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文明之路-世界文明环球纪行 > 文明之路-环球文明 > 环球文明

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植根于东亚大陆一片广袤的土地上,中华民族安土重迁,热爱和平。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和”的文明。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说:“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至于中国民间,千百年来所信奉的人生信条,也不外乎和气生财等。《中庸》以“和”为“天下之达道”,能“和”则能四通八达,无往不利;以为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只要达到“中和”,天地才得以正,万物才得以育。

  和谐是和平之上的一种更高、更美的境地,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个体的人自身的和谐。人既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的需要,也必须调整人的生活方式以适应自然的规律,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根本要义。人与人的和谐强调人既要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既要考虑局部的利益更顾全整体的利益。个体的人自身的和谐包括身心两方面,重点在于通过实践和自省以提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

  中华文明是一种包容性很强的文明,中国人常用“海纳百川”来形容一个人的气度胸襟,这四个字也可以用来形容中华文明的品格。

  包容,是中华文明固有的思想。至迟在周朝的时候,中国人就认识到“有容,徳乃大”的道理。老子也说:“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意思是:有所包容,就能臻于“公”,进而臻于“王”、臻于“天”,臻于“道”,臻于“久”。这在中华文明中具有普遍的意义。

  现代考古表明,中华文明在史前时期的存在,不是一花独放,而是像满天星斗一样,表现为文明的多样性。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不只是黄河流域,还包括长江流域。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上古的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多种文明因素的整合。整合的模式是以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向周围扩散,周围向核心趋同,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汉族和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都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由此可以看出,中华文明自始就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中国域内各个文明形态在相互借鉴、相互模仿中不断发展变化。辽宁省境内红山文化遗址不同于黄河流域炎黄文化的文化遗存。它距今大约5000年,如今只是碎石瓦砾的祭坛和筒形祭器在银幕上被复原后,令人感到震撼的不仅是它不可思议的雄伟壮观,还有不为我们所熟知的、表现为不同来源的文明形态。至于迄今令人不可思议的三星堆文化究竟是怎样产生的,更是令人费解。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唯包容才能百川汇海,唯包容才能不断壮大。

  文化的包容性不仅表现在生活形态与生活样式上,而且表现在思想的宽容与容忍上。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本质,即中国人自古以来并不愿意将思想统一、凝固在一种教条形态上。那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不同的学说和流派多元共存,自由争辩。这种包容不只是统治者的包容,也是整个社会的包容,孔子有弟子三千,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其它各家也各有自己的信徒或同道,这说明社会的包容度很大。包容,也是唐代文明鼎盛的一个重要标志,这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儒、释、道三家并用;政府机构中各民族的人才都有施展的机会,以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使大量出身庶族的士人进入仕途;文学艺术的题材和风格多种多样等。仅以政府的将军为例,如哥舒翰、高仙芝、李光弼等都是少数民族。而日本的阿倍仲麻吕(晁衡)、新罗的崔致远都曾在唐朝任职。

  文明的发展需要开明,唯开明才能广得人心,唯开明才能云蒸霞蔚。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班彪说:“从谏如顺流”。中国人往往将“盛世”与“开明”联系起来,称之为“开明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等,大体说都是如此。

  革新是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不断前进,只有不断革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中华文明在世界四大古老文明中,虽不是最早的,却是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其中的原因很多,而最主要的原因则是中国民族自始自终具有一种不断变易、与时俱进的思想,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日新之谓盛徳,生生之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在表现了中国人不断变化、不断更新、不断与时俱进的思想特征。

  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不知经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变革。就带有全局性的制度而言,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从城市的里坊制到街巷制,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明的长足发展。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巩固了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从察举制到科举制,促成了新型士人的成长;从里坊制到街巷制,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如果就文学体裁这一个局部而言,从古体诗到近体诗,再到词和曲;从文言小说到白话小说;从杂剧到传奇,每一次变革都带来文学的突飞猛进。

  开放是文明发展的重要条件,唯开放才能吸取其它文明的长处,唯开放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历史上的所谓盛世,大都是开放的时代,也是中外文化交流最活跃的年代。张骞通西域,带来了中亚和西亚的文明,尤其是印度的佛教文化,这对后世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在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和文学艺术等许多方面,对中国固有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传入之前中国只有今生此世的观念,是佛教带来了三世之说,把思维的时间和空间都扩大了。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发现与佛经的翻译有关。随着佛经的翻译,汉语的词汇扩大了,文学观念也多样化了,诸如“空”的观念、“境界”的观念,都与佛教有关。更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而形成的禅宗,已经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至于唐代,对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丝绸之路开通,形成双向交融的文化格局,唐代文化既得以向外广泛传播,同时也从外面得到很大的补充。当时的长安、洛阳、扬州、广州等大都市,都是中外文化交汇的地方。长安是当时最大的国际都会,在八世纪前半叶,人口已经达到百万之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以及留学生、学问僧、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大食、天竺、真腊、狮子、新罗、日本等许多国家的使臣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除了道教和佛教,伊斯兰教、祆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传播。唐太宗设立的十部乐,其中四部来自唐朝境内少数民族,四部来自国外。到了明代,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对外交流活动,就是郑和下西洋,其足迹远达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密切了中国与一些国家的外交关系,成为中华文明对外开放的壮举。

  中外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双方的文明发展。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对西方文明的伟大贡献已是公认的事实。明末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用科学作为传教工具,激起中国一部分士大夫对西方哲学和科学的兴趣,这包括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学、生物学、数学、历算,以及美术、音乐、火器、水利、建筑等等。而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16世纪至19世纪的三百年间,玉米、甘薯和马铃薯等美洲作物的传入和推广,对中国开发地广人稀的山区,满足对粮食的需求,从而发展生产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责任编辑:王玲玲)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老子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