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历史
文并摄影/江佩横
一个好天儿——不冷不热。今儿有好心情——儿子起得早,精神抖擞。所以,我们爷儿俩决定去遛遛历史。
去遛一个走着不累却内容丰富的老街——灶儿巷。
灶儿巷是江西赣州保留下来的众多历史文化街巷的一个典型代表。因为古时很多衙役住在这里,而衙役统一穿的服装是黑色服装,叫皂色,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他们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儿巷”。
灶儿巷,宋代为阴街东段,明代称姜家巷,清初因巷内多住官府皂隶改名为“皂儿巷”,后谐音为灶儿巷。
说是巷,其实很宽,全长227.3米,保留在这条巷子里的主要有店铺、作坊、宾馆、钱庄、衙署、民居等。建筑风格也包括赣南客家建筑、赣中天井式建筑、徽州建筑以及西洋式建筑等流派,体现出城市建筑的多元性。
如董府,原是钱庄,气派自是不凡,现已改为餐馆,以赣南风味菜为特色;义兴堂,原是店铺(据说还曾是烟馆),现为民居;筠阳宾馆,古时是高安商人的会馆,现也败落;保安水龙总局,原是商会自己组织的民间消防机构,现改为办公场所;还有同记庄,经营百货批发……从前的繁华也能想象得见了,只是岁月流转,破旧的大门里,生出了些许杂草,院中坐着闲聊的老妇人,大概也无所谓它的曾经辉煌了。
现在灶儿巷已列为赣州旅游景点,两巷口筑有当代书法名家李振亚、李安华父子和袁清夷、胡丽华等四人书写的仿古牌坊门,一抹浓浓的古色韵味飘逸其间,让人仿佛走进千年宋城的旧景中。
我和儿子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半多一点,看着儿子小肚子里揣着美味的早餐,一副酒足饭饱的满足相,伴着懒洋洋的多云天气,吊儿郎当地甩着小手儿漫步在小巷里,我好开心……
入巷之前,我特意驻足浏览了一下牌坊下面的碑铭,好准备一点给儿子讲解的素材,等到进去才知道简直是自作多情。儿子对朱漆的大门、漂亮的匾额、客家风格的飞檐、欧式的花窗根本没太大兴趣。两只小眼儿左顾右盼,专著于小路上的石子儿,沿着墙角儿一线延伸的老式下水道,仿古酒楼采购三轮儿上的青菜叶子,当然,还有一扇门中站在天井里的小妹妹……
趁着他蹲下抚摸石子儿小路、和住家儿天井里小妹妹打招呼的当儿,我拍了几张照片,和大家分享这闲散的环境、气氛和心情。(唯独没有和儿子打招呼的那个小妹妹,第一,人家站在自家院子里面,拍照不礼貌。第二,她爷爷一直站在她后面用不太友好的眼神儿盯着我们爷儿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