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1月27日电(记者齐海山、王晓明) 我国商品粮大省吉林决定实施以增地增粮、生态保护、扶贫致富为目的的西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通过建设高标准的农田水利设施,让吉林西部昔日的盐碱滩变成稻浪翻滚的高产水田。
在日前召开的吉林省农村工作会议上,副省长王守臣说:“2008年吉林省将启动大安灌区、引嫩(嫩江)入白(白城市)、哈达山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与此相配套,吉林省将全力推动西部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开发建设粮食后备产区。”
吉林省西部地区的白城、松原地区有大面积未利用的盐碱地,而且“十年九旱”的气候和落后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也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水平。与此相反的是,流经当地的嫩江、松花江则水量充足,而未被充分利用。王守臣说:“项目区总面积为558万亩,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458万亩,合计新增水田405万亩。项目区20多万农民人均每年可增收7000元以上。项目总投资约62亿元。”
吉林省国土资源厅耕地保护处处长邹世夫说:“经过初步测算,预计未来4年内,项目区将增产商品大米16.5亿公斤,为当地农村增加农业产值33亿元,使项目区农民人均年收入由1000元左右提高到8000元左右,不仅添了耕地还增加了粮食产量,更重要的是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将得到较好的修复。”
据了解,吉林省目前未利用土地面积达2497.95万亩,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可开发为耕地的潜力比较大。“任何项目开工前,国土资源部门都要求必须先将占用耕地表层约30厘米厚的肥沃黑土进行剥离,运到其他荒地、废弃地上再造耕地,实现永续利用。”邹世夫说。
目前,吉林省粮食产量已经稳定在250亿公斤以上,如果增产50亿公斤的目标达到,这个省将成为继河南、山东、江苏、黑龙江之后又一个粮食总产量过300亿公斤的产粮大省。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