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江苏广电网
《用爱,架起希望之桥》(6):6岁燕恰,“飞”着去上学
【口导】在怒江峡谷采访的第三天,我们的记者来到了位于离镇子16公里处的布腊村小学。这是马吉乡仅有的两所小学之一,60多个学生全靠一根溜索渡江上学。
| |
【配音】我们到达时,学校还没开学。虽然,江对面的寨子离学校的直线距离不过300米,但如果不使用溜索,学生上学就得走上近3个小时的山路。留守的李老师说,学生们是否能安全过江,已经成了这里的老师最为担心的问题,特别是刮风下雨天,老师们总会一大早就在钢索旁眼巴巴的守望。
【同期】李春先老师
(DV5)090708学生每时每刻都牵挂着我们的心,(记者:每天都会数孩子有没有到齐吗?)每天都会数
【配音】就在说话间,一团鲜红从对岸“飘”了过来。
【现场】(余燕恰身着小红衣从对岸飞过来,越来越清晰)
【配音】这个身着红衣的傈僳族小女孩名叫余燕恰,是布腊村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因为还有作业没完成,只好让妈妈陪着来请教老师。6岁的余燕恰,小小肩膀上每天背负的不仅仅是书包,还有这6斤多重的滑轮。
【现场:妈妈帮女儿洗脚】
【配音】走了太多的山路,孩子的小脚丫里塞满了泥。燕恰妈妈说,为了孩子上学,她从燕恰四岁多一点开始就教她如何过溜索,如何应对各种险情。
【同期】小燕恰的妈妈 你四堆
011003记者:你女儿从几岁开始学会溜索的?
你四堆:到第二个学期她才会过溜,第一个学期都是我们带她过来的。(傈僳语)
011129记者:第一次开始溜什么样的?
你四堆:哭啦,第一次(傈僳语)
【同期】大带(1)010738
记者:给你小朋友,纸还有笔。
你四堆:快谢谢阿姨(傈僳语)。
记者:开不开心,高不高兴啊?高不高兴?
【配音】虽然小燕恰还听不大懂普通话,但见到了崭新的文具,羞涩的小脸还是一下子乐开了花。
【现场:小燕恰背着滑轮来到江边、解绳子】
【现场+音效:小燕恰溜到中间,停了下来】
【配音】望着小燕恰溜索回家的身影,我们的心被提到了嗓子眼。原来,这条专为孩子们修建的溜索被特别设计减小了坡度,也因为体重太轻的缘故,燕恰每次只能溜到一半,便被挂在了钢索上。
【现场】一双小手在钢索上交替攀爬
【配音】滇西高原湛蓝色天空中“飘”着的这团鲜红,深深震撼了我们这群来自东部都市人的心。(注:画面底声要大)
【过渡现场】小燕恰走山路回家
【配音】小燕恰的家是用木头搭成的简易房,除了几张凳子外,家里便没有象样的家具了。燕恰一家靠种地为生,有时为了早一点把农产品拉到集市上卖,父母需要提前一天把东西运到有溜索的地方。
【同期】小燕恰的妈妈 你四堆
011258如果有座桥,我会很高兴,我们整个村子里都会非常高兴的。大家都说,这次终于有人来采访了。(傈僳语)
【配音】令夫妻俩欣慰的是,女儿燕恰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班级前三名;家里还有个大女儿,就快升初中了。眼下,他们正打算把家里的那头黑毛猪卖了,凑够两个孩子下学期的学费。
【同期+音乐】小燕恰的妈妈 你四堆
011437不管花多大的力气也要供我的女儿去上学,读到什么学校我也要供。我和我的丈夫,会把每一分钱存在银行里,准备供女儿去读书!
【现场特技+音乐】燕恰站在自己家看着江对岸的学校、燕恰写作业、笑容、身背溜索、溜过江的身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