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都周刊》 > 精彩报道

阅读:出卖时间的商人

  阅读:出卖时间的商人

  勒高夫展示给读者的,是面对变革中的经济现实,整个社会在观念领域出现的挣扎与转折。

  方钦 撰文

  《钱袋与永生:中世纪的经济与宗教》

  [法]雅克·勒高夫著 周嫄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4月版

  定价:15.00元

  方钦 撰文

  欧洲中世纪的高利贷

  “高利贷”,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一个听上去不怎么光彩的字眼。

  普通人听到这个词,大概直觉反应就是指一种大大高于法定利息的借贷。因此,“高利贷”与“地下钱庄”这些词语一样,沾染了违法行为的性质,用来指代违反正常金融秩序收取高额利息的行为,从而与“利息”这类词语对立起来。然而在英语里,“高利贷(usury)”的这个词,来自于中世纪拉丁文usura,其最初指的正是利息的意思:对于货币的使用收取费用。

  将合理的利息与高利贷区分开来,不再混同在一块,要迟至15世纪——现代世界的黎明。而这是一场持续数个世纪的战争的结果。它是经济与宗教之间的一场抗争,并且没有任何现象“比它更能展现经济与宗教、金钱与救赎之间的爆炸性混合”。

  这就是雅克·勒高夫(Jacques Le Goff)那本薄薄的小册子,《钱袋与永生:中世纪的经济与宗教》的开篇。作者雅克·勒高夫,作为法国年鉴学派第三代的领袖人物、中世纪史专家,国内读者更熟悉的可能是他的另一部著作,《中世纪的知识分子》。而专业学者可能更在意他花十年心血而成的煌煌巨著——《圣路易》。相比而言,《钱袋与永生》既没有这两部著作有名,篇幅上看起来也似一部小品而非大作。但是却把我们引向了曾经硝烟弥漫如今渺无人烟的历史一角:欧洲中世纪的高利贷。在这本以高利贷作为切入点论述中世纪经济与宗教的著作中,勒高夫收集了繁杂的素材勾勒出了一个大纲,而其目的在于描画出一种新的经济系统如何经历了种种障碍——社会的和精神的——后获得胜利,而宗教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以神学为核心,如韦伯所言,“中世纪的经济伦理不允许讨价还价、抬高价格和自由竞争,而以公平价格的原则和保证每一个人的生活机会为基础”。从而与此相一致的,中世纪经济思想主要关注的仅仅是两个问题:公平价格和高利贷。勒高夫引述了乔巴姆的托马斯(Thomas de Chobham)关于高利贷者的叙述:“……就像我给你某件礼物,就可以期待某种回赠(antidtum)。也就是,礼物的复制品(contredatum)。……同理,如果我借给你我的衣服或是家具,我可以收取一定的钱。那么,为什么当我借给你我的钱(denarios meos)的时候,这个逻辑就行不通了呢?”

  这段话道出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经济生活的变迁:从古代社会的礼物交换,到商品交换,再到金钱与金钱的交换。这是人类交换的三个阶段,尽管在历史的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情况,尽管其中有重叠、倒退、反复和共存。人天性就有交换的禀好,因此就现实层面而言,交换与分工是不可回避的经济事实。然而就社会层面、精神层面而言,我们却还需要为这种交换正名。古代世界形形色色的宗教已经为礼物交换的合法性正名,以一种宗教思维的形式在人们的头脑中植入了有关私有财产的获得、使用与转移等等经济意识;从古代世界的崩溃到中世纪的形成这场大转折中,在西方是基督教会,通过对生产领域的强调,维护了商品交换的合法性地位。然而对于金钱与金钱的交换,教会却发现自己并没有做好准备接纳这种既古老又全新的经济形式。

  对高利贷的控诉

  为了展开对高利贷的控诉,教会必须寻找种种的罪证,即高利贷的罪孽。而勒高夫的这本小册子便是对这些已被历史遗忘的罪证的搜集。高利贷有什么错呢?它使人贪婪,使人堕落,高利贷者不能进入天堂。然而在所有这些控诉中,有一项控诉最奇特,却也成为最有力的控诉:高利贷者是偷时间的人。在出借金钱和带利回收之间,高利贷者并不是什么也没有做,他还是出卖了一样东西:流逝的时间。然而时间并不是无主之物,时间也是有所有权的,它的主人便是上帝。因此,“作为时间的盗者,高利贷者是上帝财产的小偷”。从经济学家的视角而言,“时间”这一因素作为一种财产纳入人们的思考之中,正是反映了货币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们产生了对信贷的需求,对于未来生产、分配和消费的预期,这是经济发展的信号,是风险、信用、银行等等现代经济现象出现的信号。然而,对于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而言,这是对未知领域的侵犯,而这些未知的领域理应属于上帝。因此,高利贷者挑起了一场入侵神圣领域的观念战争。

  然而正如勒高夫所言:“在这个时代,人们将神圣特权一点点地据为己有;在这个时代,神圣垄断的领地在不断地缩小。就连上帝,也应该让与人类一些价值。”教会对待高利贷的严厉态度,也在逐渐地、不易察觉地减缓。高利贷者从原本无法逃避的地狱命运,慢慢开始变得有希望起来。13世纪的神学似乎找到了一种能够让高利贷者得到原谅的唯一理由:共同利益。并且高利贷者在临终前通过将所有的利息归还,或许能够逃过万劫不复的地狱烈火。经济现实的发展促使古老观念的抵抗不断退却。当教会本身也设立放债机构,甚至教会自身也要求助于有偿借贷的时候,高利贷者的命运开始变得琢磨不定起来。一方面依然是随处可见的对高利贷者的指控,全面的、彻底的指控;另一方面则是经院哲学对于合理的利率的辩护。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影响最大的应是“炼狱”观念。12世纪末,在善恶分明的两端——天堂和地狱之间,出现了一个中间地带,一个死后救赎的地带:炼狱。炼狱观念诞生于教会内部发起的大变革时期:格里高里的宗教改革。这反映了宗教精神与当时的社会生活之间的融合。而高利贷者,现在也有了希望。不再是“钱袋或者永生”之间的两难选择,高利贷者可以在现世选择钱袋,而通过死后的偿还,炼狱中的救赎,来逃避地狱的命运。于是,在13世纪的文本中,在炼狱的一角,出现了高利贷者的身影。逐渐地,甚至不是逃避地狱,而是进入天堂的希望。钱袋与永生,财富与永福,中世纪的宗教终于向高利贷者开启了双重的希望。

  在《钱袋与永生》的叙述中,勒高夫既没有刻板地罗列教条的神学文献,也没有执意于历史材料的搜集,而是关注于一种在夹缝中生存、因而也被大多数人遗忘的文本:范例(exempla)。这是一种说教和警世的材料,不那么学究却也不那么客观的一种记述,却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精神状态。正是通过这样一种独特的历史叙述方式,勒高夫为我们展现了从中世纪到现代社会经济制度的变迁。尽管对于这样一种曾经占有重要地位的现象来说,勒高夫所花的笔墨还是太少太少了;尽管他可能过于忽视了经济学家的文献,对于高利贷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产生、变革和发展的经济背景都述及甚少;尽管他可能过于沉迷于文本的考据,对于大量相互矛盾的资料,有些不加区分地罗列堆叠。但这仍然是一本不可忽视的著作。勒高夫展示给读者的,是面对变革中的经济现实,整个社会在观念领域出现的挣扎与转折。

  南都周刊稿件,网络转载请注明,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王伟)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雅克 | 方钦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