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激荡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图片摄影大赛 > 激荡三十年摄影大赛最新消息

激荡三十年 摄影大赛启动仪式

  小波和李媚给大家看的更多的是偏向纪实的作品。下面的两位,他们作为中国主流新闻媒体的摄影记者,他们更多从事的是报道摄影,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新闻摄影的影子,在座的各位这些都是在以后最先要做的事情。

  王文澜:

  原来我们也想放片子,后来一看时间有限,片子放完以后,我们人已经你看不见,尽管我们长的不那么像农民,大家还是看两眼。

  刚才黄文提到现在的一个现象,我们从现场看完全颠覆了她的说法,百分之七八十都是女的。黄文她又是摄影的,又在前沿,又在家里面编辑。不但在国内,也是在国外,而且现在还做了市场的评估师,她永远站在市场的前沿,我想这个是人大培养的骄傲。

  还有一个现象, 刚才李媚在记者节向延光同志表示了敬意,我觉得大家都很奇怪,怎么没向王文澜敬意呀?但是李媚她在80年代也给我写过文章,评价也不是很低,可能最近中国 人民大学出了摄影家系列的书,是小波主编的,一问是她给我写的文章没有收到,是不是因为这个对我有意见?还好盛教授的文章收到了,是不是因为贺延光的书还 没有审查,是不是安慰一下贺延光?

  但是我说的那些事全都是小侃,真正的是我们都在新闻摄影一线工作,而且30年,但是我跟贺延光是有明显的区别,就是不是一路、一岁的。两个人可 以说是截然不同,这个我想非常难,这个跟所在的报纸是有关系,他是在《中国青年报》,在80年代的时候是思想前锋,理论前沿,是非常的靠前,但是现在可能 是《北京青年报》或者《新京报》。但还总是有影响力,也就是有着余威,所以他的照片从非典、小平您好,永远在第一线,他是敢于斗争的典范。所以李媚被他的魅力所吸引,可能有一番感慨,但是我要纠正她的是,有敢于斗争的,还有擅于斗争的。作为一个评论家来讲要全面。

  在这里我是跟李媚开个玩笑,借此说明我跟贺延光是不一样的。比如说74年的四五运动,他是小工厂的厂长带着这些工人到广场上去搞运动、干革命, 但是他也照相,他的目的是革命,顺带记录。我那会儿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中,我是偷偷摸摸地跟领导说要到北京来送稿子,实际上经过76年1月份的总理 去世悼念受到了压制,我想借清明节会有一些动静,所以三月底我到广场来的,那个时候我跟贺延光不认识。那会儿我们家也被打倒了,红卫兵之类的事,最后就照 相了。文革这十年,我拿一个八块钱的照相机并没有照社会,你像“激情30年”是后来明白了有激情,那会儿的激情都是照留影,到此一游,就跟我们同学在人大 校园门口留影,或者到哪去玩,或者是玩,旅游到哪。这个东西是八块钱一个照相机最主要的功能。后来以后上山下乡到农村,仍然没有照农民,可能因为我长的不 像农民,按照他们的逻辑我长的像什么?实际上都是农民出身,我是河北农民,贺延光是陕西农民。

  那会儿还到大同煤矿去挖煤,那时候随便照,都能够获得珍贵的影像,但是那时候我们照的都是留影,留影到现在有没有意义?我们刚才看了姜健的照 片,也是有前卫的意义,现在的观念也有所变化,一切都在改变。但是那会儿如果你稍微的有一点这种记录的意识,就能够使我们的影像延伸到文革十年,有幸的是 1976年,文革十年结束的时候,我们开始了后30年的记录。我那会儿拿着海鸥相机,混进于广场当中,贺延光带着他的同事,在广场上面也是进行着革命行 动,当这个事一搬过来,宣布反革命事件,贺延光利马就被抓进去了,他是在明处,不善于斗争,我是在暗处。保卫处把我叫去了,说听说你去广场了,我说去,我 说是坐着公共汽车到了广场,看到这么乱就挂在那了。其他部队的同行有去了的回来就说去了,胶卷被交出来了。

  黄文:

  现在屏幕上滚动看的就是他的照片。

  王文澜:

  这一组照片就是他的肖像系列。总的来讲就是我刚才说半天就是你要擅于斗争,贺延光被抓进去以后,如果四人帮不粉碎他就被枪毙了,而且胶卷全部被 没收了,我这个经过及时的转移,后来在1978年,我发现如果不平反,我那时候就提前送到中国青年报,说这个不能发,我说是不能发,先放这儿,等到时候再 用。这样的话在平反的时候就头版。我的意思是什么?我跟贺延光是两种拍摄方法,两种摄影的思想,和两种做人的态度。他是不怕死,我是怕死,但是怕死这个东 西也有研究的这种。所以我希望同学要对摄影整个的过程和做人一定要有全面的领悟。这样在你走入社会以后才能更全面,总的来讲还是毛主席教导我们那样。要想 消灭敌人,先要保存自己。

  贺延光:

  76年我记得登他们照片的时候是在中央正式决定平反之前差不多1月份的时候,11月份中国青年报副刊,开始为天安门事件的平反制造理论,有文 章、图片,那个时候职业摄影记者基本上是缺位的,因为那么大的事件,政府、中央是有禁令的,正是因为职业记者缺位,禁令,使一些业务爱好者应运而生,冒险 拍的这些照片。也使其中一些佼佼者走进了摄影队伍,成了现在摄影界的一批骨干。那时候发照片也有问题,你比如说我记得王文澜、王文博在天安门事件发放了照 片,纪念碑上面堆满了花圈。那个时候可能对新闻摄影的认识还受文革,文明照片的那种影响,包括我记得几年以后大众摄影登王文澜的一张照片就是唐山大地震, 一个妇女从废墟里面抢救过来,我的印象如果没记错的话,大众摄影登这张照片的时候,把周围抢救人的那些人全部压案,只有受难者。

  现在在王文澜最新出版的这书里面,他的照片就恢复了他原来的面貌,可见我们自己本身,在那个时代也有很多我们自己的局限。像我们俩没上过大学, 原来是业余爱好者,在天安门事件中,他是拿着照片机去拍的,我拍照片是无意识的,没想到会有这个作用,觉得那个场面不照下来缺,对于当时对拍摄照片,技术 技巧、表现知识也太浮浅,只是拿起照相机敢照而已。后来我走上专业岗位之后,当职业记者不行了,一切得从头来,我跟人民大学有渊源的,我是来听串课的。礼 拜四新闻系讲摄影专业,肖老师在大教室里面讲课,几个班的人一块听课,上课我就坐在一个角,每个星期四我就骑自行车来一趟。

  我们有一个好处就是赶上了一个比较好的时候,真正研究、学习摄影的时候,尽管我走了一些弯路,没有到现场采访,在办公室画草图,幸运的是这个弯路走的时间不长,赶上了国家的改革和开放。

  这个时候新闻摄影的门窗也打开了,我过去解放军画报,就是我们看到的革命照片。每一个人脸上,画面的脸上都荡着幸福的微笑。而不管我们的实际生活究竟是怎么样,几十年终我们的革命照片成了一种主流。最近我看有点死灰复燃。刨白薯的农民,地上一堆白薯,他坐在那旁边看报纸。

  今天来有这么多的同学,现在新闻系,我们人大是老牌的新闻系了,全国我不知道有多少所学校,都在学新闻,可见新闻这个行当是很热门的,不是文科 的学校也有摄影系、新闻系。我不知道大家怎样看记者?记者按理说是一个很神圣的职业,但是在中国来讲是一个很特殊的职业,现在成了一种阶层,成了贵宾,走 到哪都喝香的,吃辣的,名声很好。我不知道这么多同学学新闻,你们今后想当什么样的记者。中国的记者队伍跟社会一样,很复杂,很乱,有很好的记者,也有很 差的记者,很好的记者的日子过的并不是很好,很差的记者不见的日子过的不好,这是新闻界的现状。但是我不知道我们同学说我学新闻今后要当什么样的记者,我不知道这个问题想没想明白?你要当一个好的记者,你会付出很多努力,甚至会付出一些代价,甚至让你并不快乐。因为新闻记者在中国来讲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尽 管我们今天过记者节,我不知道我们的新闻界对我们国家的进步起到怎样一个作用?当然我们也看到了进步,比如《南方报道》让孙志刚变成了一种法律,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记者的无奈,记者同流合污。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环境,也使我们这些年出了很出色的记者,我比较喜欢看《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我看他们极力为记者的操守、底线在付出自 己的努力。而且我相信这个社会是会一步一步往前走,因为新闻摄影记者这个行当有时候很奇怪。每年全世界有一百多个记者殉职,大多数是摄影记者、摄影师,摄 像师。为什么?因为摄影记者,摄影师他的工作特定决定离开现象一事无成,再危险、再紧张,他要报道,他必须得站在现场,上个月网上传了 一个非常著名的照片,军人向示威者,和尚开枪以后,有一个日本记者近距离被开枪打倒,从角度看是楼上往下拍的,一方面军警在追逃犯的人群,躺在地上的日本 记者,在他咽气的时候,还在举着摄影机。那个照片还是把记者的特性表现的非常的充分。

  我说这个意思不是说我们为了一张照片要不惜生命,我的观点没有一张照片比你的生命更重要。但是为什么会出很多不幸的事件?是因为有很多意外,没 有一个记者愿意去死,没有。但是你要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你就免不了这样的意外,解决这些问题,作为新闻记者来讲,在走入这个行当之前要把这个解决了。不要 说搞新闻的时候会碰到很多困难,很多难题,甚至一些危险后悔。也有的同学也比较关注记者的收入,外国记者,很有名的外国记者,我知道的情况他们也就是一个 中产阶级,不会发大财的。

  我觉得学新闻的同学在踏入门槛之前思考的问题。因为我们更重要的是要看到今天的中国是变化中的中国,是需要我们用手中的笔,手中的镜头记录的。 它能吸引那么多西方记者一天到晚的关注中国,我觉得他们关注中国更重要的是关注人类自己,中国作为人类的部分来讲太重要了,人口太多了,当然要关注。而且 我们有时候觉得我们的图象照片拍的不好,埋怨我们的环境。但是西方记者,一些记者朋友跟我们 谈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觉得提高说的这个环境问题,我们都了解,我说你照片拍的不好,不是因为这些原因,主要指的是你可以拍的题材你没有拍好。所以我建 议如果我们今后真是走上记者岗位,不要轻易在西方记者面前抱怨这些环境问题。这些西方记者他们的经历我们没有一个人可以跟人家去比。你是警察挡着不让拍、 领导不让发,他们采访的时候,可能政变事件的枪口就顶在枪口。

  所以,我们在中国学新闻,因为中国的新闻很长时间太政治化了,虽然现在有进步,有改变,但是有时候阴魂不散,所以在中国学新闻,我觉得你要知道 好新闻是怎么采访出来的,你还要知道假新闻是怎么制造出来的。现在跟过去最重要的是我们几十年曾经有过很多假新闻照片,公众是不知道的,只是圈子里知道。 一个主要的客观原因是什么?人们的生活水平不行,更多的人根本就不懂摄影,但是今天不一样,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拿起照相机,每个人都可以拍照片,所以现在对 我们的图象动不动就有读者、网友去置疑你,真的假的?这个对新闻摄影界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事,因为大家都懂了,对你专业记者拍的专业作品的要求、起点已经 完全不一样了,他只能推着我们的摄影师往前走。今天在中国,包括我们,我们拉掉了很多瞬间,我们有很多经历,我跟他一样,很小上中学玩照相机,但是照相机 没有对准社会,我们万幸的是,后来这30年,我们明白了一些道理,所以用我们这些教训跟大家讲,我希望同学们在进入新闻系学习的时候,要研究社会、关注别 人,研究历史,这样你的新闻搞的可能才会有出息,搞新闻的人要懂得瞻前顾后,知道过去是怎么回事。你能判断出将来是怎么回事,搞起新闻来可能才有动力。

  人民大学、中国青年报、摄影部,好几个摄影记者都是新闻系的,刚到《中国青年报》几个月,那时候十一届亚运会,连图带文搞了一个亚运会的过程,20年口 号的变化,千万不要忘记积极斗争,亚运会从墙上走下来。采访了旁边的居民,连图带文,登在中国青年报之后,奠定了基础,让人刮目相看。甚至解放军报的同行 来说,我们门口的新闻让中国青年报一个丫头片子搞的这么精彩。

  我们还有一个女同学叫姜飞,当摄影记者,他当摄影记者并不是太好,干了两年,压力很大,但是她有她的长处,英文、中文都非常棒,后来我就建议她 当文字记者,你这个人对影像必须有悟性,有的人可能干多少年这个影像不行,这个原因我到现在都找不明白。但是姜飞到文字记者之后特别出色,20多岁的女记 者可以写寻找林兆这样的大题材,写的非常好,成了冰点专栏重要的角色。

  我共事20年的主任,去年我离开这个位置,他是学马列的研究生,也是很不错的,几年前法国的博物馆收藏了他利用节假日到外地去拍的挪文化的照 片,最近他马上要出一本书,写的是49年到66年中国新闻史,我看了他的书样非常好,有很多事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他完全是用业余时间去采访、了解,去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去看档案,凭什么?凭交朋友的本事。我认为他的这个中国新闻史,解放后到文革这段,而且故事性很强,我印象中他第一个故事就 是新华社,后来给毛泽东拍照片的杜秋贤,采访北海儿童乐园,出了一个儿童车,他就请自己朋友的孩子,自己的小孩,当模特拍了照片,通过新华社发放,就这一 件事在新华社引起轩然大波。

  让自己的孩子当模特,拍了新闻照片,中国新闻史是从这儿,一个一个故事讲的非常好。今年年底快出了,这是人民大学培养出来的这些人才。信息是在 这个社会是不会被停闭的,出书只是一种形式,为什么当记者重要?记者的目的就是传达信息,过去我们专制社会非常糟糕的时候就是停闭信息,我们还要解放 2/3人,停闭信息,什么什么都不知道。今天的伊朗、朝鲜一回事,但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有的现代化的东西。当记者思想要活跃、开放,不要把自己思想管住, 有的管新闻的人都没能把思想管住。

  我希望大家要把新闻这个职业看的很重,如果你在这里面经受一些挫折,也有了这些生活的经历,作为一个清醒的人他是你的财富,不会成为阻挡你进步的障碍,我希望大家好运!谢谢。

  黄文:

  现在我们在屏幕上展示说明的图片都是贺延光老师在过去的30年拍摄的。选择的大量的作品一个标题是新闻摄影30年,实际上也是对他自己30年从 事历史工作成果的回顾。当时王文澜没有前面的小同学放这个照片,但是人家是自告奋勇主动地放了。这些大概有300多张照片,也是王文澜老师在过去30年里 面拍摄的一个作品的精华。

  说句老实话,他们这些照片,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有一个非常好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在座的各位,没有正式走上新闻岗位的小同学们,是特别有帮助的。 我还记得在1985年我进到这个学校以后,我们系里面,新闻系给我们开了一门课,请了就是社会的大家,每一个人讲三个小时,一下午,我们每一次都听的津津 有味,讲他们的实践经验是特别宝贵的积累。我压缩了四位主讲嘉宾展示作品的时间,就是希望给在座的各位留出一个时间段来,让大家把刚才在看照片、讲话当 中,就已经希望能够去提出这个问题,给在座嘉宾提出来。

  黄文:

  让我们短短的下午时间里欣赏了这么多优秀摄影人的作品。再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酝酿感情。

  提问同学:

  您在您的镜头中说记者的镜头应该有所禁忌?

  贺延光:

  我们有些记者拍东西胆子太大了,超越了界限。今年评选当中,有的读者拍残疾人大脑袋,长的很难看,他是要表达残疾人的自强不息,但是镜头给的很近,我相信记者是让人家同意拍的,因为有些画面是在家里的,但是不应该这样说,不要把一个人丑陋的一面那么放大给读者。

  还有一个题叫“第一变脸人”,长的特别的难看,记者从始至终拍,有些题材是可以动笔的,这样而且对你的当事人并不是尊重。比如我们拍车祸,你要 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家属的接受能力,你要在现场不是见什么,拍什么,那照片多简单,那是一个形式警察,他要处理案子要这样拍,你是新闻记者,你要展示 给读者的东西,最极端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那年在科索沃的时候,我们有3个记者被导弹炸死,其中有一个叫朱颖,很年轻,很漂亮,人民日报就要把脑浆炸出来 的样子登在报纸上,展示给大家。这个我不能理解。如果说越开放的话,实际上对我们记者要求越严,你要考虑对读者、对当事人,对人的家属。有的题材,记者镜 头前要有所禁忌,不能乱来。有好的吗?也有。

  我们杭州的摄影师,拍的抑郁症,几个流程中都得奖了,这个抑郁症的题材非常好,抑郁症不光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外国的问题,不光是穷人的问题,富 人也有这个问题。我非常赞佩这位记者,每一个画面的表现非常的小心,不是把你毫无遮拦的推给读者,而且利用空间、环境,把你的生存状态拍出来。有的就是背 影,有的通过窗子影子对他的脸进行很好的处理,我觉得这个记者非常的小心,我一直想见这位记者,一聊天,果然我问他,他说光医院我去了不下15次,有的找 抑郁病人谈了,要先成为朋友,有的到人家里谈的都成为朋友了,想拍照片,不行,这样所有的前期工作都化为泡影。我觉得这个人的想法,这个作者给我了一个很 好的提示,不是什么题材你都可以放开胆的,我说的镜头前面要有所禁忌,就是指这个。

  提问同学:

  就刚才您说的问题,上髁的时候,给我们推荐的一本《黛安》女摄影师也拍的精神有问题的人出名,您怎么看这个?拍整容一系列,这个算不算摄影上的记录形式?是不是跟摄影,无论纪实还是什么是否有联系?

  贺延光:

  关键是怎么拍。我们看西方的新闻摄影,这些年都有一些变化,那些高手都用一些象征性的语言,远处那个油田在冒火,一个被打死的士兵,枪也烧焦了,这样的照片一看就能接受,主要是怎么去拍照片。

  黄文:

  拍精神有障碍的,畸形那些人的影像,我们听听其他几位老师的意见。

  李媚:

  孙经涛有一本书里面有写到,其实同学们看看那本书可能就应该很清楚了,黛安阿伯斯就是一个摄影师,为什么拍这些人?他是在非常富有的家庭里面成 长起来的,他的工作方式和他的拍摄应该不能等同于新闻摄影。他这里面有非常主观的个人的看法,实际上跟这些人在一起的关系,跟贺延光老师说的,我们有些人 对于这种畸形人的,残疾人的拍摄,出发点、动机、拍摄点立场,我们在照片里面都能看出来都是完全不同的。我们有些记者拍摄的惟恐不血淋淋,惟恐不引人注 目。他的照片我们跟这些人因为有距离,而且哪些人的形象本身,就超乎于大家的习惯之外,引起我们的惊讶,实际上跟这些人的关系是非常好的,处理这些照片的 时候是非常小心谨慎的。更重要的是所有的照片,拍摄对象都是欣然接受的,他表达的是他们高贵的、自尊的、富庶的一面。所以这是完全不同的关系。

  小波:

  我记得我参加过一次大奖赛,一个是飞机肇事。阿伯斯算是新闻,不应该算报道,你看他的用光,还有人在画面中间的位置。尤其现在都市报,都市报我 们现在也在做这样的讨论,都市报要发行,就必须去拍这个城市血淋淋的东西,现在很多的都市报的图片总监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在控制,但是没有办法,有的 老百姓爱看这样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就在我们没有走出学校之前,我要说的是确确实实有些事是不能被拍摄的。像我说的2/3的画面上是非常白色的女性的一个, 飞机肇事这个人什么都没有了,就一个胸脯,我不知道怎么想的。包括去年拍的海啸以后有一个尸体,一个狗在那吃,光听这个就没法忍受。视觉一定要有他视觉的 规律,必须要坚定去执行。王文澜大家认为他不是一个,总是在大事件面前出现的摄影者,他的东西被称为是具有文化的。我们让他来谈谈。

  王文澜:

  唐山大地震,那个就跟一场核战争一样,看到了很多的创伤。当时也不允许拍这么多反面的这种影像,但是偷着拍也可以,但是那会儿我没有拍是因为, 不是说是对他有很明确的想法,可能是本能的,学术界不愿意拍血淋淋的东西,现在想起来是这样。刚才有同学提到这个问题,我就想我为什么没拍这些东西,我就 想到贺延光说到的一句话。他就是新闻摄影、报道摄影、写实适应有一个底线,就是你不要按照刑警、交通事故、法医去拍那种事故照片,破案照片,那种资料性的 照片为目的,基本上我想可能就可以来使你拍摄这些东西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触角点。

  李媚:

  我觉得这个同学提出这个问题特别特别重要,因为大家都是学新闻的。实际上这里面牵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当代的生活当中,我们做媒体的人, 怎样保有我们的人文态度,当电视出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所有的新闻事件变成了一场集体狂欢,比如说伊拉克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战争的残酷性,消解了这 个战争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所带来的刺痛,他变成了热闹,这个实际上就是包括我们现在的纸媒介,也有这样的情况,在媒介日益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

  在座的同学在学习的时候,同学们就应该在内心里面确立一种底线,确实应该对当代的媒体爆炸和媒体暴利有所警觉,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

  黄文:

  他们的话语激发了我说话的愿望。我想给大家提供一个佐证。我给大家提供两个我的亲身经历。

  去年跟今年两年我做评委,过去在三年里面参加华塞评选秘书工作,在这儿看全部的国内外的作品,我发现了一个非常让我悲哀的现象,来自中国的摄影 作品当中,有相当两种拍了两个题材,一个是车祸,一个是跳楼。在一场车祸,一个人已经面部全非了,那个人的眼睛还挣着,我旁边德国的一个评选者看完爬在桌 子上说没法看。说我特别希望看到来自中国的摄影照片,但是我感觉你们特别喜欢车祸类似的照片。我们作为中国新闻摄影操作看的人,贺延光老师他是一个都在一 线的人,王文澜老师返过来,显得很松驰,游刃有余,有可能他心理很紧,但是他需要这种游刃有余来调节。

  但是不管他们的紧还是松你都能感觉到他们有他们的职业操守,有道德的底线,我觉得这个其实是最重要的。阿伯斯拍摄这些人的时候,拍摄他的同伴,他自己是一个受了伤的小动物,看他伙伴的角度上,他试图用这种影像表达对方的诉求。

  提问同学:

  王老师,您的性格属于那种温文尔雅型的,而贺延光老师是唯唯上阵型的,您是属于现实场景的小品摄影集,你也有很多非常精彩的照片,我也看过您的 一个访谈,当时回答了一个问题,您回答李老师的访问时说,我喜欢平时不动的,具体的词我也忘了怎么说,我会把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能跟摄影联系起来,连吃 饭也跟摄影联系起来,想让您具体来谈一下,您是怎样把这种小的细节跟吃饭都能联系起来是怎样联系的?

  王文澜:

  每一个新闻工作者,艺术工作者,作家、画家、摄影家,首先是一个人,人在生活当中每时每刻都在提炼,所以我们发现当同学们分到各个单位以后,分 为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8小时上班,我反正是搞摄影,我就在这儿工作,我得拿着照相机,然后我就上班,或者我在新闻系院学习摄影,上课的时候学摄影,挑了 一个下午背着摄影包出去创作,拍照片,剩下的时间我就跟摄影没什么关系了。这是一个学习跟工作的状态。还有一个就是没有什么上不上班,下不下班,整个生活 里面,白天跟黑夜,吃饭都能跟摄影联系起来,吃饭有烹饪,这里面多放点盐就盐了,少放点盐就淡了,就跟你那暴光一样。你要关心所有的事,你像我跟贺延光老 看世界杯,NBA,奥运会这些,为什么?你能从这些体育比赛的任何的瞬间当中品出摄影积德的战略、跑位、方向,一个好的球星,你看在现场不是满场飞的,他 是静如猝死,我们看现场有很多摄影记者是满头大汗的,跑上跑下的,就说每一个角度我都尝试,我都得弄到,就跟满场飞的运动员一样,没有一个想法,摄影瞬间 就是选择,没有选择那你就搞不了摄影。你可以把手里的照相机换成摄像机,你不是去拍摄,而是去扫射。况且但是也是有选择的,选择的是流动的,最后经过剪 接,也是有选择的。摄影更要吃瞬间那口饭,就是一下,但是这“一下”的前后、左右,跟你生活当中的很多积累都是分不开的。

  别看我们几个人同时在讲课,我非常注意我周围这些人的讲课,把他们学到手,实际上按快门那一下子是最简单的,昨天在北大活动的时候,剩下的东西 都是最复杂的。就跟李媚、小波说的,拍摄抑郁症等等,你得先跟人家一块过,过半天,还有过五年,还有过八年的,先过完以后,最后按快门的事是最容易的。这 儿里面包括吃饭、衣食住行,谈恋爱、结婚、生孩子、离婚。你看我拍自行车王国里面就有很多,一个自行车,这个过程在自行车上都有,我想同学们也能体会到, 尽管自行车非常少了,但是在人大校园里是主要的交通工具,是带来便捷的,所有的复杂的情感都在自行车上经过,这些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象征。

  举一个昨天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就像贺延光老师拍了这么多大的新闻,大的新闻都是从小的新闻训练出来的,大不会拍细节就不能拍非典跟中央新闻,这些新闻处理,在吃饭的时候也能拍,也能联系起来,看球也能联系起来,贺延光睡觉都能联系起来,后半夜都在拍照片。

  我是80年代,我参加一个生活美,生活大奖赛,全国的,我看一张照片,我一看这不是贺延光的儿子嘛,那会儿一岁,夜里面站在床上,他爱人拿着尿盆。贺延光也没用散光灯,照的非常有现场感,我一想,贺延光在后半夜也在照,我后来有一个主题叫半夜鸡叫。

  贺延光:

  我们原来自己的瞬间感觉,买一个叫画中画的电视,有小画面出来,看足球,一脚按一下,看我这个瞬间怎么样,借着电视机看我这个训练怎么样,在早还弄哑铃呢,所有的细节,看电视、电影,你看他那个画面有没有有意思的东西,长时间的积累,在新闻事件中有时候就可以用到。

  王文澜:

  还有很多80年代用的傻瓜相机,有时候去拍的话人家就比较注意,你又不想打扰人家就得盲拍,这样在现场就会非常自如的按动快门,或者在流动当中按动快门,全都做过很多的训练。我想摄影确实是深入到我们的每一次呼吸当中。

  提问同学:

  贺老师,在摄影节对您的评价是非常非常的高,很多人认为您是正义的化身,还说您是有历史责任感,坚持真理,有良知,有勇气,但是我也听到了有一 个,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对您提出的异议,说您没有一张反映个人内心纯粹自我的作品,您的作品是单浮作品,对这个评价您是怎样看待的?对自己的评价是怎 样看待的?

  贺延光:

  我非常清楚您,当着面说好话都是不算数的。所以现在对我评价还早,他们说每一个大事件你都参与了,我细一想,有很多事件我没有参与,你的目的所 及是有限的,有的事情我们可以做,非典,我当时很着急,为什么?广东羊城新快报的年轻记者染上了,他进入现场了,电视镜头不深入,也到里面去了,我到这儿 想了多少办法。有一个研究史,说研究病毒的,说同意,头一天晚上同意,第二天早上就不行了,原因是有人染上了。这个事非常的特殊,有些新闻我不打招呼就得 去,这个事不行,你要打招呼,因为牵扯到别人的安全,报社的,家人的,你能不考虑吗?我有无数次打退堂鼓,但是最后一想,再过诺干年之后,北京闹非典你干 什么去了?我说纪律规律不准拍,想再过十年,你的这些理由都非常的苍白。最后还是有机会进入了,同样一点,我从来不认为拍摄非典只有进入病房才算到前线, 进入病房的人毕竟是少数。

  我作为一个摄影记者,我看到了很多不错的非典的照片,在地铁里拍的,在超市里拍的,我觉得这些记者也应该知道我们尊敬,他们一样是表现非典的事 件,至于你在哪个点并不是完全说明问题。我要是自己怎么评价,我还算一个比较努力的记者,别人对别人的批评,原来小波他们出的什么大家写,所有的批评我不 会拒绝,有的人说写的稿子你看一看,我只负责订正事实上的错误,至于你对我怎么评价,你的批评我不会那什么的,比如说看系列照片,单副照片,美国杂志当时 也跟我说,在贵州,让他看了电脑的照片,他说你应该去拍专题去,但是我是一个媒体的记者,我可能今天一天要应付很多事,我自己的事,部门技术的事,有些人 条件是不一样的。我觉得拍专题的照片,费了很大的尊敬,值得我尊敬,如果我有机会我也会,如果我能钩到什么,把它拍好是最重要的。

  提问同学:

  我想问一下,王文澜老师,这个问题是我在参加奥运自愿者培训的时候问我的,在一些场合中,为了争取好的拍摄角度,摄影记者经常会发生相互推散,在这种场合下,什么是有素质的标准,特别是在08年奥运会的时候,怎么展现中国人的素质问题?谢谢。

  王文澜:

  08年能在现场拍照片的这种机会是非常难得的,也是非常少的,估计在座的也都没戏,但是问题可以回答,在现场我觉得不要扎堆,大家伙去哪你都去 哪,当然很多现场是给你拦到这个位置上,可能没有办法。但是大多数的情况就都是你让我到那去,如果我能选择新的角度,我就不会到你规定的角度去,也就是说 有很多规定的动作,但是也有自选动作,所以你想想很多自选的动作是非常好的。比如说奥运会你有了一张门票是观看刘翔,是一个110米栏的,又没有这些头, 或者到正面去拍,因为那些照片已经司空见惯了,这时候你是在旁边的看台上面的,你用一个略带变焦的傻瓜,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很从容的去拍一些角度很新颖的画 面,也就是说刘翔冲向长炮阵,反面的去拍,背景都是黑白的大炮,布满了,对准了那个人物,如果刘翔回过头的一刹那更好,背影也不错。我刚才说看足球、 NBA都是这样的,你的站位跟其他人不一样,是超乎想象的,那么你的作品也是同样的。

  提问同学:

  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想问贺老师和王老师,作为摄影记者,被称为摄影师,摄影记者跟摄影师是怎样的界限,从职业的角度来看是如何转化的?

  第二个问题延伸的是要问陈老师和李老师,摄影记者的图片跟摄影师的图片有没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在编片子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这些因素?

  王文澜:

  可以这么说贺延光是摄影记者,我是摄影师,因为在小波、李媚眼里,我肯定不是摄影记者,不像摄影记者。当然,返过来看,他们也一定会说,贺延光 不像摄影师,因为我是逻辑,我没上过大学,我只是初中毕业,都是自学的。李媚、小波也没把我放在他们放的照片的纪实摄影师里面,所以我就不知道我现在算什么?

  贺延光:

  摄影师,摄影记者,叫法有本质区别吗?大陆叫首长,台湾叫长官有什么区别?

  李媚:

  摄影记者主要是指职业的摄影记者,服务于媒体。但实际上,我觉得从我出发,比如说我对摄影师的称为主要是来自于有很多是非摄影记者,自由撰稿 人,这一类的人他们可能既为媒体服务,可能为一些商业工作的。这种我就称之为摄影师。实际上在我们编辑当中,我觉得没有区别,跟身份没有关系,主要是照片。

  陈小波:

  在座的两位,他们两个应该不是摄影师,他们两个是摄影家,他们两个严格意义上是摄影记者,在有些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做了有大规模的影像的展示和传播,得到承认的时候,他们已经成了摄影家了,在中国成为摄影家的人其实不多,在座的两位一定是非常杰出的摄影家。

  还有一个是摄影师,没有叫摄影记者是摄影师的,摄影师还是指一些职业的,应该说是非职业的摄影师,自由撰稿者是摄影师。摄影记者,只要在媒体工作,就是摄影记者。

  提问同学:

  对于我们这些学记者的,我们最好是先把自己定位一个摄影记者,很多同学朋友聊天的时候,大家都想做自由摄影师,而不是摄影记者。

  陈小波:

  没有人接受你你就不是摄影记者,你在网络上发照片,通过一些其他的传播手段,我们国家有很多好的摄影师,别人,国外,那些摄影师都很出色的,那都不是摄影记者,而且哪些人很可能在我们看不到的视线里面。

  王文澜:

  你们的几年学习,一定不要定位成当摄影记者。因为确实等你们毕业的时候,可能只是都市报学习一些摄影记者,但是也不会时间太长,像我们《中国日 报》原来是非常的红红火火,但是到了2000年的时候,那时候我去悉尼奥运会,我就发现互联网的速度,数码的相机,那会儿已经开始运用了,发稿非常的快, 现场编完以后,弄的发走了,所以我当时对这个数码非常有抵触,我一看这个,我觉得中外胶片的时代已经告别了新闻摄影。原来我迷恋于暗访里面的放大这些东 西,都成为历史了,所以我得改变,所以我当时拿着像素200万的两千,回来我又一想,他们的末日快到了,为什么?经过三五年的时候,编辑的桌面上,电脑里 都是会有众多的网站,来源特别多,不是非你不行,而且报社的老总也不会像80年代我们的老总似的,要培养中国日报明记者。然后独家的,是我们的,这样的年 代要告别了。

  所以,跟这些弟兄说,你们还有三五年的时间,数码摄影就是我们的掘墓人,就是我们的饭碗慢慢要端不住了,所以得赶快转行。当时2000年我们中 国日报成立了一个图片网站,现在扩大到亚洲新闻网,如果没有亚洲新闻图片网,我们的位置就更惨了,有了这个网,报社觉得你们还有一个这个网可以作为平台, 还能有收入,还能跟这些单位签合同。但是头又说了,你们剩下的六个摄影记者你给处理了?因为他们也退不了,四十多岁,五十岁,留这儿多余,不留。头给我们 开会的时候说,你们用词叫已经被边缘化了,原来编辑都围着你来,你给我拍张照片,现在就没有人来找你们,这些人返过来找编辑,拍一张,定额的什么的。

  我怕他们听不懂边缘化,加一个字叫“有可有无”,中国日报是这样的,中国青年报我不知道是怎么样,反正现任摄影部主任,正在写中国摄影史,现任的主任写历史这个东西。

  贺延光:

  王文澜说摄影部那些人边缘化,那是是活该,都不干活,我为什么要养着你。你们将来就业会非常严峻,到处都是学摄影,就是这么多报馆,能容得了多少人,但是大家都会摄影,原来说电视对着摄影冲击。报新闻的时候竟用图片。现在这种竞争对从事摄影的人告诉你们什么?你一般的干法,干的不出众,你就有可能被淘汰了。返过来 你是一个优秀的摄影师,你的作品我想市场还是有,但是昨天我们也有争论,网络用图片快,不太讲究,如果网络的图片 越来越发达,网络的图片编辑越来越成熟的时候,谁不愿意用最好的照片,我想这个是一个过程。我不认为这个职业会被手机摄影代替。

  王文澜:

  我择中一下,在座的同学一定要全面发展,又会摄影,数码相机,又会摄像相机,瞬间流动的你都会。另外你要会网络,今后网络都会代替纸媒了,你看你们的时间在网上的时间是最长的,你们在书店里看书的时间是最短的,都可以说明问题了。

  黄文:

  我们在今天的论坛即将结束的时候,揭开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话题。我们今天缺少更长的时间进行讨论了,如果有机会的话,搜狐不妨再找一个机会专门谈 这个,关于摄影师、摄影记者,网络、视频,包括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个行业的路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对很多从业人来说很窄了,对于另外的,像你们全新的,还没 有开始自己行业的人来说,多了更多的选择和要求。我个人觉得,如果你上来作为一个学生,定位说做摄影记者的话,碰壁的可能性是90%以上。像时代周刊,像 德国地理杂志,像世界上最高水准的杂志,记者是什么意思?有一个归属感,有人保护他的生活了。现在更多的人变成了摄影师,说没有一个单位说给你所有的一 切,哪怕是摄影家都是这样的。摄影门槛降低,就是谁都能拍照片,数码相机都能拍照片,拍照片这点使作为真正专业摄影师的门槛变的越来越高。这种竞争的环境 实际上也是一个动力,你必须要特别的优秀,才能在这个行业当中获得发展的机会。

  其实今天这个结尾是开放性的结尾,是非常好的结尾,激发了大家更多的问题和想法,我们今天的论坛因为时间的原因,只能结束了。

  非常感谢我们的四位嘉宾,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素材、影像,这样的话题,也感谢在座的同学们,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来讨论。希望这个论坛对大家未来的发展能够有所帮助。谢谢人民大学和搜狐网,感谢这次活动。

  王文澜:

  搜狐网非常有先见之明,从今天可以看出来非常主动,这说明什么?说明他们需要高水平的新闻摄影方面的平台,而我们需要网络的支持,所以我想这种合作是与时俱进的。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张婧)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