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草根文学的传奇-记电视连续剧《喜耕田的故…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牛建荣,这个吕梁乡下农民的儿子,山西土生土长的编剧、导演,由他编导的19集电视连续剧《喜耕田的故事》今年仲夏在央视一套热播之后,已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让他的名字铭刻在影视艺术的殿堂里。
有人说,牛建荣编导的《喜耕田的故事》创造了当代草根文学的奇迹,其贴近现实生活的乡土文化和生动的晋北土语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亿万观众的心。

  据中央电视台初步统计《喜耕田的故事》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上映期间的平均收视率为6.73%,单集最高收视率达到了9.59%,该剧创下了央视农村题材电视剧收视率之最。在谷歌搜索中,有15万余件相关信息。9月25日,中宣部文艺局、中央电视台、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北京共同组织召开了电视剧《喜耕田的故事》创作研讨会,使牛建荣和《喜耕田的故事》再次成为新闻媒体和影视界关注的焦点。

  上下求索漫漫艺术路

  一部优秀电视剧的背后必定有一位非常出色的编剧和导演,一位出色的编剧和导演肯定有着丰富多姿的人生经历。从吕梁山走出来的牛建荣,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就职于山西省戏剧研究所,现年46岁,皮肤黝黑,头发花白,笑容憨厚,在很多人眼中他不像导演,都说他更像一位农民。

  牛建荣出生在吕梁山区的一个农民家庭,祖祖辈辈一直靠农耕生活。18岁前从没离开过生他养他的热土,曾是吕梁市离石一乡村的拖拉机手。由于山村的贫穷落后和文化生活的贫乏,让他从小就非常羡慕县剧团的演员们,羡慕人家长得好看,还能穿漂亮的衣服。每次有剧团去他们村演戏,他就特殷勤地帮人家抬箱子,还把自己都不舍得吃的鸡蛋送给演员们吃。为了学唱戏,牛建荣曾用过水瓮练唱歌(听别人说学唱歌这个办法很灵)。尽管表现很积极也非常用功,但是由于天赋不足,唱歌跑调,所以学戏、进剧团当演员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1978年,为了把自己变成城市人,牛建荣志愿参军,去北京当了一名步兵。喜欢自由的天性注定不能成为一个好兵,服役三年,连着换了三个兵种——步兵、师部军械后勤兵和汽车连兵。由于他酷爱艺术,曾经把家里祖传的宝贝悄悄拿出去卖了换了一把小提琴,本打算自学成才,结果由于文化知识浅薄和不识乐谱而搁置。

  1981年,牛建荣复员时在回吕梁的长途车上结识了一位吕梁地区文工团的女演员。听人家介绍说文工团目前在招收男演员,牛建荣到站下车后便跑去参加了考试,并稀里糊涂地在吕梁地区文工团当了半年的自费学员,因为此事还遭到了父亲一顿骂,骂他败家不学好。尽管自身条件差,音乐天赋不高,但牛建荣酷爱艺术的佳话得到了艺术家们的赏识并改变了他的命运。经过吕梁地区群众艺术馆的推荐考试,牛建荣有机会来到了省城,在山西省干部艺术培训学校的编导班学习编剧和导演。经过三年时间刻苦正规学习和训练,牛建荣不仅在文化素养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文艺创作上也有了很大进步,还改掉了一些恶习。修学期间,牛建荣起先是很看不起别的同学读书,还笑话他们身上有一股文人的酸气,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所以在第一次考试中,他的语文仅仅考了18分,此事对他打击很大,让他第一次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知识的力量。再者说,一个农村娃在省城呆的时间久了,眼界也宽阔了,渐渐觉得自己太无知,便开始认真读书。用牛建荣的话说,他这半辈子只认认真真地读了两本名著,那就是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同时还订阅小说月报,并下功夫把成语小词典背了几遍。

  幸运之神总是非常关注勤奋的人。1991年,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在全国招收11名学员,牛建荣以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成为新时代的宠儿。在这所中国戏剧的高等学府里,牛建荣学习非常用功刻苦,用仅有的两年时间就修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不仅眼界宽了,还养成了眼勤手快的写作作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

  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娃到一位知名导演,牛建荣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全靠对艺术的挚爱和不断的追求成就了他的艺术人生。

  日积月累 笔耕不辍

  牛建荣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编剧兼导演,正如朝霞的生命渴望阳光雨露的滋润,他利用自己便有的条件和优势,汲取着源于生活中的艺术素材,帮助他成就了自己的理想。牛建荣除了创作影视作品,起先还津津乐道地创造过小说、散文、小品等多类文学作品。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是牛建荣对艺术追求的座右铭。他的处女作《小刘买报》是一篇1000余字的微型小说,当时被《吕梁报》采用刊发。此小小说的发表,虽然只得到5元钱的稿费,但牛建荣却一下子觉得自己也能当大作家了。

  散文《忌口》的发表,对牛建荣一生的影响很大,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据当年中戏负责招生的老师讲,牛建荣就是靠此文破格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的。原因是他普通话说的不标准,口试时朗诵不合格,但由于《忌口》这篇散文写的非常出色,主考官们便对他刮目相看,决定破格录取。《忌口》是一篇以牛建荣家事为原型和素材而写成的散文,文章讲述了牛建荣的奶奶的一生。据说他奶奶在嫁给他爷爷之后,共生了11个孩子,但死了10个,就活了他父亲1个独苗。有算命先生说他奶奶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爷爷奶奶老两口上辈子没积德,所以才会让孩子夭折的。今生要想保住孩子们的命,就得杀大红公鸡见血冲喜,做父母的还需开始忌口,酒、肉、鸡蛋、葱、姜、蒜等都不能吃,还不能和不忌口的人混用碗筷。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牛建荣的奶奶对封建迷信那一套说法深信不疑,特别虔诚地照着算命先生的话去做。有时候,儿媳和家人不小心用了她的碗筷,她就会大发雷霆,婆媳常因此发生争执。到现在,一提起这篇刊发在《吕梁报》上的散文,牛建荣依然觉得相当满意。

  作为一个编剧、一个导演,牛建荣创作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非常丰富,大部分都是农村题材。从1989年开始至今,牛建荣编写和导演的电视剧《灰鬼》《村支书》《小村风景》《李月生的大半辈子》《大树临风》《龙门关》《远乡》《大富人家》《感情敲诈》《我惹谁了》《黄河那道弯》《喜耕田的故事》等十多部电视剧都曾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过。其中,电视剧《村支书》获得山西省电视剧评比二等奖,《小村风景》获得了国家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三等奖和全国优秀短篇电视剧展播二等奖、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同名广播剧《立春》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因此,2002年牛建荣获得了山西省电视艺术“十佳”称号。

  我就是农民“喜耕田”

  《喜耕田的故事》在央视一套热播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影响。该剧的成功拍摄,不仅得到了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文联和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和肯定,同时也深受观众的喜欢。茶前饭后,人们对它津津乐道,好评如潮。政府和观众同时买单,让牛建荣和《喜耕田的故事》赚了个“满堂彩”。

  农业税是国家依法向从事农业生产并取得农业税收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赋税,由于农业税以征收粮食为主,所以被农民们习惯上称为“公粮”。2006年,是中央推出免征农业税政策的第一年,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起步之年。这两件大事,为中国农民带来福音,让越来越多外出打工、背井离乡的农民们重返家园、建设家园,这无疑是为农民兄弟们撑起了长久发展的“保护伞”。

  这把“保护伞”,同样送给了踌躇满志的牛建荣。牛建荣抓住国家免除农业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新生大事,创作编写了电视连续剧《喜耕田的故事》。他说自己就是农民,有些亲属现在还居住在农村,所以说知道农民心中所盼、心中所想。所以牛建荣决定用自己手中的笔来写出他们心中的高兴事。

  农民的儿子理应为农民办事,牛建荣迅速提笔,决定创作电视剧《一个农民的自白》,况且对于有习惯写农村题材的牛建荣来说,写农民题材的电视剧简直是轻车熟路。当时牛建荣先写了一万字的故事大纲,就去北京找中央电视台影视剧部副主任傅思,让看看他的编剧思路。傅思仅看了几眼就喜欢上了“喜耕田”这个人物,并决定担任该剧的总制片人,委派央视影视中心的责任编辑跟踪本剧创作过程。傅思的一席话和行动给牛建荣吃了颗定心丸,于是他仅用了20天的时间,就一气呵成写好了19集电视剧的剧本。牛建荣写作不会用电脑,只能手写,在写完该剧本以后他的小指指甲也磨掉了半个边。《喜耕田的故事》之所以能成功,与他的吃苦耐劳和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又高于生活。在我国农村,现实生活中的“喜耕田”也许不在少数。牛建荣所表现的只是一个社会群体,是重返农村,建设家乡的群体,并没有什么具体的人物原型。但是人物个性上与他很相像。正如牛建荣所说:“我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文艺工作者,在发展的过程中又重新扎根农村,将农民的真实生活搬上荧屏,这也是我创作的自白,一个与喜耕田拥有同样情操人的故事”。为了充分表现自己的想法和个性,在《喜耕田的故事》中,牛建荣连编剧带导演一肩挑。牛建荣一直认为,编导的胆子要大一点,手脚放得开一些,搞创作得有点“二杆子”的精神。

  2007年是牛建荣非常幸运的一年,有一件特别幸运的事让他非常值得夸耀,《喜耕田的故事》原名是《2006年一个农民的独白》,当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审看本片后,认为这是近年来较为优秀的农村题材电视剧作品,亲自将本片更名为《喜耕田的故事》。这不仅成为文艺创作中的一段佳话,同时也极大地鼓舞了牛建荣的创作热情,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了解牛建荣的人,都说他是个优秀的半文人,是草根文学的代表。他始终坚持学习“山药蛋派”文学创作的风格,追求生活的真实,语言的诙谐。同时,牛建荣还把从日常生活中搜集到的很多生动鲜活、富有时代气息的地方土语、方言等都注入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之中,使其更加生动活泼,更受观众的喜爱。

  草根文学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更能反映百姓心声、更能抓住生活、更能捕捉生活中的真实。牛建荣坦言比较擅长农村题材,因为在农村生活过18年,写起农村的事情感觉比较得心应手。他写作的深刻体会是:“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就必须有生活经验和阅历,走到广大百姓中间去。接触的生活多素材就多,创作出来的东西就更能贴近百姓生活的真实。要想吃到活鱼,就得亲自挽着裤腿下河捞,要想吃新鲜的蔬菜就得自己到农民地里去挖菜。”

  本报记者 孟 苗 实习生 仝美超

  (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牛建荣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