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早期的中国流行歌坛

黎锦晖
黎锦晖

老年黎锦晖
老年黎锦晖

  早期的中国流行歌坛

  ◆张伟

  1927年2月,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一所专门训练歌舞人才的学校——中华歌舞专门学校在上海建立,由黎锦晖出任校长。这所学校虽然历时短暂,设备简陋,但却起到了将中国歌舞表演艺术由业余推向专业的开创性作用。就在这年的春夏之际,中华歌舞专门学校以“中华歌舞会”的名义正式对外演出,并于7月份发起了全市性的“中华歌舞大会”,连演10天,《葡萄仙子》《可怜的秋香》和《总理纪念歌》《最后的胜利》《毛毛雨》等原创歌舞节目相继和观众见面。

演出轰动一时,这些节目也因此成为中国流行歌坛上最初的一批经典作品。

  壹 黎氏父女和“四大天王”

  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停。

  微风细雨柳青青,哎哟哟柳青青。

  小亲亲不要你的金,小亲亲不要你的银。

  奴奴呀只要你的心,哎哟哟你的心。

  这是我们今天所能听到的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作者黎锦晖,演唱者是他的女儿黎明晖。80年前在中国最大的都市上海,这首名为《毛毛雨》的歌曲开始广泛传唱,不经意间拉开了中国流行歌坛的序幕!20世纪初的中国,民众的文娱生活非常贫乏,就歌坛而言,除了一些传统的民间小调,几乎无歌可唱。教会学堂里倒有一些歌唱,但那是外国的宗教歌曲;当时知识阶层中流行一种学堂乐歌,也多是借用外国曲调填词,传唱有限。正是在这样贫瘠的土壤上,黎锦晖辛勤耕耘,开垦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

  黎锦晖最初是为了推广国语而走上创作歌舞剧这条道路的。1920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全国小学原先开设的“国文”(文言文)开始改为“国语”(白话文),并配以注音字母,实行读音规范化(普通话)。黎锦晖投身到了这一事业中去。他自己编写教材,并用一些小道具,亦歌亦舞地向小朋友们讲述国语课本中的一个个故事,还组织他们自己表演,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新鲜和快乐,反响奇佳。黎锦晖大受鼓舞,于是将这些故事配上歌曲乐谱和舞蹈动作提示整理发表,《麻雀与小孩》《可怜的秋香》《葡萄仙子》等一批歌舞作品都创作于这一阶段,并由中华书局编辑出版和灌制唱片。我们已很难想象,在没有广播电视,更没有其他娱乐活动的那个年代,黎锦晖专门为孩子们创作的这些既通俗易懂又好玩易学的歌舞音乐,深入到城镇乡村,乃至古老中国最偏远的山乡田野,给人们带去了怎样难忘的欢乐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蔡元培当年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黎锦晖创作的这些音乐歌舞作品,实际上也可说正是这种主张的实践。

  黎锦晖在上世纪20年代创作的这些作品,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演绎者就是他的女儿黎明晖。黎明晖从小就跟随父亲到各地宣传国语,1926年黎锦晖成立中华歌舞专门学校时,黎明晖更成为“歌专”的中坚力量,教学时她当助教,演出时她是台柱;黎锦晖早期影响最大的一些作品,如《葡萄仙子》《可怜的秋香》《毛毛雨》等,无论是上台演出还是灌制唱片,黎明晖都是当然主角;各类演出的广告上,最显著的位置也一律留给了黎明晖,加上当时她还主演了《透明的上海》《殖边外史》等好几部有影响的影片,故声誉如日中天。如果说黎锦晖是中国流行歌坛的出色开拓者,那么黎明晖就是最早也最有影响的歌坛实践者。黎锦晖还是一位卓有成效的音乐伯乐,他一生培育出了许多著名演员,早期除黎明晖外,尤以王人美、黎莉莉、薛玲仙和胡笳四人最为出名,当时被媒体称为“四大天王”。这四人都受教于黎氏,是黎明晖之后的团里台柱,演主角最多。她们除演出节目,录制唱片外,还主演了大量影片,其中王人美和黎莉莉尤为出色,是30年代最红的女明星之一。

  黎锦晖的音乐创作,主要借鉴中国丰富的民间音乐素材,突破了当时“学堂乐歌”多借用外国乐谱的模式,开始完全由中国人独立作曲作词,创作出了一大批通俗易懂的原创作品。他的歌对于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一个时代,它们被传唱四方,成为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流行歌曲;它们的演唱者中也走出了中国第一批流行音乐歌手。

  贰 歌星时代

  如果说第一代的流行歌手因缘际会,应运而生,整体上不是靠演唱实力出名,而是靠舞蹈,靠表演,靠演出形式和个人形象出彩,较多体现出业余的成分,而且她们最终的荣誉也都并非定格在歌手的称号上,那么,进入20世纪30年代以后,歌手的身份呈现出职业化趋势,演唱的风格更加丰富多彩,彼此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在歌曲创作、演唱实力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1934年,上海的《大晚报》举行了一次“播音歌星竞选”,这很可能是中国流行歌手的第一次排名选举。选举票数很接近,结果也不出所料,特别是前二名白虹和周璇都是明月社出身,这说明,在30年代中期的上海,黎派音乐依然很有实力。白虹的嗓音条件很好,音域也较宽,很适合在舞台上演出。她不但擅长流行歌曲,而且能演歌剧,还拍过30余部影片。白虹灌成唱片的歌曲多达100余首,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郎是春日风》《莎莎再会吧》等。周璇的歌喉和演唱风格与白虹恰成对比。周璇嗓音甜美,然声音细小,音量不大。但周璇很懂得扬长避短,能巧妙地运用电声扩音设备来弥补自己的缺憾,由此而形成了轻柔曼妙的演唱风格,有人因此说她是“中国轻声、气声唱法的先驱”。周璇一生拍片43部,演唱歌曲233首,灌录唱片196张,堪称歌、影两个领域的“双料皇后”。

  白虹、周璇之后,30年代走红的歌星就要属龚秋霞和姚莉了。龚秋霞演唱过很多歌曲,如果只选一首的话,那一定就是《秋水伊人》了。这是1937年的影片《古塔奇案》的插曲,贺绿汀作曲。时至70年后的今天,只要那熟悉的旋律响起,能跟着哼唱的人一定仍然不少。姚莉是跟着哥哥姚敏出道的。她的嗓音宽舒醇厚,具有很好的中音音色,有“银嗓子”之誉。她最有影响的歌是《玫瑰玫瑰我爱你》,直到今天仍是很多音乐会的保留曲目。进入40年代,流行歌坛呈现一派繁荣。除了原来的周璇、白虹、龚秋霞、姚莉等依然老歌迷人,新歌不断外,一批又一批新的歌手不断涌现出来。当时在歌坛最有影响的是白光、李丽华、李香兰、吴莺音、欧阳飞莺等人,其中又尤以白、吴二人最有个人风格。白光是女中音,声音浑厚,音域宽广,属于那种有着自己招牌特色的歌星,一开口就决不会和别人相混。她的《如果没有你》《假正经》等歌当年曾风靡一时,那略带磁性的醇厚中音,最能凸现那个年代的特有韵味。吴莺音比白光要小一岁,也以浑厚的中音而驰名,但她的嗓音带有明显的鼻音,由于处理得好而显得别具一格,因此在当年获得“鼻音歌后”的称号,代表作有《听我细诉》《明月千里寄相思》等。

  歌星时代,璀璨闪烁的是引吭高歌的歌手,而歌手背后却是一个音乐人团体,其中又以作曲家最显重要。当时明显有着三个阵营:一个是以萧友梅为代表的学院派。他们写的歌,如《问》《海韵》《玫瑰三愿》等,歌词典雅,讲究技巧,以意境取胜,又称艺术歌曲,多在知识阵营中流传,未经过训练者一般较难学唱。一个是以聂耳为代表的时代派。他们谱写了很多反映时代风云的歌曲,气势雄壮,多适合集体演唱,成为那个年代鼓舞人们斗志的战歌,如《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等。一个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大众派。作品歌词通俗,曲调优美,容易上口,传唱广泛,黎锦晖后成就最大的是陈歌辛和黎锦光,其他还有姚敏、严华、李厚襄、严折西等。这3个阵营有时候壁垒分明,相互指责;有时候又彼此交融,互相声援,在不同时间,不同地方呈现出复杂的阶段性和互通性。有些人,如黎锦晖、黄自、聂耳、刘雪庵、任光、贺绿汀等,都曾创作过不同风格的作品,很难把这些作品一定归入哪一派。客观地说,中国流行歌坛并非可简单地以风花雪月,或踏雪寻梅,或战鼓军号来硬性概括,而应该是诸种文化的融合体。除了学院派的部分较为艰深的作品不宜归入外,其余大部分都可纳入流行歌曲的范畴,只是流行的程度、时间和范围各有不同而已。

  叁 新媒介助推歌坛大繁荣

  歌曲是有声艺术,仅靠纸质媒体的传播推介,效果的大打折扣是显而易见的。20世纪初,科技的大发展给歌坛添加了强劲的催化剂。

  最早给歌声插上翅膀的是唱机。1877年,爱迪生成功地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大概在19世纪末,这项发明开始传入中国。当时在中国,稳占唱片行业龙头地位的非“百代”莫属,它出版的唱片种类最多,包括曲艺、戏剧、器乐曲及歌曲等,其中尤以国语流行歌曲数量最多,也最受欢迎。有声电影兴起之后,唱片销售更形鼎盛,当时几乎每部电影都有插曲,每个影星都灌制唱片。整个30年代,“百代”囊括了流行音乐唱片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市场份额,最盛时,它曾创下一月销售唱片超过10万张的纪录。“百代”发行的周璇、白虹、姚莉、白光等歌星的唱片,已成为最能代表海上风尚的“时代曲”。

  紧接着为歌坛发展推波助澜的就是电台了。无线广播传入中国虽然比留声机要晚20余年,但发展势头却很快,到1936年,全国登记注册的广播电台已达89座,而在中国最大城市的上海,拥有收音机的人家约在10万户左右。当时上海众多电台的播出内容大致一样,除新闻时事外,以弹词、申曲为最多,其次就是歌星的现场播唱了。但如果算上唱片,流行歌曲的播出率可能就要占头把交椅了。当时在上海,几名歌手,一架钢琴,或再加上两把小提琴和吉他,就能组成一个歌咏社了。这些歌咏社各占一家电台为山头,演唱一些最为流行的歌曲,如果收听率高,就能揽到很多广告。歌咏社的播音使本来就很流行的歌曲传唱更为广泛,一些名歌星也因此更受欢迎。1941年4月,一家影艺公司曾举办过一次歌星播音大会,请来周璇、白虹、龚秋霞等一批大歌星前来助阵,结果在举办处华英电台的四周,闻讯赶来的听众围得水泄不通,其狂热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明星的走红地毯。电波虽无形,其能量之大却可见一斑。

  第三种对歌坛繁荣功莫大焉的媒介就是电影了。电影传入中国的时间几乎和留声机同步。自有声影片兴起之后,流行歌曲与电影就结成了一种共生共荣的紧密关系。我们现在还耳熟能详,并能上口吟唱的一些歌曲,如《毕业歌》《天涯歌女》《何日君再来》《疯狂世界》等等,都是当年电影的插曲。很多时候,人们虽然已记不清电影的名字和故事,但片中优美动听的歌曲却还长久地留在记忆之中。也正因此,在类型电影中诞生了歌舞片这样一个片种。进入40年代以后,由于留声机和无线电的大为普及,流行音乐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一首好听而又易于传唱的歌曲往往就意味着营业上的成功,这也是当时歌舞片大为流行的原因。其中《柳浪闻莺》中的《如果没有你》,《莺飞人间》中的《香格里拉》,《天涯歌女》中《玫瑰玫瑰我爱你》,《西厢记》中的《拷红》,《长相思》中的《夜上海》《花样的年华》等,已成为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经典曲目,堪称最能反映那个年代韵味的代表作。

  中国现代流行歌曲的诞生繁荣缘于上海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它在国际大都会的背景下融合了中西文化,雅俗情调,在十里洋场中开花,在岁月沧桑中升华,成为几代中国人心中一份永远年轻的回忆!

(责任编辑:赵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最新消息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产生 胡锦涛任总书记(图)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 名单

  精彩推荐  
  代表风采
  辉煌历程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