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亨顺说:“我将继续关注民生。”
满头白发、清瘦,却很精神,这是市政府参事、市“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雷亨顺给人的第一印象,“我已超期服役20年了。”雷老的笑容很亲切,今年已82岁的他说,即将告别政协委员的舞台,但还会继续关注社会民生等问题。
“胆子太大了”
常有人说雷亨顺“胆子太大了”,“我性格如此。”雷老说,“我觉得对的,一定拥护,不对的,一定不赞成。”
1992年,那时对三峡工程前期移民试点是一片赞美,除了移民问题,对于重庆即将面临的塌方、淤积、污染等问题也没给予重视。
随后,由三峡工程论证委员会主任钱正瑛带领专家组到重庆作专题考察,在讨论会上,雷亨顺半点情面不留,将调查情况一一陈述。
“移民向后靠的实验田里现在广柑树都挂果了。”有专家说。“对,可是山上的你看了没有?”雷说,当时宣传得最多的秭归一个村试点开发的柑桔地,据说靠柑桔地移民可走上小康之路,但雷老实地看过之后,结论是无论农田和柑桔都大打折扣。靠近水边的土地很肥沃,往后靠则是生地,土质很差,“坡上面的,种下3年了,竟不到一尺高。”
一周会议结束,北京一个老专家拉着雷亨顺的手说:“感谢你说了真话。”
带病为三峡“请命”
从那以后,三峡水库工程不曾离开雷亨顺的视线,每年他都要以人民代表身份、以可持续发展研究专家学者身份提有关建议议案,他和一些专家连续4年给国家最高领导写信。
1996年,雷亨顺与妻子双双患了癌症,雷亨顺患了胃癌,确诊时已必须手术。不久妻子过世,痛心之余,雷老自觉肩头还有人民赋予的责任,必须坚强活下去。
在手术后,他向医生提出免去放疗化疗环节,并说,他要做另一个“放疗化疗”——放宽与社会的接触面,更加广泛地了解三峡库区;更深入地调查研究,与平民百姓更多地聊天拉话。
1997年起,雷老的身影又出现在库区山间的小路上,撰写了《可持续发展移民初探》、《开发性移民与可持续发展移民》、《三峡移民外迁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意义》等论文。
为重庆直辖鼓与呼
就在那一年,雷老带着刚好转的身体参加了第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那次会议事关重庆直辖。到了北京,雷老感到情况不太乐观。一时间,代表团有点噤若寒蝉。这与雷亨顺的性格太不合了,更重要的是,重庆直辖是三峡成功大移民的需要,重庆直辖是解决西部落后的独特模式,“不能再沉默,因为每一个全国人大代表身后有40万老百姓呀!”
于是他联络了著名作家黄济人,率先打破僵局,接受光明日报、中国日报的采访,并奋笔疾书,写了一篇《重庆模式:中国特色的直辖模式》。重庆代表活跃起来了,其他省市代表开始理解、接受重庆提升为直辖市这一观点。
一转眼,十年过去。“我已超期服役了。”雷老说,告别了政协委员的身份,他还有两个身份,一是市政府参事,一是普通公民。“我会继续关注社会上的各种问题,这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记者李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