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校演出的《杨门女将》
上海戏曲学校,以应届毕业生和青年教师组成“青年京昆演出团”,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连演两晚。1月5日,首场演出了展示唱、念、做、打“四功”的折子戏;6日为大戏《杨门女将》。
首场演出启幕,由郝帅、谢添赐、王玉皓3人分别扮演孟海公、贺天龙和吴兵,演出《雁荡山》。以身段边式开打火爆以及吴兵和全体武行轻捷灵巧翻跌,把观众引入艺术欣赏的美好境界。继而演出的《上天台》,陈圣杰扮演的刘秀,发挥了“言派”的艺术魅力。
唱念都很见“言派”的俏丽、秀劲,韵味很浓。学唱“言腔”,如不得当,容易给人造作之感。小陈唱念都无此弊端,显得自然顺畅。扮演姚期的董洪松把角色的气质和唱念融为一体,极好。
接下来演出的《尤三姐》杨杨扮演的剧中人,把角色的爽朗本质和在贾珍、贾琏两个好色之徒面前表现出来的泼辣;在母亲和姐姐面前自感身世可悲的哀怨;提到意中人柳湘莲时的少女情杯,几方面表演得准确,各有特点。尤其当唱到“他、他名唤湘莲,柳姓的郎”这句时,面现的娇羞和内心的甜蜜与前面的表演,形成鲜明的反差,十分引人入胜。这折戏,原为“荀派”创始人荀慧生先生的代表作《红楼二尤》中的前半出。童芷苓学演后,改为单独一出戏,也加了些自己的特色。在杨杨的表演中,既可见荀慧生先生的某些艺术风貌,又体现出童芷苓的某些演法。
在《武家坡》中,杨淼和田慧,分饰的薛平贵、王宝钏,可谓声情并茂。青年教师杨淼虽然是女须生,却不显女气,气质很好。她学“杨(宝森)派”,唱念韵味浓郁,特别是脸上的戏很丰富,把薛平贵初见久别的王宝钏的惊喜,试探时的轻佻,从内心到外在一一展现,深深感染观众。田慧演的王宝钏,唱做俱佳,做戏以正派、沉稳取胜。抓土扬向薛平贵之后,下场的脚步,既快且稳,十分优美。
《青石山》则充分展示了九尾狐的扮演者杨亚男的扎实武功、娴熟技巧。腰腿之灵利、稳健,手之利索、干净,“串翻身”的快捷、平稳,“耍场”动作快而不乱、不慌。尤其身扎硬靠,头戴翎子,所耍的“背花”,熟练之极。在“出手”中,不仅学用关肃霜前辈创成的以靠旗打回对方掷来的武器,而且使对方的武器,在靠旗顶端连转数圈,之后再打回;使用“小杆枪双飞燕”特技,把枪换成长柄锤等。这些技巧,不仅增加了难度,而且更具美感。满台银锤飞舞,银光闪烁,使观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也增进了神话色彩。
从整体来看,这些新秀演出的这台折子戏,不仅展示了矫健的“四功”,显示出蓬勃的朝气,而且在继承上有所发展,有所变革、创新。
上海戏校演出的《杨门女将》,除了折子戏里见到的几位主演,又看到郭文华扮演的佘太君,高红梅扮演的穆桂英,王雅智扮演的杨七娘,都有出色演唱技巧。
郭文华虽然20多岁,却已是教师了。她扮演的佘太君,体现出角色的身份,气质,不失老迈,又见刚健。唱念中显现出嗓音宽亮,醇厚,喷口有力,行腔高低自如,把人物的苍劲体现出来。高红梅也只有21岁,演员介绍里称她工“刀马旦”,然而在前半出戏里,她扮的穆桂英,从唱念中显示出嗓音宽亮、甜润、音质清纯,极有韵味,而且表演细致入微。从她上场后,先是为庆丈夫杨宗保五十大寿满怀喜悦,到得知宗保噩耗的悲伤,再到在祖母面前的强忍悲恸,饮酒时的勉为其难,从面部感情,到形体动作,表现非常到位,清晰之极,使观众犹如身历其境,引起共鸣。感到她真是一位极善于唱做的正旦(按过去说则是正青衣),又能看出她演的并非一般柔弱女性,而是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巾帼英雄。及至“探谷”时,身上的动作,脚下的台步,平稳快捷的“圆场”,则看出她具有不凡的腰腿深功。在“开打”的武场子时,她舞弄银枪的利落,“走”带枪“串翻身”,旋转的快、圆、帅,则看出她同时还是位上乘的刀马旦,为她的娴熟武功技巧叫绝。王雅智扮演的杨七娘,既把人物的爽朗个性演得活灵活现,又从武打中看到她武功出众,“亮相”时的稳健、脆帅,都很动人。这三位使这出《杨门女将》倍增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