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红塔特约 > 嫦娥一号访谈

探月总工谈幕后:400多女专家为“嫦娥”服务

  随着“嫦娥一号”发射的临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大门戒备更加森严,过往车辆一律接受检查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总工程师程静披露“嫦娥一号”发射细节

  “嫦娥一号”明日进行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总工程师程静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火箭发射前,最后离开发射平台的是上面的操作人员。

他们要在发射前15分钟撤离。

  文/特派记者 姚海鹰 刘渐飞 发自西昌

  图/特派记者 田振龙 摄

  探营>>>

  发射评审,先要过五关

  据程静介绍,目前,经过各个环节的大量工作,应该说““嫦娥一号””发射没有令人担心的问题。万一出问题,可能是在气象上。发射卫星时,最怕的是遇到雷电。目前,在发射这一块,通过所有技术人员的努力,应该不存在令人担心的问题。

  记者昨日上午在西昌卫星发射基地门口看到,大批专家赶赴发射中心,聚集在一起做燃料加注前的评审工作。评审的标准是“5条航天标准”,分别是定位准确(找到故障的准确位置)、故障复现(能创造一定条件,让故障再次重现)、机理清楚(搞清楚故障原因)、举一反三(从一个部位的故障,要看其他设备上同型号部件,是否有同类故障)、措施有效(能否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故障)。

  准备>>>

  24日晨6时进入倒计时12小时

  程静介绍,火箭已进入发射区,已结束了综合检查的测试工作。目前,火箭已经进入了发射加注阶段。

  “常规燃料在10月23日加注,需要6个小时才能完成加注”,程静昨日介绍,一般来说,火箭在发射前的36个小时开始加注常规燃料。

  火箭燃料加注前,技术人员要对其进行全面的“体检”——功能检查。个别系统还要进行全面的“健康检查”。“体检”合格后,才能加注常规燃料。10月24日凌晨6时,火箭发射进入倒计时12小时程序。这时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火箭发射前的功能检查。

  随后,火箭进入8小时倒计时程序。这一时段就只剩下一些辅助工作要做。

  精细>>>

  加注液氢液氧,一粒米能量可引发爆炸

  在火箭发射7小时前,技术人员开始为火箭加注液氧,在火箭发射前5个半小时前开始加注液氢。

  “液氢液氧加到一定的位置后,技术人员还要不停地补加,要保证液面不致下降,一直保持到发射前”,程静说,这是因为液氢液氧的温度极低、极易挥发,要保持一定量的话,就需要不停地补加。

  程静介绍,加注液氢液氧是一个险象环生的过程。因为超低温的燃料在空气中挥发到一定的程度时,有可能导致爆炸。“比如说,液氢挥发后,在空气中积聚到一定的浓度后就会爆炸”。为形象地说明危险的程度,程静打比方说:“一粒米从一米高的地方掉到地上所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引爆液氢!”由于技术难度较高,目前我国三大发射基地中,只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低温加注能力。程静总工程师说:“细心的人还会发现,火箭加注燃料之后,最明显的是与火箭连接的部位(连接器)上,会看到因低温而产生的结霜,严重时还会结冰。”由于火箭结冰会导致发射失败,因此工作人员会一直喷射气体把霜从火箭上吹下来。为避免爆炸,工作人员喷射的是氦气等惰性气体。

  提醒>>>

  低温燃料加注后 进入不可逆转程序

  据介绍,从设备设施的材料,到保温到各个环节,既要让火箭“吃饱”,又不能泄漏引发爆炸。

  火箭发射前2小时,就真正进入了临战状态。此时,技术人员要给火箭各个系统充电检查。接着,各个环节开始走发射前的准备程序:如检查、90分钟准备……一直到点火发射。发射前2个小时,在控制室的大屏幕上,会显示各种信息:天气状况、星箭状态信息等。距离发射还有40分钟时,火箭塔架打开了。

  “进入8小时倒计时发射前,低温燃料加注后,都属于不可逆转程序”,程静说,因此发射中心注意随时听取专家的意见。天气是制约发射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发射中心技术人员电脑内部网络上,随时可以看见气象信息。雷电等危害性较大的气象信息,随时预报。

  撤离>>>

  发射前15分钟最后10多人步行离开火箭

  据了解,火箭发射前,最后离开发射平台的是上面的操作人员。他们要在发射前15分钟撤离。“最后一批撤离的有10多人,主要是在塔架做勤务的技术人员”。

  这些最后撤离的技术人员离开发射台后,立即步行前往地下掩体中。“穿黑色工作服是加注燃料的技术人员,穿橘红色工作服的是最后离开的勤务技术人员”。

  程静说,火箭发射时,所有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都在距火箭发射塔架2.5公里以内。而且,这些专家也不会戴防毒面具。

  幕后>>>

  暂时不知是谁下达点火指令

  谁将下达“嫦娥一号”发射的命令?程静坦言:目前暂时还不知道。一旦火箭发射成功,实现卫星和火箭分离之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将“指挥”卫星的权力移交给位于北京的指挥控制中心。届时,在指控中心的大屏幕上,将显示卫星测量的各种数据,包括测量设备自身的信息等。“有显示飞行的曲线和参数、速度和高度等。还有,所有测量船上发回的信息也将汇总到大屏幕上。”

  程静介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发射第一颗卫星开始,就制定出了应急预案。目前,又建立了应急体系,已经通过国家的论证。

  “所有的环节和风险都做了演练和准备,我们已做好了应对各种险情的准备。一旦发生险情,都有相应的机构和人员处理”,程静肯定地说。

  总工程师谈幕后

  400多女专家为“嫦娥”服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多少专家?据程静昨日介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约有4000多名专家。这次为““嫦娥一号””上天服务的专家,不仅包括西昌卫星发射场的专家,而且还包括在宜宾和贵阳等地工作的专家。

  “4000多名专家中,女性的比重约有十分之一”,程静笑着说,希望女专家的数量越来越多。据介绍,仅发射中心技术部,就要承担测试发射、测控、气象、通讯和勤务等5大系统的工作。 除此之外,发射中心里还有自己的计算机处理室和计量中心。

  程静说,航天领域历来有两大系统:总设计师和总指挥。整个探月工程有一个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下面又分了很多系统,其负责人一般叫工程的副总设计师。探月工程的首席科学家是首先提出探月的,他应该是对整个技术思路最清楚的。

  ■释疑

  10月是西昌发射卫星“黄金季节”

  据新华社电 “嫦娥一号”卫星为何选择在10月底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室高级工程师郭学文昨日说,除了天文学方面的考虑外,气象条件也是重要因素,因为10月份是西昌发射卫星的“黄金季节”。

  西昌地区海拔高、纬度低、落区人口稀少,是发射卫星的理想地理位置,然而气象条件却是我国几个卫星发射中心中最复杂的。“但进入10月后,影响发射场区气象的不利因素逐步减少。”郭学文说。

  气象资料显示,10月份平均降水量为70.8毫米,降水日数平均为17.9天,占总天数的57.8%;平均雷暴日数为3.1天,占总天数的10.1%;平均气温为14.6摄氏度,最高为16.4摄氏度,最低为13.2摄氏度;平均能见度为39.7公里,最小能见度为0.1公里;平均风速为0.8米/秒,最大为1.4米/秒,最小为0.3米/秒;高空风平均风速为32米/秒,最大为42米/秒,最小为23米/秒。“这些气象特征是西昌发射卫星大多选择在这一时段的原因。”郭学文说。

  ■背景

  选定航天器发射窗口 受五方面影响和限制

  据新华社电 发射窗口是指运载火箭发射比较合适的一个时间范围。这个范围的大小也叫做发射窗口的宽度。窗口宽度有宽有窄,宽的以小时计,甚至以天计算;窄的只有几十秒钟,甚至为零。

  影响和限制发射窗口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地面观察的需要;二是地面目标光照条件的要求;三是航天器上太阳电池翼光照条件的要求;四是航天器上姿态测量设备的要求;五是航天器返回地面时的要求。

  由于太阳、地球和其他星体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变化,即使发射同一类型、同一轨道的航天器,其发射窗口也是不固定的。因此,航天器的发射有时在早晨、有时在傍晚、有时在白天、有时在夜里。一旦错过了发射窗口,只能等待下一个合适时间。

  

(责任编辑:黄慧敏)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最新消息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产生 胡锦涛任总书记(图)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 名单

  精彩推荐  
  代表风采
  辉煌历程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