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名企“竞合”国际大公司
青岛名牌企业的一举一动总会在国内经济界带来震动。今年以来,无论是海尔、海信、澳柯玛,还是青岛啤酒、青岛钢铁,都与一些世界级企业建立了联盟或其它形式的合作关系。接二连三的签约仪式背后是大手笔的资金运作、品牌资源的整合、市场空间的交融,透出竞合时代的鲜明特色。
是何种因素驱使原先是竞争对手或者看似毫不相干的企业,走到了一起。它们间的合作进展如何。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为何走上竞合路
海尔与国际化大公司的合作一直在进行,它在选择“伙伴”时是非常慎重的,但又是积极果断的。谈起竞合的因由,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认为,在网络经济时代,如果不进行合作,靠单打独斗很难取得胜利。今年以来,海尔先后与日本三洋、德国欧倍德(简称“OBI”)等世界500强企业结成了战略联盟,特别是在与德国欧倍德的合作中,一下子就将其家居集成产业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大大提升了海尔的国际影响力。
是什么让海尔与“OBI”走到了一起?来自“OBI”的Maus先生说:“‘OBI’寻找的合作伙伴,必须有共同满足客户需求的特点,海尔非常符合这个特点;海尔文化与‘OBI’文化最相近,高层作决定有好多相同的地方,是建立在相同点的基础上而合作的。”
经济专家认为,实现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是本土化。而海尔本土化的重要途径是选择本土合作伙伴,走国际化竞争与合作道路,即竞合,实现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