子里全是泥灰。丫头的妈妈跟在后面,大概意识到女儿灰头土脸的出现在外乡人的面前实在有失礼貌,于是拉着丫头去水龙头边,嘿!那双小脚,一定许久没好好洗过了!
和这娘俩交流实在是件困难的事,因为她们都听不懂汉语,更别提说普通话了。
原来,丫头的名字叫余燕恰,她的妈妈叫你四堆。燕恰是布腊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和同龄孩子相比,燕恰的个头很小。我们正纳闷呢,这不正放暑假吗?燕恰怎么还背个书包呢?原来啊,书包不仅仅装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装溜索的工具。小家伙从包里掏出一只滑轮,这东西可是要随时带在身上呢!
燕恰的家住在学校对岸,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也就300米吧,中间这条溜索是特地为对岸的孩子上学建的,要是没有它,孩子上学起码要多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当时建这条溜索的时候,就考虑到了孩子们的安全:钢索的倾斜度不能太大,否则滑起来速度太快,孩子哪有那种控制力呢?一定会撞到对岸的石头上。于是当时建的时候,特地减小了钢索的倾斜度。但是这样一来,又带来了一个坏处。
看燕恰溜索的时候,真是要把人吓坏了。过溜前,小丫头把自己用麻绳捆起来,挂到滑轮上,另外,她又掏出一跟绳子。一头拴住自己的脖子,另一头和滑轮捆死。就这样,开溜了。还以为这一下就能到对岸呢!可是滑到一半,停下来了!就看到“鲜红”挂在了钢索上直晃悠,怎么回事?原来啊,溜索倾斜度小,丫头体重又轻,她只能滑到这个地方。接下来,就看到她像一只小猴子一样,两只小手交替着把自己往岸上拉,丫头力气小,中间又停下来歇了好几次,最后,终于到达了对岸!我那颗提到嗓子眼的心,这才落下了。
那一刻,心里说不出来的滋味。你会觉得燕恰的生命悬在大江之上,是那么的渺小;但是,6岁的生命却又显得那么坚强和倔强!
你四堆大姐说,溜索,不仅意味着交通方便,还意味着生活的希望。有的时候为了早一点把东西拉到集市上卖点钱,她和丈夫要在前一天晚上就把东西拉到溜索边,要是没有这溜索,经济收入可要大受影响;对孩子更是重要了,上学、放学全靠它呀!还记得在溜索建成的那一天,对岸的老百姓高兴哪!一个个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跑到溜索边一遍遍的溜来溜去。
如今在马吉,溜索早已成为人们生命中的一部分,3、4岁的小孩子,一般都是被父母绑在身上送过江,等到了5、6岁,就得自己学着独立飞。其实每一个人在心里有这样一个愿望:“拥有一座真正的桥”,但是对他们来说,这又是一个奢望,不敢想的奢望,你想想看,当地老百姓一年的收入也就几百块钱,修座桥要几十万,人家敢想吗?当然不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