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彬)昨天,石家庄代表团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城市建设成了代表发言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裕华区委书记、人大代表赵宏魁首先就城市建设发言,他说,“提及"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我现在压力很大,但我们有决心、有能力完成任务,而且裕华区要在省会率先大变。
”
说到这儿,赵宏魁代表向大家做起了情况分析:“我们裕华区位于省会东南部,但现在全区建设比较成熟的地域不足三分之一,所以,我们有比较大的后发优势。”
说到未来的大变,赵宏魁代表谈起了裕华区的得意之作,“我们裕华区有一个怀特商业区,80多亩占地都是拆迁出来的,现在有800多商户入住,当年不下决心,就不可能有今天这么大的成就。现在,我们打算把北边的城中村再开发出来,今年准备再迁400户,另外再拆一个市场,打算建设一个60多万平方米的高档商业场所。”
“我们裕华区今年的中心工作就是两个字:拆迁。”赵宏魁说。
随后,石家庄市长、人大代表冀纯堂在发言中再次提到了城市建设,“今后要重点抓好省会现代化建设,塑造沿海强省形象,现在有六大工程,投资1400个亿,这些大部分都要靠市场运作,市政府最多投入180亿,我们需要大量引入战略投资者。”
“所以,要完成三年大变样,第一年的重点工作也是拆迁,同时搞好外围建设,第二年是搞好核心区的搬迁整合,第三年是全面提升。”
“今年,我们石家庄要打一场拆迁的攻坚战,这样干下去,三年肯定大变样。”
石家庄市委书记、人大代表吴显国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我们市委已经研究过了,一个常委包一个区,一个副市长包一个方面的工作,初七一上班,我们就要召开全市干部会议,在此基础上召开拆迁、污染企业搬迁现场会,一定要让省会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
背景调查 清晰定位带动城市大变脸 本报记者 高利锋
1、拆迁改造让石家庄大变样 “真没想到这么突然!”省会的谭女士接到限期拆迁通知书时,满脸惊讶。
去年10月1日,谭女士在省会中山西路与谈固大街附近开了一家名为“浪漫满屋”的鲜花店,租赁这个店面时,她并不清楚那是个临时建筑,可能需要拆迁改造,所以,协议一下子签了一年。事实上,当时,石家庄旨在全面改善城乡环境的“八个一”工程,已经全面展开,而拆除违法建筑、超期临建、简陋建筑正是这项工程的内容之一。
开业以后的那段日子里,谭女士每天从家里去花店的路上,都会看到路边一些商铺在拆除。“那些店铺可能因为是在市中心吧,还好,咱们的地段比较偏。”谭女士说,那时附近的许多店主都抱着类似观望的心态。但没过多久,谭女士就接到了通知书,自己的店铺也只好在11月中旬就关了。目前,她已经把这个鲜花店开到了淘宝网上,并准备在市区物色更好的商铺。
谭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据了解,仅仅在石家庄市区,从去年9月至今,已经拆除违法建筑、超期临建、简陋建筑130.3万平方米。与此同时,大批的大气污染企业、水污染企业被关停、取缔或治理,大量的树木和水面注入省城,城市环境卫生状况明显改观,景观面貌也日益漂亮起来。而按照规划,未来三年内,石家庄还将集中财力实施总投资1400亿元的6大工程、600个项目,努力把省会建设成为现代化、生态型、区域性中心城市。
尽管第一次开店草草收场,但看到身边的环境一天天好转,谭女士仍是满怀希望:“整个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改变的不只是高楼和马路,很多商机也自然会随之而来。”
事实上,不仅仅是石家庄,日前,全省范围内的主要城镇,都开始向着“一年一大步、三年大变样”的目标,迈开了脚步。
2、我省城市急需清晰定位 作为中国知名的房地产投资专家和城市规划运营专家,贾卧龙博士近几年参与了我省石家庄、唐山、邯郸、邢台等地许多房地产项目的整体规划和运营,也对我省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状况有专门的研究。
“拆迁改造是推动城市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贾卧龙说,现在,“环渤海”地区正在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而河北地处“环渤海”中心地带,全省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京津冀都市圈的建设,也都为我省加快城镇化进程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但目前,全省的城镇化水平仍然很低。
贾卧龙认为,一个有前瞻性的规划,是经营城市的基本前提。而在他看来,河北省内的很多城市规划建设散乱性、短期化倾向较为严重,城市空间布局及其拓展方向不够明确。在城市高速成长的初期,在现有城市建成区以外建设与老城平行的城市功能区,以容纳新产生的城市功能,将单一增长核心转变为多个增长核心的发展模式,即“跨越式”发展模式,会更适合新兴城市模式的发展。
就省城石家庄而言,它作为现代化城市重要标志之一的市区功能分区还远未形成。同时,目前形成的所谓中心商务区仍缺乏凝聚力,商业金融机构遍布全城,工厂、住宅混杂现象依然存在,科教、行政和各类城市开发区布局分散;而且城市道路建设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干道规划缺乏弹性和长远眼光,“修修补补”现象时有发生。同时,旧城改造缺乏统一规划建设,原始落后的“都市村落”仍四处可见,严重损害了现代化城市的形象。
“很多城市发展进程缓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定位模糊。”贾卧龙说,我省迫切的城市发展渴求背后,也面临着迫切的城市定位、城市个性等诸多困惑。比如,杭州市定位为“休闲之都”、天津市经过调整把自己定位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
石家庄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也坦称,石家庄由于建市历史较短,与先进省会城市相比,在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城市品位、城市管理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但目前,石家庄采取“1+4”的环省会城市集群组团建设思路,已经改变了一些城市类似“摊大饼”、一圈一圈被动向外扩张的发展模式,把空间跳跃性拉开,定位很准确,而且特色分明。这为省城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基础。
3、规划如何"从梦想照进现实" “其实,城市规划从来都不缺乏好的方案和好的设计,缺的是领导者对规划方案的选择和执行能力。”北方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兼首席总建筑师孙兆杰说,一个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首先考验的是这个城市的领导者的判断能力。
孙兆杰说,目前,所有的规划、设计、建设项目都已经逐步推向市场,面向国际公开招标。这种情况下,各种方案的设计水平和理念,都可以顺利达到国内外一流水平,但很多城市的整体面貌仍然很“土”气。因为,在选择和实施过程中,很多一流规划和设计方案都因为行政部门的个人意志而发生了修改。“一件衣服你随便更换几颗纽扣或饰品,整体观感就会大打折扣,何况一栋高楼、一座城市?”
孙兆杰还告诉记者,国内外的很多发达城市,都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它独立于行政机构之外,但可以对政府的规划和项目进行监督并提供咨询。这个机构类似于省内一些城市的规划委员会,区别在于,这个机构不是隶属于行政机构,而是高于行政机构———由相关专家和公众代表组成,对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案有最终的决定和修改权。
而在城市规划运营专家贾卧龙博士看来,一个规划要真正能够成为现实,还必须及时完善交通、教育、住房、医疗、文化等公共配套设施,否则,所谓的新城就没有任何吸引力,有可能成为“空城”。
“石家庄"1+4"组团发展战略恰恰印证了新都市的发展模式,正定、栾城、藁城以及鹿泉因其不同的历史以及地域优势,形成不同的产业基地,外围带动核心,对石家庄主城区的发展将起到很大的辅助和推动作用。”贾卧龙说,目前,就石家庄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组团城与中心城区的交通设施问题,尽快建立和完善“环路+放射”型快速交通网,同时建设城市高速公路外环,解决过境交通问题。
贾卧龙认为,日前石家庄宣布以创造“山水城市”为目标,全力推进滹太新区、西部新区、正定新区、南部山前工业区四个新区建设,这个行动是真正的大手笔,而且在“1+4”组团的基础上,建设行政、会展、文化、教育、总部经济、休闲居住、休闲度假区、南部山前工业区等项目,明确定位了城市的区域功能,避免了新城区功能单一的问题,而且只要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等公共配套设施都适时跟上,这些区域就会在配合城市发展的同时,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生活中心。这样,既满足当地置业者的需要,也在后续力量上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缩小了与中心城区的差距。“在新区内都能享有跟市中心一样、甚至比市中心还好的教育、医疗、园林等公共资源,人们自然就会流动起来。理想的结果是,城市扩张促使城市功能进行重新整合,缓解中心城区的压力,实现城市结构由内部向外部空间的转变,优化区域城镇土地利用和人居环境整体协调发展,增强中心城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良好的内外城市环境。”
4、大城市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 河北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10年,全省城镇化率要达到45%;同时还指出,要在全省大力开展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活动。我省努力加快城镇化的愿望,已经付诸行动,各地斥巨资、大手笔、高品位的工程项目,也即将全面启动。
历史学者、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曾指出,所谓“城市化”不是产业结构的转变,而是“市民化”或者“公民化”。城市就是一个因有自由聚居的市民而形成的社会。在大力加快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该如何避免把城市仅仅变成为达到目标而建设的巨大工地?
有专家认为,城市,实际上不过是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所面临的具体生存环境。但如今的现实是,中国有180多座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性大都市,占城市总量的27%。这些城市成了为达到目标而建设的巨大工地,仿佛跟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疏远,城市也越来越成为一个跟人无关的独立运行的巨大机械系统。因为,很多有活力、有吸引力的地方,已经被现行的以工具理性为特征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手段消除了,如一些老胡同、古建筑等。
“大城市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面貌。”作为一名资深的建筑设计专家,孙兆杰却更加看重市民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公共环境的改善。而贾卧龙博士也介绍说,由于城市规模的迅速膨胀引发出的大量社会问题,历史上从来不少。从理想城市的构想到现实城市的规划建设,社会问题一直都是城市规划关注的主要内容。城市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和得以解决的进程中,城市规划有责任担当积极正面的角色。实现“三年大变样”,离不开高素质的市民。市民是城市最鲜活的名片,一座城市的形象如何,不但要看硬件建设的品位和质量,还要看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