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研究人员在考察“金属屋”中的珊瑚礁的生长情况,目前,巴厘岛的波穆特朗海湾有大约40处海底“金属屋”。 |
拯救珊瑚礁
聚焦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潜入巴厘岛海域,海底随处可见搭建的庞大“金属屋”,在“金属屋”低压电流的刺激下,附着于金属电缆上的珊瑚生长得欣欣向荣。而就在几年前,受全球气候变暖、渔民使用炸药炸鱼的影响,巴厘岛海底的珊瑚礁濒临灭绝。
几年来,科学家利用低压电流刺激珊瑚礁生长, 使拯救巴厘岛珊瑚礁的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
本报综合报道 目前,来自190个国家的环保专家代表正参加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珊瑚礁复苏吸引鱼类回归
提出这一奇特构想的,是美国著名的珊瑚专家格罗奥博士和德国建筑学教授海默兹,他们于2000年就开始了这项研究。一系列试验证明,用不了多长时间,铺设的金属网上便会沉积一层石灰岩颗粒——珊瑚虫正是用这种物质搭建自己的外部骨架,进而发展成为连片珊瑚礁的。通常情况下,如果海水受到污染,珊瑚虫一般很难存活,但实验证明,如果在遭污染水域铺设带弱电压的金属网,将吸引大量的珊瑚虫繁衍。
专家还表示,该项目实施以来,巴厘岛原本“萧条”的海底因珊瑚群的扩大而出现了生机,多种多样的热带鱼都重新回到了波穆特朗海湾。重新焕发生机的珊瑚礁还吸引来了鱿鱼、墨鱼、海胆和海星等水生动物;一些深水鱼类也喜欢在白天躲进珊瑚丛休息。潜水者还惊喜地看到,大群大群的小鱼出现了,这是该海滩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好迹象,也意味着长久以来人们盼望的平衡的生态系统即将回归。
到目前为止,海底“电击”珊瑚复苏工程收到了显著的效果。该方法也被推广到其他20个热带地区国家,如印度洋西南部的毛里求斯。
拯救方法本身有争议
然而,对于这种拯救方法,有些专家提出了不同意见。自然保护协会的专家卢德·萨拉姆表示,这种方法对小范围内遭破坏的珊瑚礁恢复是有帮助的,但不适用于更大区域内的拯救工作。有些专家也注意到,该项目主要依靠传统的方法产生电流,发电方法本身就构成了气候变暖的重要因素。
此外,资金缺乏也是海底搭建“金属屋”工程的主要问题。格罗奥也承认,到目前该项目一直没有吸引到巨大的资金支持。
珊瑚礁:环境评估“试金石”
本报综合报道 珊瑚礁对海水条件的变化极其敏感。一般其仅存活于特定温度的洁净海水中。为此,科学家基本认可珊瑚对全球环境评估的独特价值。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海洋污染的加剧,珊瑚礁的数量急剧减少。1998年,由于印度洋的水温升高5摄氏度,曾导致印度洋地区98%的珊瑚死亡。
印度尼西亚拥有世界上793种珊瑚中的581种,其中波穆特朗海湾曾经更是珊瑚的天堂。但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变暖使当地的珊瑚被漂白,大部分浅水区的珊瑚死亡;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更使走投无路的渔民采取破坏性的炸鱼捕鱼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对珊瑚的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