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三峡大坝175米蓄水 > 三峡蓄水评论

西方媒体渲染三峡传闻 八旬院士动情作答

  中国27日专门为三峡工程举行了一次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但显然并没有打动近来一直把三峡称为“灾难”的西方媒体。对于西方记者挑剔而尖刻的问题,中国官员和专家一一回应。已80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潘家铮在发布会上表示,自己为三峡工程“耗尽了后半辈子的全部精力”,他对有人把三峡工程“形容为妖魔、炸弹、一库酱油,心里很不好受”,呼吁不要把三峡的问题“从小猫说成老虎”,这番动情讲话引起记者会上的罕见掌声,中国传媒迅速报道,许多中国公众为之动容。
但西方大通迅社当天的新闻稿大多在报道中回避了这一细节,而在标题中把这次发布会与“恐慌”、“担心”、“否认”联系起来。西方舆论的主导者们离中国的现实、中国人的感情以及中国人的所思所想实在太远了。

  西方媒体把三峡与“恐慌”联系起来

  三峡工程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中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国情相当多元复杂的国家。但最重要的是:论证修建这一工程的是中国及全世界最顶尖的专家群,经过的论证程序是中国及世界大型工程建设史上最公开严格的。而媒体上的批评却大多来自西方记者的随机采访,引述的是世界任何社会中都很容易找到的问题和抱怨。三峡工程解决的是长江千年水患及中国能源忧虑,但西方媒体却像对待中国这个国家一样,对三峡工程充满偏见和否定。中国近年来的大型工程如青藏铁路、奥运会等,在西方都受到了类似的非议。

  27日的新闻发布会吸引了众多国内外记者,面对有关“资金挪用”、“水质安全”、“地质灾害”等一个个咄咄逼人的提问,国务院三峡办负责人、三峡总公司总经理及中科院院士,摆出了大量事实和数据。比如就泥沙问题,潘家铮院士说,泥沙问题本来就是当年三峡工程论证的重点问题,现在的情况都在预计之中,且比当初的预计更加有利。目前每年进库泥沙数量是当时估计的不到40%,排沙却超过预测。他信心十足地说,三峡水库绝对不会成为第二个三门峡水库。对于西方媒体把长江一直以来的污染归罪于三峡工程,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称,按照与火电的可比分析,因为三峡工程,每年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至少减少1亿吨。

  不过,法新社、路透社、美联社等媒体的报道还是把这次发布会视为“中国企图压制有关三峡灾难的恐慌”。

  路透社27日的报道把三峡和几天前发生于湖北巴东县高阳寨隧道外的岩崩事件联系起来。尽管报道引用中方的话说,中国花费了上百亿元研究和治理地质灾害问题。但报道同时也称,批评者认为,“要使那么多人搬离家园而进行这一工程是愚蠢的”。

  法新社称,三峡工程是中国继长城之后的最大规模的一项公共工程,中国官方希望这一工程奇迹能够成为中国国家实力的象征,但是三峡大坝所具有的灾难性的潜在副作用也日益突显。该报道称,尽管中国政府发起了猛烈的媒体公关运动,说三峡大坝库区不会出现重大问题,但是批评家和当地居民仍然充满了担心。中国建设三峡的初衷是为了治理洪水和发电,但长江上的这堵“巨大的混凝土墙”却被许多人指责为造成环境持续恶化的主因。

  西方的指责很夸张

  近几个月来,特别是中国专家在9月底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和保护工作研讨会上作出“三峡工程生态环境还存在诸多新老隐患”的报告后,外国媒体对三峡工程的报道密集起来。《华尔街日报》11月7日发表了题为“大坝?移民?民怨”的大篇幅报道,做出忧心忡忡的样子,称“中国政府对三峡大坝的管理让人们产生了疑问,人们不知道政府是否有能力解决出现的问题,并避免制造更大的问题”。《费加罗报》11月6日在头版头条刊登的“扬子江令中国颤抖”的文章更加耸动,称三峡蓄水将带来更多结构性地震和山洪暴发隐患,甚至认为“三峡大坝这个中国民族的骄傲愈来愈像一场人为的,生态的和金融的灾难”。德国《焦点》周刊日前则把长江一直存在的污染情况归罪于三峡,称三峡所在的长江的垃圾量一再破纪录,“三峡水库会变成一个巨大的粪池”。所有这些报道都不愿提及三峡工程对预防长江水患及解决能源困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做出的巨大贡献。

  实际上,对于西方媒体指责的上述问题,中国政府和专家一直非常关注,并着力解决。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认为,三峡库区历来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在上世纪80年代发生较大的滑坡有40多次。上世纪90年代三峡工程兴建以后,为库区地质灾害的研究和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遇,库区蓄水到156米前,中国为此安排了上百亿元的资金进行研究治理,到目前为止,没有因为蓄水的原因在干流上发生地质灾害。

  美国《纽约时报》11月19日以“中国的大坝工程因巨大的人类代价而遭到批评”为题发表长篇分析称,纷扰的争议可能令世界容易忽略本该成为三峡工程第11条世界纪录的事实:三峡是世界最大的、人造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者。事实上,水电是中国最受人赞扬的环保行动之一。三峡位于中国能源难题的中心:中国轰鸣的经济依赖于肮脏的燃煤火电厂,这些火电厂不但污染空气,而且还排放温室气体;三峡大坝则是清洁得多的发电者。不过,它也导致中国数百万人迁移,在中国大地上留下了触目惊心的环境后遗症。

  中国将在指责中前行

  德国绿色能源研究所专家海肯恩曾到三峡考察过。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任何工程都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像三峡目前出现水质变化、污染、泥沙或滑坡等,在德国的水利工程中也发生过。工程开始运行后,仍旧有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他说,实际上,近来西方媒体报道的这些三峡的问题或隐忧,实际中国已经早就仔细地讨论过,甚至曾引发了激烈的争论。从中国情况看,这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最现实的做法。

  海肯恩认为,中国决心把西方上百年的发展压缩到几十年内完成。西方显然对中国这种高速发展没有适应,一旦从惊奇中回转过来,就会“挑刺”。他说,这对中国不公平,西方媒体和专家应该到中国看看,结合中国国情考察一番,对三峡会更宽容些。

  新加坡《联合早报》不久前也发表评论称,一项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工程,无论如何都会带来相应的社会成本。三峡工程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但过度的渲染,只能给人以偏见的印象,也会使关注中国发展进程的世人失去焦点。三峡大坝的耸起,就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佳缩影。一方面,超大规模、超级速度、超凡的决心和超常的行政手段,这些使西方感到难以置信、甚至感到不寒而栗的要素,正是中国经济得以快速崛起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环境受损和由此带来的各种隐患也必然如影随形。事实上,如同三峡工程一样,从走上改革与发展之路那一天开始,中国就一直在被低估、被质疑和被指责的声浪中前行。

  “中国很在乎外界怎么说我们的国家”,一位北京的专家说,“我们这些年取得的成就是历史上没有过的,我们渴望得到世界的掌声,渴望被认可。但三峡大坝及青藏铁路这些事情说明,我们很可能要在令我们伤心的指责声中,度过中华民族最辉煌的时代。我们必须变得坚强。”他说,“三峡大坝别说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再完美的工程,在世界上引来非议也在所难免。重要的是我们是不是有勇气听这些很刺耳的声音。硬着头皮听我们似乎做到了,但如果能认真地听,能从甚至恶意的攻击中发现我们的问题,我们就会是真正的强者。”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潘家铮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